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瞿树滋纪念文集
8043800000062

第62章 对解放战争时期南通中学的点滴回忆

瞿树滋

1. 1946年4月,华中人民解放军对破坏停战协定,侵占观音山、小海等地的国民党军队胜利地进行了自卫反击。以劣势的装备,歼灭了美械武装的敌人,长了人民的志气,灭了敌人的威风。苏皖边区第九行政区南通中学的师生员工和全县人民欢欣鼓舞。南通中学在金沙的部分校舍成为临时伤员转运站。通中师生怀着满腔热情,协助医护人员进行了紧张的救护工作。他(她)们不分昼夜,为伤员喂饭端水,送屎接尿,清洗血布,并为伤员唱歌跳舞。师生爱国主义热情和解放军奋勇杀敌、自我牺牲精神凝聚在一起,自然形成革命教育的课堂。在提高了对我军俘虏政策的认识后,师生改变了不愿给国民党部队伤员端水喂饭的态度。部分师生还配合民兵,将部分国民党部队的伤员送回南通城。

2. 通中师生把惩奸和土地改革运动当作课堂,有组织地参加了这场群众运动。在惩奸和土地改革运动开展以后,通中师生白天上课,晚上分组参加了驻地附近的农民忆苦诉苦会,形象而深刻地了解了封建地主制度和帝国主义的侵略给农民祖祖辈辈造成的苦难生活,进一步激发了对三大敌人的义愤,增强了为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而刻苦攻读的积极性。

3. 全面内战爆发以后,在苏中七战七捷的伟大胜利鼓舞下,通中师生员工增强了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信心。当蒋军即将对南通县进行“清剿”的严重时刻,通中师生并没有被吓倒,决心依靠群众,坚持游击教学,编成分队和小组,并做好紧急情况下疏散隐蔽的准备。在南通县反“清剿”斗争遭到暂时挫折时,通海分校及通中西部的分队被逼安全疏散以后,校部的师生在总支书记裴定同志的领导下,在地委直接领导和群众的掩护下,仍在掘东沿海坚持游击教学,培养预备干部,为革命和战争输送急需人才,为埋葬蒋家王朝,创建新中国作出贡献。

在全国人民加快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大胜利的新时期,回忆当年南通中学的老师,不计报酬,为创建新中国培养人才,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爱国主义精神;全体师生员工坚持游击教学,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永远值得学习的。

1992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