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瞿树滋纪念文集
8043800000009

第9章 深切怀念瞿树滋同志

庄奂

瞿树滋同志于1911年4月出生于南通县(今通州市)金沙镇东五里庙附近。他是南通人民的好儿子,也是南通人民的老领导,还是我敬爱的启蒙老师。

20世纪30年代,瞿树滋在金沙镇东五里庙小学任教师,我和哥哥、姐姐都是他的学生。抗日战争爆发,他不仅在学生中宣传抗日,还联合附近的小学教师办夜校,教当地群众学文化,向他们讲时事,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教育。1940年10月,新四军东进;12月成立南通县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1月成立中共南通县委。在党的教育启发和引导下,瞿树滋于当年7月毅然参加革命,经组织安排,担任抗日民主政府金沙区区长;194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影响和带动许多学生和亲友投身革命,参加抗日。1944年4月,他到苏中党校学习。1945年3月学习结束,任苏中四专署文教研究会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

身处严酷的敌后斗争环境,瞿树滋同志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发动和依靠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织各种抗日协会,组建区队和民兵自卫队,抗击日寇,并开展了艰苦的反“清乡”斗争。日伪烧掉了他家的房子,又抓捕并威胁他的母亲交出儿子,他都不为所惧,仍然坚定革命意志,出生入死,坚持抗日,为粉碎日伪的“清乡”阴谋,开辟和巩固抗日根据地作出积极贡献,受到苏中四分区四专署的表彰。

解放战争时期,瞿树滋历任南通县民主政府副县长、县长,华中九分区干部学校教育长,苏北行署南通专署秘书长兼支前司令部政治部主任。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顽强的革命意志投入解放战争。这时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环境更加险恶。国民党反动派几次对他威胁利诱,甚至残忍地杀害了他的母亲;但他丝毫没有动摇,而是化悲痛为力量,斗争更加坚决,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任务。他担任南通县民主政府副县长、县长期间,在县委统一领导下,通过县、区、乡层层发动,组织了3次大参军,加上小规模参军和临时补员,全县有近8 000人参加了人民军队。此外,还先后组织10万多民工,数千辆小车,成百条船,上万副担子,调运粮食960余万斤,柴草446万余斤以及弹药等物资,及时支援了县内的小海、观音山战役和三打三余、解放石港及阚家庵、滥港桥等地的战斗,并对苏中七战七捷和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给予了有力的支援。

新中国成立后,瞿树滋任苏北行署南通专署主任秘书兼民政处长、南通市市长、南通专署副专员、江苏省工商界政治学校教务长、省工商联副秘书长、省政协学习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民革江苏省委秘书长、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和办公室主任、省政协委员等职。尽管职务多变,他都服从组织安排,决不计较个人得失。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工作细致扎实,积极负责,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得到领导、机关同志的一致好评和群众的爱戴。

1982年12月,瞿树滋同志离休。离休后,他能够与时俱进,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继续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仍然关心全省的改革开发和经济建设,关心省政协的工作,关心党风廉政建设,多次向党组织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有的被采纳,有的引起了领导和党组织的重视。

1956年,瞿树滋从南通调至南京,到省级机关工作。无论在工作岗位上还是离休后,他对生他养他和他为之奋斗了半辈子、甚至献出亲人生命的南通,一直给予关心和支持。20世纪80年代,我受中共南通地委党史办公室的委托,负责编写《一、二战时期南通地区革命斗争大事记》,去南京拜访有关老同志征集史料,曾请瞿老帮助排线索,找对象,进行联系。编写《南通县革命斗争史》和《南通县志》,更是数十次向他征集史料,请他帮助审阅史志稿件。那时,他已80多岁,但只要找到他,总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不厌其烦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尤其在《南通县志》编就送审稿时,瞿老特地到通州住了两个多月,反复帮助审阅、修改、补充和校正。从史实到文字,甚至措辞的分寸,都帮助把关。他一再告诫我们:“写历史,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要存真求实,如实反映;要写信史,言必有据。”从事史志工作的同志,凡是和瞿老接触过的,都为他工作一丝不苟的认真负责态度和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所钦佩。

瞿老每次来南通,都要看望一些老部下,走访一些群众。我们有机会去南京,也要登门拜访他老人家。近几年,瞿老已寿近期颐,我们也到了耄耋之年,见面的机会少了,而我们对瞿老的惦念与日俱增。忽然听到瞿老今年9月15日晨在南京逝世的消息,他的老部下和家乡人民都十分悲痛。瞿老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宛在,风范长存,南通人民永远怀念他!

(本文原载2007年11月2日《通州大众》。作者曾任通州市委党史办主任,退休前任通州市政协常委、文史委员会主任、文史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