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瞿树滋纪念文集
8043800000054

第54章 怀念张学成同志

瞿树滋

学成同志逝世近一年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我俩共同战斗在江苏省南通县(即现在的通州市),革命的情谊是永远不能忘怀的。学成同志出生于金沙区张沙乡一个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因家贫未能读中学,随父、兄租种地主土地生活,深知农民被压迫、被剥削的痛苦,养成反抗斗争的性格。

1940年冬,新四军来到南通地区,接收了国民党领导的县政府,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南通县委会,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组织了民运工作队,深入区、乡,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而国民党反动派部分武装投降了日本帝国主义,组织了“和平建国军”,盘踞金沙、石港等地,杀害抗日干部,金沙区政府工农指导员、唐洪乡副乡长相继被害。敌伪还威胁爱国人士,妄图阻止他们接近抗日民主政府。反动派的倒行逆施,不仅没能阻止学成同志的革命要求,却更加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1941年,张学成同志自动要求区工作队派人到张沙乡开展工作(当时,我担任金沙区的区长)。

1942年,张学成同志参加革命工作后,不久即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参加区委,任副区长。我俩在党委领导下,并肩战斗。学成同志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减租减息和交租交息政策,教育和带领群众,团结爱国人士与拒不减租减息的地主进行说理斗争。在减租减息斗争中,学成同志注意使参加伪军的家属同样能得到减租减息的利益,并对伪军家属进行抗日救国的教育。由于党加强了对伪军的军政攻势,1943年反“清乡”前夕,家住张沙乡的几名伪军,拖了枪回家,交给了民兵基干队。金沙区中心地区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普遍成立了农民抗日救国会等抗日组织,建立了民兵组织和基干队武装,为后来的反“清乡”斗争打下了基础。这些是与学成同志的艰苦奋斗分不开的。

在反“清乡”斗争中,日军在政治欺骗失败后,抛掉“中日亲善”的假面具,改变了“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策略,疯狂烧、杀、抢、掠,在十总店,一次就活埋了我53个同胞。在县委、区委的领导下,学成同志团结带动了张沙乡一批党员骨干,在战斗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把党支部建成了战斗堡垒。敌人烧了张学成同志家的房子,学成同志说:“烧掉草房,胜利了砌瓦房。”带领民兵开展游击战争,为死难烈士报仇。把“要找张沙乡的民兵就找我张学成!”的标语,贴到滥港桥的敌人据点附近。经过多次打击,滥港桥据点的敌伪军不敢轻易下乡。张沙乡与周边的乡相互支持,反“清乡”斗争的烈焰如火如荼。张沙乡等地群众亲切地称学成同志为“张铁头”。张沙乡是南通县委抓的一个点,反“清乡”斗争中县委书记周一峰同志多次到金沙区、张沙乡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周一峰和我们遇到张学成同志有时也亲热地称他“铁头”。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学成同志先后在靠近敌区的紫琅区、刘桥区担任区委书记,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1946年10月,国民党反动派纠集地主还乡团,对南通县进行血腥“清剿”,在骑岸、二窎、滥港桥、东社等地,构筑了据点,疯狂进行反攻倒算,十总区一夜之间被他们杀害了翻身农民六七十人。十总区委书记李扬牺牲,接任区委书记杨明同志在战斗中负伤。县委决定学成同志接任十总区委书记。学成同志从刘桥回到县委,我(时任县长)扼要地向他介绍了十总区的情况,他顾不上休息,星夜插到十总区。经过艰苦的战斗,在主力部队和县团武装的有力支援下,胜利地恢复了十总区的阵地,开创了新的斗争局面。

建国后,学成同志为国防建设奋斗,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作出了贡献。我们见面的机会不多。离休以后,春节探亲,有时相见,畅叙衷曲,互勉互励,为一大快事。学成同志曾邀我去杭州游览,可惜未能成行。不料学成同志过早地离开人间。

在举国欢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自然想起为人民、为祖国英勇奋斗的学成同志和无数革命先烈。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有今天,来之不易。深信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一定能领导全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完成统一祖国大业,促进社会主义四化从胜利走向胜利。学成同志毕生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一定能实现。学成同志安息吧!

1997年7月20日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