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历代奸臣阴谋故事(上)
8053200000048

第48章 妖言惑众,祸国殃民

景耀六年(263年)冬天,魏国见蜀汉政治腐败、大将不能用事、民生凋弊,国力衰微,乘机大举进攻。姜维早就发觉了魏军的动向,上疏给后主说:“传闻魏将钟会在关中屯兵,准备进犯我国,应派大将张翼、廖化督帅诸军分别防护安阳关口、阴平桥头,以备不测。”

蜀汉区域虽小,但地势险要,凭险固守,纵不能谋取中原,足可以偏安一时。事势无常,或许在长期相持中攻守相易也未可知,姜维的建议,是惟一可行的权宜之计。黄皓惟恐姜维显功,借巫术妖言蒙骗后主说:“我曾问过鬼神,神说蜀汉太平,敌人不敢入侵。”并且告诉后主不要声张。这样一来,姜维的合理对策无法实施,朝中大臣对敌情一无所知。等到钟会发兵骆谷,邓艾进攻沓中,战报传来,朝中上下惊恐,后主刘禅这才依照姜维的建议,派遣张翼、廖化,前去援助两处要隘的守军,但亡羊补牢,为时已晚。邓艾趁蜀军仓皇应战、调度滞缓之机,派出奇兵,取道阴平,从背后突袭姜维的营垒。姜维本来据险力守,正面的钟会大军强攻不下,考虑到大军深入敌国,缺乏后援,粮草接运困难,原想就此还师,而姜维先前的主张,正是料到魏军主帅不敢冒兵家大忌,久留蜀地。由于黄皓深恨姜维,从中捣鬼,给邓艾以可乘之机,致使蜀汉在这次决定性战役中一败涂地。阴平、安阳关口相继失陷,姜维、廖化退守剑阁,救援成都的道路被魏军阻断。已故丞相诸葛亮之子、护卫将军兼尚书诸葛瞻率军拼死抵挡,在绵竹战死。诸葛瞻之子诸葛尚见父亲阵亡,长叹说:“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于是冲入敌阵,力战而死。

魏将邓艾一路斩将夺关,长驱直入。蜀汉后主刘禅请降,蜀汉灭亡。

邓艾占领蜀汉后,听人说起亡国的原因,以及黄皓的奸险,便下令将黄皓抓住,押起来等候处斩。黄皓用重金贿赂邓艾部下,竟免于一死。

黄皓这种大奸大恶之人,似乎不应该漏网。而邓艾声言诛杀黄皓,还有一层重要的用意,那就是在刚刚被征服的蜀人心中,树立仁德,以证明自己的军队是惩恶济善的正义之师。假如邓艾真的恨之入骨,黄皓岂能轻易逃脱,倘若他是落在诸葛亮手里,又怎肯让他多活半刻。据说,诸葛亮四出祁山,无功而返,原因就是魏将司马懿用了反间之计,派蜀汉降将入成都制造谣言,借助后主刘禅身边的宦官,从中蛊惑,致使后主生疑,毫无理由地召诸葛亮回国,当时黄皓是否参与其事,虽不可考,但观其一生行事,无不处处损蜀汉以利强敌,最终的恶果与通敌无异。

黄皓作为一个奸邪小人,他之所以能逞其邪恶,有多方面的原因。东汉和帝之后,多为女后临朝,秦以后设置的专管侍从皇帝、出入宫廷、应对顾问的“侍中”、“常侍”等官职,改由宦官充任。那些在后宫服侍皇帝、后妃,出身微贱的奴仆,因此有了掌权的机会。幼小的皇帝成年之后,为了恢复皇权,也依靠身边的心腹宦官,宦官因而受宠,权势日重。黄皓的权欲,正是东汉流毒滋养的结果。到了三国时期,像刘备这样的开国君主,只记得桓、灵时期的惨痛,却没能查明病因,从国家的政治制度上铲除孽根。仅仅依靠君主的圣明,只能防患于一时,根本不能在“万世基业”中做到长治久安。黄皓如此猖狂,也正源于后主的庸弱无能。刘禅最终成为亡国之主,作为宦官的黄皓,是无法推卸惑主乱国的罪责的。就《三国志》中“皓畏允,不敢为非”的情形看;黄皓后来胡作非为,不仅因为他狡诈阴险,同时还因为当时已经没有像董允那样“秉心公亮”(《三国志·董允传》),令小人畏服的直节之臣了。诸葛瞻等人但求自保,听任奸宦误国,以至于身死国灭,为人远逊其父,实在是没有尽到做大臣的职守。抛开黄皓不论,有如此多的历史以及现实的原因,也足以培植出这样一个宦官。这便是前人所说的“养痈遗患”的深刻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