书城成功励志俞敏洪的说话之道
8034800000068

第68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所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就是在交谈中不直接用自己的话与对方争辩,而是借对方的言论来作答,从而反击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一次,一个大学生来找俞敏洪,对他说自己不想再读书了,而想要创业。俞敏洪连忙问他为什么?这名大学生就说,自己想要学比尔·盖茨,比尔·盖茨大学也没有毕业,不是照样成为了世界首富。

俞敏洪听了他的话之后,就对他说,世界上有几个比尔·盖茨?不就一个嘛。这名大学生却固执地认为自己可以成为第二个。俞敏洪见劝不动他,就问他为什么不等大学上完再创业?大学生说,我考试不及格,上不下去了。

俞敏洪这才劝道:“你想要学习比尔·盖茨这没有错,但是你还是没法跟比尔·盖茨比的,人家是觉得自己的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老师,觉得上大学已经是时间的浪费,要把自己的创造力及时地发挥出来,所以钻到自己的汽车库里研究微软去了。而你是学不下去了,这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俞敏洪知道,用其他的话来劝这名学生是没有用的,因为他已经将自己看成了比尔·盖茨第二了。所以,俞敏洪便顺水推舟,先承认他想要“学习比尔·盖茨”这个想法的正确性,然后从比尔·盖茨入手,分析他与比尔·盖茨之间的差距,从而最终说服了他。

金庸武侠小说中有一个招式叫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将对方的招式反击到他自己身上。这招在辩论中也同样适用,你不是说你的观点对吗?好,我用你的观点来对付你。如果你否认,那么就等于是自相矛盾。

古时有一位私塾先生,他平时教育学生说:“你们要用心学习,勤奋读书,白天读书时不许睡觉。”结果有一天,先生在白天坐在桌前睡着了。待先生醒来后,一个胆大的学生问道:“先生往日不是说勤奋学习,白天不许睡觉吗?”先生一听,回答道:“我白天哪里是睡觉,我是去和周公谈话了。”因为我国平时把做梦叫做“见周公”。学生听了,也不反驳。

第二天,学生白天趴在桌上呼呼大睡。先生气极,将学生叫醒后问道:“你这学生,白天应努力读书,为何睡觉?”学生答道:“我也去见周公了。”先生又问:“周公正作何事?”学生笑曰:“周公对我说他昨天没有看见您。”先生白天睡觉,是自己违反了自己的规定,学生质问,有理有据。先生无法正面回答,于是以见周公为由,将学生的质问化于无形,替自己掩盖过去,可以说是狡辩。然而聪明的学生却利用了请君入瓮的方法。他并不急于指出先生的谬误,而是先承认先生所言,第二天也睡觉,也以见到周公为名。同时说周公未曾见到先生,反客为主,以此来证明先生说谎,只不过是白日睡觉而已。用先生解释的周公来证明先生的谬误,可谓以谬正谬,幽默风趣之外话语犀利,先生不得不缴械投降了。

在谈话中,总会有些人说出一些错误的观点,表达出错误的思想。有时候你不能直接,也没必要直接指出对方的逻辑错误,因为这样会影响到人际关系。但是遇到诡辩的时候,如果你能抓住对方在概念、推理中出现的某些悖论,将逻辑与智慧融合起来,借用原话,指出其不能自圆其说的逻辑矛盾,对方的论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我国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有一次写了一本叫做《字说》的书。有些字的解释牵强附会,无中生有。一天,苏东坡来看望王安石。王安石就向苏东坡谈起了这部书,提到了对“坡”字的解释,叫做“坡”是土的皮。苏东坡一听,觉得可笑。便在纸上写了一个“滑”字,对王安石说:“照您的解释,‘坡’是土的皮,那么这个‘滑’字一定是水的骨头喽!”

说“坡”是土的皮还有些沾边,毕竟人们也说“土坡”嘛!但这个“滑”无论如何也解释不成是水的骨头。苏东坡正是借助于王安石解释“坡”字时所应用的拆字法,翻过来抛出了“滑”字这个天方夜谭式的解释,使得王安石的理论不攻自破。

很多掌握辩论技巧的人,经常在辩论中巧妙地将对手提出的有威胁性的话题转换为对己方有利的反击武器,从而抓住对方的话题巧妙地予以反击,并最终战胜对方。

据说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任教时,当时的校长林文庆经常克扣办学经费,刁难老师和学生。一次,林文庆将研究院的负责人和教授聚到一起开会,决定裁减国学院的经费预算。教授们纷纷站起来表示反对,林文庆立刻摆出老板的架势,傲慢地说:“关于这一点,不是由你们说了算,学校的经费是有钱的人拿出来的,只有有钱人才有发言权。”

林文庆的话音刚落,鲁迅立即站起来,从口袋里摸出两个银角,“啪”的一声放在桌上说:“我有钱,我有发言权!”林文庆哪里料到鲁迅会来这一着,一下子显得十分尴尬。接着,鲁迅先生力陈研究院经费不能减少、只能增加的理由,驳得林文庆哑口无言。

鲁迅先生在这里巧妙地将校长所说的“钱”(即财富,广义的钱)偷换成一分二分零花钱的狭义的“钱”。从而以两个银币的“钱”为引子提出了自己的理由,使校长无话可说。善于争论的人往往能巧妙地避开对方的锐气,而抓住对方话题中露出的破绽予以反击,让对方输得无言以对,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