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德国联邦制的演变
8044500000005

第5章 研究方法

相应地,本书对德国联邦制演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下几个方面:(1)从1949年到2007年德国联邦制的制度安排,主要是机构设置及联邦与州在立法、执行及财税等领域的权力划分的变化,这是纯粹宪政体制方面的演变。(2)联邦制怎样影响到联邦和州两级政府和政党的行动者,后者又怎样运用有关的制度规定,使联邦制在实践中具体化,甚至偏离既有的规定——这也就是美国政治学家威廉·赖克所说的“悄然的宪法变迁”(Riker,1964:51);同时,他们又怎样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从制度上改变联邦制的安排。(3)这些变化发生的背景和原因,它们是由哪些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造成的,又怎样反过来影响这些发展,这主要是探讨联邦制与外部环境在这一时段的互动。这样,在制度、环境、政治行动者相互作用的动态背景下,对1949年以来德国联邦制的运作及演变的分析自然会显得较为全面和清晰。

因此,本书采用理性选择的制度主义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传统的政治制度理论侧重于制度安排本身,强调它通过政治资源和权力的分配对政治行动者的限制作用,突出制度规定对政治行动者行为的影响(Olsen,1998:90-92)。而理性选择的制度主义把制度和政治行动者的关系视为一种互为补充的关系。也就是说,政治行动者在构成制度的规则和规范的限制下行动,但这些规范和规则并没有完全剥夺它们在可供选择的行动选项中选择符合自身最大利益的方案的自由。规范和规则在限制了政治行动者行动之时,也给他们留下了在不同环境下自主选择的空间,留下了可供他们运用制度的“活动通道(Handlungskorridore)”(Lhembruch,1998)。而且在特定的条件下,政治行动者可以改变既有规则,制定出新的规则。对于制度作用的详细解释,可参看童建挺:《政治制度:作用和局限》,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1期,第125—126页。这样一种研究方法无疑有助于我们深入探究德国的联邦制、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以及联邦和州的政治行动者三者之间在变化中的相互关系,廓清德国联邦制演变的深层原因和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