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多数奸臣并无真才实学,更无丰功伟绩,他们只是靠谄媚君主,结党倾轧等手段。便博取了高官厚禄,甚至位极人臣。但是,也有另外一种奸臣,他们能文善武、屡建功勋,靠自己的能力赢得权位,只是由于他们心术下正,最终成为为非作歹、误国害民之人。此类奸臣尤为危险,其才足以“济世”,其功足以固位,其势足以慑主,因而比那些卑屈的走狗型的宠儿嬖臣更难对付。隋朝的杨素就是这一类权奸的典型。
杨素(?—606年)字处道,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其祖父杨暄,曾任北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其父杨敷,仕于北周,为汾州刺史,后殁于齐。杨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其从叔祖魏尚书仆射杨宽对素深为器重,常对子孙们说:“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杨素自幼好学,“研精不倦,多所通涉”。他善属文,工书法,还留意于卜筮之术,颇有才华,而且又相貌堂堂,“美须髯,有英杰之表”。这种个人条件,再加上出身于名门士族,自然仕途顺利,易露头角。在北周时,大冢宰宇文护引荐杨素为中外记室,后转礼曹,加大都督。
杨素颇有胆气,周武帝时,素因其父守节而陷于齐,却未蒙朝廷赠谥,很是不平,便上表申理,但是武帝不许,杨素则再三争之。武帝大怒,命左右斩之,而素毫无惧色,并敢于直斥武帝说:“臣事无道天子,死其分也!”没想到帝壮其言而转怒为喜,于是赠杨敷为大将军,谥曰忠壮,并且拜素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渐见礼遇。武帝曾命素草拟诏书,他下笔立成,词义兼美,武帝更为嘉许,顾谓杨素说:“善自勉之,勿忧不富贵。”素应声答道:“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而且毫不掩饰。他豪气逼人,全无谦退畏馁之象。正是这种强悍雄放的性格使他得以受到周武帝乃至后来隋文帝的赏识。
及北周平齐之役,杨素为先驱,“尽力苦战”,“每战有功”。因而平齐后加素为上开府,改封成安县公。
杨坚后为丞相,掌握了北周命运,大有取而代之之势,杨素认为有机可乘,便与杨坚“深自结纳”,素与坚同为弘农华阴杨氏,加之他又能力过人,故杨坚也乐于援引。由此,二人结成了亲密关系。杨坚对杨素甚为器重和信任。
公元581年,杨坚代北周而称帝,国号隋。是为隋文帝。文帝受禅后,马上加素为上柱国。开皇四年(584年),又授御史大夫。
杨坚代周后,便积极筹备扫灭陈和后梁。在此期间,杨素曾数上取陈之计。文帝终于在开皇七年(587年)灭后梁,于九年灭陈,统一天下。在伐陈之役中,文帝以素为行军元帅,率水军从三峡东下,一路奏捷,并且“秋毫不犯,陈人大悦”。当时,“素率水军东下,舟舻被江,旌甲耀日。素坐平乘大船,容貌雄伟,陈人望之俱曰:‘清河公即江神也。’”可见,杨素不愧为令敌闻风丧胆的勇武将军。
开皇十年,(590年)杨素又率军镇压了荆州和江南各地的反隋势力。
杨素治军,以严狠著称,这也体现了他一贯凶悍的性格。史书称“素多权略,乘机赴敌,应变无方,然大抵驭戎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素每率军临敌,“辄求人过失而斩之,多者百余人,少不下十数。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堪称残忍。及与敌对阵之时,杨素又先令一二百人冲赴敌阵,陷阵则已,如不能陷敌阵而还,不问人数多少,全部斩首。然后又令二三百人再去赴阵,如不能陷阵,仍如上法而尽斩之,因而“将士股栗,有必死之心,于是战无不胜,称为名将”。与此同时,杨素也很会利用奖赏之道来督率部下,“其从素下伐者,微功必录”,“至于他将,虽有大功,多为文吏所遣却”。因此,相比之下,“素虽严忍,士亦以此愿从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