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说得很有道理。俗话说,“人不求人一般高”,你不求人,当然就没有向人低头的道理和必要。你当然可以大谈什么刚正不阿、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道理,你也可以那样去做,以维护自己的人格与尊严。然而,当你有求于人且不得不求的时候,你还有勇气那样说那样做吗?这个时候,你要能屈能伸,要忍辱负重,要顾全大局,甚至要逢场作戏。虽然你做出了小的牺牲,但却可以渡过难关。权衡利弊,人在屋檐下,低头又何妨?
当强敌把你追到了一堵高墙下,你已无路可走,但面对墙脚下的一方门洞,难道你非要站在那里束手就擒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吗?或者,过还是要过的,却不愿放下架子俯首弯腰,而是昂首挺胸地硬冲过去,其结果撞得头破血流,不但于事无补,而且也逃不过强敌的“杀戮”。所以,你要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逆境中就要屈伸有度,顺势而行,爬过那个小洞,损失不了什么,前面又是一条光明大道!汉朝开国名将韩信就是“好汉要吃眼前亏”的最佳典型。
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势均力敌。刘邦能一统天下,韩信功不可没。韩信为了功成名就,曾忍受过市井无赖的胯下之辱。
韩信年轻的时候,接受过乞婆的喂养,受到了当地人的嘲笑。有一天,他在街上闲逛,从对面走过来几个当地最不好惹的地痞小流氓。他们截住韩信嘲笑他“漂母食”,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流氓的裤裆下钻了过去,然后拍拍衣上的尘灰扬长而去。
那些地痞流氓哈哈大笑,说韩信是个胆小怕事的人,不会成就什么大事业。
后来,韩信发奋,学得一身兵法,军事才能无人能及,被萧何引见到刘邦帐下,很快就做了大将军,帮刘邦打下了汉朝的天下。
如果当初韩信一气之下,宁折不弯的和那些流氓拼了,恐怕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史书将要改写。历史上就不会出现一个统领雄兵,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只会多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枉死鬼。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刚能柔,就是源于韩信的典故。在常人看来,胯下之辱绝对让人不堪忍受,那简直是奇耻大辱,然而韩信却忍了,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
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很多人都会碰到不尽人意的事情,残酷的现实需要你对人俯首听命,这时,你必须面对。要知道,敢于硬碰,不失为一种壮举,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硬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斗狠,只能是无谓的牺牲。不妨拿出一块儿心地,单放那些不平之事,闭起双眼,全当它们不存在。
常言道: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是退,“伸”是进。何时屈,何时伸,或退或进,要看客观形势,有时须静守待时;若时机适合,便应积极进取。
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只有这样才能办成大事。在能屈能伸上,魏国名将司马懿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司马懿生于179年,出仕于208年(即赤壁之战那一年),出仕时正好30岁。那他这之前这么多年是在干什么呢?司马懿是名门之后,他就在许昌城中,却一直对曹操避而不见,因为他从心底看不起出身低贱的曹操。最终曹操也是访问了他三次,司马懿才答应出山。
