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察言观色,这是方圆处世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要想成功,必须学会察言观色,而不会察言观色,等于不知风向便去转动舵柄,弄不好就会在小风浪中翻了船。
其实,自古以来,善于察言观色的例子很多,下面就举一个例子。
慈禧爱看京戏,常以小恩小惠赏赐艺人一点东西。一次,她看完著名演员杨小楼的戏后,把他召到眼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一些赐给你,带回去吧!”
杨小楼也是善于察言观色之人,他并不稀罕那些糕点,便趁着老佛爷兴致正高,想讨要点别的赏赐,他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字’给奴才。”
慈禧不以为忤,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顺手写了一个福字。
但是谁也没有料到的是,老佛爷这个福字居然写错了!旁边一个小王爷,悄声道:“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的呢!”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杨小楼若是拿了这字,将来肯定遭人非议,犯的是欺君之罪;若是不拿,老佛爷面子上挂不住,只怕立马就砍了自己的脑袋瓜,他左右为难,一时急得直冒冷汗。
而那头慈禧太后也颇为尴尬,既不想让杨小楼拿去错字,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
正在大家都发愣的时候,李莲英笑呵呵地说:“老佛爷写得没错!老佛爷享受的是万人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
杨小楼一听,连忙顺水推舟,叩首道:“老佛爷福多,选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收呢?”慈禧正为下不了台而发愁,听这么一说,顺势笑道:“好吧,隔天再赐你吧!”就这样,李莲英只用了一句话便为二人解脱了窘境。
你看,明明是一个让众人都尴尬的场面。李莲英却应变得当,抓住了慈禧太后的心理,不仅巧妙的解了窘境,还顺势给赶后美美地拍了一记马屁,反倒让方方面面开心满意。要不是他善于察言观色,真是不知该怎样收场。
察言观色是一项学问,要研究好他人的心思不是那么容易的。察言观色靠的是眼睛的洞察力,但更需要依靠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不能仅局限在对表面事物的观察上,更要有通过表面看透本质的能力。
直觉:直觉虽然敏感却容易受人蒙蔽,懂得如何推理和判断才是察言观色所追求的顶级技艺。
举止:能透露一个人的品格,表情眼神能让我们窥测他人内心,衣着、坐姿、手势也会在毫无知觉之中出卖它们的主人。
言谈:能告诉你一个人的地位、性格、品质及流露内心情绪,因此善听弦外之音是“察言”的关键所在。
脸色:如果说观色犹如察看天气,那么看一个人的脸色应如“看云识天气”般,有很深的学问,因为不是所有人所有时间和场合都能喜怒形于色,相反是“笑在脸上,哭在心里”。
眼色:“眼色”是“脸色”中最应关注的重点。它最能不由自主地告诉我们真相,人的坐姿和服装同样有助于我们察人于微,进而识别他人整体,对其内心意图洞若观火。
常言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际交往离不开“人情定律”,不懂探察人情是不可以的,这是因为人情是无根的东西,想要固定它,必须先捕捉它,而要想捕捉到人情,必须学会察言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