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信息时代的来临几乎等于精神时代的来临。”这话听起来似乎不错,“信息”让人联想到“精神”,信息既然无所不在,精神当然也就无所不在!且慢!有时一个过于肯定的论断反倒隐藏着许多误解。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了不起的乐师名师旷,相传他能奏《清徵》、《清角》,一奏而“玄鹤云集,延颈展翼而舞”,再奏则“凤凰来翔,大合鬼神”。据说他最初学艺时总嫌进步太慢,说:“技之不专,由于多心;心之不一,由于多视。”于是用艾绒熏瞎双眼,终于练成绝艺。后世因此称他为“乐圣”。
这个故事虽然有些夸张,但它可以提醒我们: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要为自己的精神留下一个思想的和创造性的空间。一旦人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明确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量才会越大越好!
洛扎克先生在《信息崇拜》一书中写道,“信息,到处都是信息,唯独没有思考的头脑!”这话让人想起20世纪德国思想家尼采在一封信中说的话:“我的头脑,不是别人的跑马场!”
这种说法给我们提供了考虑问题的另一个角度:信息量的膨胀肯定有助于形成一个高度发达的物质社会,但它不一定是人类精神之树的合适土壤。
如今人们习惯于谈论“信息”,习惯于用比特这个法定计量单位衡量“信息”的价值,当然,也就习惯于用“信息量”定义人的思想和意识。然而,按照德雷福斯在《计算机不能做什么》一书中的看法,这显然是把人的意识“降低到了机器的水平”。换句话说,它把人的“精神”等同于一种数学算法能力,把人的“思想”视为各种信息材料的接收器。在这个层面上,我们确实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是人玩机器,还是机器玩人?
崔健在一首歌中唱道:“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当一个人的头脑成为由信息流推动的水轮机时,他的确很难找准自己的感觉。
其实,信息只是有待处理的数据和材料,谁来处理它们呢?或者是电脑,或者是人脑。在电脑中,“处理”的含义无非是对数据加减、排序和储存。人脑虽然也是一种“处理器”,它也具有接收和储存信息(记忆)的功能,但它在数据储存的数量上远远比不上电脑。庄子说:“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这偃鼠的肚子即使再大,也只能取一瓢饮。
早在几十年前,计算机理论界就流传着一条著名的瓤凹法则: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必定是垃圾!这无非说明,计算机并不会使杂乱的材料自动变成思想。
19世纪的美国精神领袖R.W.爱默生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说:最初的学者将周围的世界纳入心中,潜心地思考它,在经过一番新的咀嚼之后,将这些思考倾吐出来。这就是,世界进入他内心的时候是生活,从他内心出来的时候是真理;世界进入他内心的时候是一瞬间的活动,从他内心出来的时候是不朽的思想;世界进入他内心的时候是世俗琐事,从他内心出来的时候是诗。当初它是死板板的事实,现在它是活生生的思想……它所来自的那颗心灵有多么深沉,它的飞升就有多么高远,它的歌唱也就能绕梁不绝于耳,这种对应关系是分毫不差的。这就是目前人脑优于电脑的根本所在。这里所说的人脑不是一个生物体,而是一种活生生的精神。这种精神需要一定的思考、品味和想象的空间,过多的庞杂信息反倒会使信息失去轻灵透彻的品性,使它沦为一个信息材料仓库。所以洛扎克警告说“信息太多反而会排挤观念,使人在空洞零散的事实面前六神无主”。
信息可以同属于人脑和网络,只有精神是属于人脑的。
信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共享性,一个人能得到的信息,别人不费多大工夫也能获得,这是信息社会的现实。而能否享用信息,关键取决于人的信息素质,即人对信息的认知度、敏感度以及对信息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换句话说,信息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人。
1965年,英国政府开始严惩酒后开车者。
这条信息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驾驶员必须加强自我约束,警察的工作将更为繁忙,乘客、行人的安全更有保障,酒吧老板的生意将有下降,汽车修理业将受到冲击……但很少有人想到,一名大学讲师却因此而成为一名大企业家。当时在英国威尔士理工学院任无机化学讲师的琼斯,在朋友杜斯的建议下,发明了一种酒精的测试仪,继而以2000美元创办了一家公司,生产这种仪器。结果,当年就赚了钱。后来,这种仪器被推广到酒吧、俱乐部、停车场,并占领了全球80%的市场。
类似的事例很多,所以人们常说,“一条信息搞活了一个企业。”当然,一条信息致富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更可靠方式的还是要广泛、大量地收集信息,然后从中选择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
有一位名叫马克·克依斯的勘探师,25岁时还是身无分文,后来成了亿万富翁,仅他在澳大利亚西部地区矿藏资源的股票,1994年就卖了8000万英镑。他成功的诀窍就是仔细阅读每一本有关澳大利亚西部的地理书籍和杂志,这使他对这一地区的地理情况了如指掌,从而知道哪里需要勘察,应该怎样去勘察。
信息能否得到充分利用,绝不仅仅是一个“硬件”建设问题。信息开发,归根到底,还是一个人的智力开发。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协助人更敏锐、更迅速、更全面、更大量地接收、传递、处理信息,从而使人采取更正确的行动。
广而言之,世界万物都是根据各种信息而运动、生存、演化的。信息社会之所以不同于以往的社会,以往的社会之所以不能称之为信息社会,是因为人类还缺乏相应的科技手段广泛、及时、充分地把握信息,信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然状态或半自然状态。这从反面证明,信息革命是一场极其深刻的革命,如果在这方面落后,将比在工业革命中的落后影响更为严重。
日本已故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谈及信息对预见未来的价值时这样写道:“虽然人类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将知识作为为人类谋幸福的工具来使用的智慧。”
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培养好自己的信息吸纳能力,并且还需要具有一种批判、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否则,我们只能被知识信息的汪洋大海所淹没。有了信息吸纳能力,会让你显得更加有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