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顺势者昌
8059300000016

第16章 与其后悔,不如多反省

生活中,常听到有人说:“我做事从来不后悔。”听起来很豪气。他们真的是从不后悔吗?当我们在超级市场买错了没用的东西时,回到家里也会后悔,何况更大的事情?那些说自己从不后悔的人只是知道后悔是没用的,他们不会停滞在后悔上,他们做自我反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

不难发现,人们产生后悔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做出决定之前对可能出现的消极后果有一定的预知,但由于疏忽大意或盲目乐观,对这种危险的苗头没能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人是非常后悔的,因为他已经接近正确的选择,只因一念之差发生了重大遗漏。另一种后悔经常发生在盲目乐观者身上,决定者在制订行动方案时,有意回避不利的信息,对未来的困难、危险及不利条件根本未加考虑,由于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也没有任何有效的应急措施,因此,决定者只有惊恐和本能的防御反应,只能临时利用手头的力量补救一下,但终因补救措施的非系统化、非严密化而收效不大。

有的人经常后悔,而且经常经历相似的后悔,他们的失误往往不是新的失误,而是屡次重复旧的失误。他们的后悔仅仅停留在肤浅的情绪水平,没能深深地触及认知结构,没能很好地剖析失误的原因和吸取发人深省的教训。

后悔是没有用的。与其后悔,不如反省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认识错误所在,把失败当成经验,继续努力,找到成功的机会。如何将后悔转化为深刻的教训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反思后悔的根源,找出决定失误的原因。

其次,在陷入极度后悔的状态时,应淡化后悔的情绪色彩,积极采取挽救行动,但不应彻底遗忘后悔的情绪,适当地在心中保留后悔的经验才能对未来的选择很审慎。“健忘”正是屡犯相同错误的根本原因。

最后,在面临与过去相似的选择时,一定要仔细地回忆过去失败的情形,积极地利用过去的经验,从而避免犯相同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利用更多经验来取得成功。

“人生之路何其长,不必为了慢一步,而怀忧丧志;人生之路何其阔,不必为了挫折一时,而丧失信心。”

有些事情在当时看起来实在是糟糕透了,结局却圆满得不得了,人必须有远见。因此,人生之路要定得长长远远,不必为一时的困顿而“困”住自己,应从挫折中培养奋起的勇气;成功者和失败者最大的不同是,成功者知道如何“熬”过挫败和失望的岁月,而失败者反之。人类历史是在不断的反省中才得以发展的,也可以说,没有反省,就没有发展。所谓反省就是实事求是地把以前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一个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今后的发展。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会反省,它将会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处于落后地位,处处被动挨打;同样作为一个人,要发展完善自己,必须会反省,并且经常反省,如果他不会反省,他将重复自己所犯过的错误,或重复别人犯过的错误。

夏朝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由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打了败仗。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却对部下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

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当遇到失败或挫折,假如能像伯启这样,肯虚心地反省自己,马上改正有缺失的地方,那么最后的成功,一定是属于你的。不要花了代价,又学不到教训,那就悲哀了!

自古以来,凡是成就大业的人,无不把反省作为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吾日三省乎”,越王勾践就以“卧薪尝胆”的方式进行反省。

反省是能力之母,反省是能力之王;学会反省真的是太重要了,一个人学会了反省就学会了快速的进步;反省是一门学问,它包括信号标准的确认、信号的出现和觉察、反省、修正。一个人为什么能够强大,一个集体为什么强大,一个国家为什么强大。只有二个途径,一是有一个好老师,一是反省。好老师很难找,也许好老师在你面前你也不认识。所以我们要学会反省。我们不但要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还要反省别人所做过的事,反省的主要目的是用所得出的结论,指导自己今后的行为,这个结论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反省会使你更加聪明,错误的反省会使你错上加错。

凡事三思而后行,以避免发生后悔的事,是一种正确的处世之道。然而,这种态度有时会显得过于消极。相反地,若不加考虑即鲁莽,然后再加以反省、检讨的功夫,可能其收获会来得更大。

反省其实是一种学习能力。不断地犯错误,反省,正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前提。对大家来说,反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有没有自我反省的能力,有没有自我反省的精神,决定了你能不能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能不能改正所犯的错误,是否能够不断地学到新东西。置身在变化剧烈的今日社会中,过去所谓的安全、安心、安享、安逸等固定生活状态,已不可能拥有永远会持续下去的保证。目前影响社会改变的因素太多,过去所谓的“固定”早已被推翻,而形成今日瞬息万变的社会形态。

因此,现今可说是难以期待不后悔的时代。于是存有“后悔是无法避免的”生活哲学,反而更能脚踏实地、符合现实的生活。同时,也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撷取各种新的体验,而藉此对人生更有所领悟,也是能体会身为一个“人”的成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后悔并不是刻意去制造后悔的事,也不是让一个人沉浸在后悔之中,更不是鼓励后悔的发生,而是勇敢地面对已经存在的事实。反省自己的失败,才能走向成功。

每一种生活都有它的喜与乐,幸福的关键不在于我们正拥有着什么,而是如何看待我们的拥有。悲哀与烦恼伴随在每一个人的左右,对某些事情应该学会大而化之,做人太认真,只会让自己过得更辛苦而已,所以有的时候,忽略和遗忘是美好生活的基石,而不是让自己整日地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曾经无数次的感觉到悔不当初,恨自己的少不更事,错过了许多原本很美好的东西。浑浑噩噩的过了几十年,到现在才来后悔,怎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来形容此时的心境!与其说后悔,不如让自己好好反省,后悔,是重新走向过去,而反省,是向过去说再见,所以,不如抓住现在的幸福生活,不要让自己沉沦在过去的淤泥当中,要反省自己,积累经验,才能走向成功。

我们不应该只是后悔,与其后悔,还不如从失败中学习知识。从失败中学习的东西,通常比从胜利中学到的还要多,如果我们在遭遇挫折及失败时,就好像是一个充气的皮球,你打它一下,它跳得更高;你愈迫害它,它愈坚强,如果遇到挫折时,转个身,不就是海阔天空?因为“你必须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而非依赖过去的成功”。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能面对挫折,另外一种人则是逃避挫折。任何走向成功的路上,必然有无数的挫折,因为挫折愈多,成就也会愈大,成功总是躲在挫折的背后,未曾遭遇过挫折的人,他的成功一定是不能长久的。

我们要生存就得工作,而在工作中就免不了要受气,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的自我反省,努力的去思考自己的不足,宽恕别人的不对,而只是一味的去抱怨甚至报复,那么我们就要面临被炒鱿鱼的危险以及更严重的苦痛,人也必须培养应付挫折的能力,唯有能够应付挫折的人,才能把每一次的挫折都看成一个警讯,除不断修正自己的方向外,还继续朝着理想迈进。而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要重视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去慢慢的认识自己,反省自己,这样你就会发现,原来世界是另一番面貌。

有人说:“如果命运交给你一个酸柠檬,你得想办法把它变成可口的柠檬汁。”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运用你拥有的,而是要如何在损失中获利,从失败中获益,在逆境中的自我启发与锻炼。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为什么我们不静下心来反省一下自己呢?后悔是极力地走向过去,反省却是和过去说再见。人应该多些反省,而不是一味地后悔过去。我们随时随地都应该问问自己,是否对以前犯过的错都一清二楚?若不能从自己身上找出失败的原因,难免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平心静气地正视自己,客观地反省自己,既是一个人修身养德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又是增强人之生存实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面对挫败时反省工夫也是绝对必要的,不是让血汗白费,反省与检讨能有效帮助你面对下一次的挑战。总而言之,“光说不练”的人永远无法有所收获,不能身体力行也无法真正能有所得。在付诸实行的阶段中,你将体会出失败或后悔的苦果,对于你的人生磨练着实有着相当大的帮助。在人的一生当中,沉沉浮浮是常有的事,再成功的人总有失去的东西,再平凡的人,他们也有很多值得反省的地方。所以,一位成功的学者说过:“人生就是一次长途旅行,在每一段旅程中,既有得又有失,既有欢乐也有悲哀,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做好自我反省,那么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我们要以失败为契机。只有这样,才能明白自己弱点,致力去消除弱点,不管多么令人痛恨的经历,都有其正面的作用,若能看到不愉快的经历里“好”的那一面的人,就是“活用”失败经验的人。没有一个人是注定该失败的,人若能善用自己全身的一切原质和能量,无不有着成功的能量和机会。有的人一遇到失败,就说这是自己的业障,要认命承受,再挣扎、再努力都没有用,把一切都归于宿命。一个国家的前途需要反省,一个民族的前途需要反省,一个成功人士必须学会反省,自我反省是成功人士必备的美德。失败并没有什么好怕的,只要在失败中找出原因,反省自己,方能成功。正如古人所言:“吾日三省吾身。”对每一个人来说,问题不是一日三省吾身、四省吾身,现在是速度革命时代,一天只有早上、中午、晚上才反省怎么够,应该具有高敏感度,时时刻刻都能自我反省才对。惟有如此,才能时刻保持清醒。

做一次自我检查容易,难就难在时时进行自我反省,时时给自己一点压力,一点提醒。有空多反省一下自己,会使你在人际关系上多一些自如,少一些摩擦,也会使你在人生路上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败。有了这样的心态,一个人、一个企业才会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