但是,曹营的“智囊团”有很多高手,初来乍到的司马懿不可能在里面有什么大的作为,司马懿一开始作的是文学掾,这个官职从现在来看可能就是抄抄写写的一类官员,这对于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天才司马懿来讲,真是太大才小用了。但司马懿并没有在乎这些,他在这时是一直“屈”着的。在曹操的时期,司马懿都一直都是“屈”着的,虽然他后来的官升到了丞相府主簿,但始终没有什么带兵作战的机会,他所有的只是作为谋士提出过两次重要的计策,一是在取下汉中后劝曹操乘势进攻刘备立足未稳的西川,二是献计联合东吴共同对付得到汉中的刘备。这两个计策曹操只用了后者,就这一下就使得不可一视的西蜀大将关羽命丧建业。
但司马懿的真正能力决不是一个普通的谋士,于是在孟达响应诸葛亮北伐时,身为荆州都督的司马懿有了第一次带兵作战的机会。这一仗打得十分干脆,也让司马懿在魏明帝曹睿心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在魏都督曹真病逝后,司马懿继任成为魏都督,他终于有了和诸葛亮亲自交锋的机会。在与诸葛亮的交锋中,司马懿采取的战术很清楚,这就是坚守不战,因为这样他受到了诸葛亮的种种侮辱,但司马懿此时很好的发挥了他能屈的长处,终于拖死了诸葛亮。其后他又“伸”了,带兵平定了魏乐浪公公孙渊的反叛,于是他在魏明帝心中的地位上升到了极点。但魏明帝一死,执政的曹爽根本不给司马懿机会,于是司马懿又“屈”了下去。正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从魏明帝病逝到著名的“高平陵事件”,正好是十年,司马懿果断消灭了曹爽的势力,这也为后来的晋代魏打开了序幕。
司马懿的屈伸工夫真的修炼到了顶峰。因此,屈于应当屈的时候,是智慧;伸于应当伸的时候,也是智慧。屈是为积蓄力量,伸是为了光大力量;屈是隐匿自我,伸是高扬自我;屈是生之低谷,伸是生之巅峰。人应与苍天大地相参合,这不叫虚夸狂妄。随时势变化能屈能伸,柔顺如同薄席,可卷可张,这不是出于胆小怕事而是刚强、勇敢而又坚毅,从不屈服于人,这不是出于骄傲暴戾。
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是暂时的,暂时的忍辱负重是为了长久的事业和理想。不能忍一时之屈,就不能使壮志得以实现,使抱负得以施展。“屈”是“伸”的准备和积蓄的阶段,就像运动员跳远一样,屈腿是为了积蓄力量,把全身的力量凝聚到发力点上,然后将身跃起,在空中舒展身体以达到最远的目标。所以,在当今社会,血气方钢难成大气,要学会水的柔软。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又何必在意一时之气呢?
大丈夫能屈能伸,人在屋檐下,低下你高贵的头又能怎么样呢?所以,当你在人生的丛林中碰到对你不利的环境时,千万别逞血气之勇,也千万别认为“可杀不可辱”,为了长久的利益,吃一点亏也无防。
综观历史,人,只要活着,总希望在这个社会中能够有一定的生存价值或者是得到一定的肯定,进而有某种发展,特别是那些聪明才智之士,勇武有力之人,更是不遗余力地不断追求,渴望能够在社会地坐标系中达到纵横最高的那一点,这是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发现的追求,这个追求我们不妨称之为“伸”吧,每个人都希望发挥自己的全部力量,能够伸到极限,但问题在于: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帆风顺的人生只能称之为奇迹或者是不可能,人要想达到世界坐标系纵横最高的那一点,总要经历非常人一般的磨难,最后才达到这个光辉的顶点!有很多人,在这个社会里打滚,遇到各色各样的人,世态人情,非一语能道清的!或许有很多人,并没有干一番大事业,成就好功名的雄心壮志,但是,不管任何一个,都要活在这个社会里。而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懂得处世中的心机和方圆。就应该学会“能屈能伸”的道理。
这一时的“屈”或许让人难以承受,觉得自己丢了面子,但是世界正在变化,时间也在迁移,这一切都将会过去,而这时的屈也就是为了今后更好的“伸”。人生在世能屈能伸才是处世之心机。不要为了一时的面子问题,而毁了以后的遥远路程。
古来成大事者必是能屈能伸的伟丈夫。人生处世有两种境界:一是逆境,二是顺境。在逆境中,困难和压力逼迫身心,这时节应懂得一个“屈”字,委曲求全,保存实力,以等待转机的降临。在顺境中,幸运和环境皆有利于我,这时当懂得一个“伸”字,乘风万里,扶摇直上,以顺势应时更上一层楼。
而从做人上讲,应该有刚有柔。人太刚强,遇事就会不顾后果,迎难而上,这样的人容易遭受挫折,人生苦短,能忍受几多挫折?人太柔弱,遇事就会优柔寡断,坐失良机,这样的人很难成就大事,一味软弱,终究是扶不起的阿斗。做人就要刚柔并济,能刚能柔,能屈能伸,当刚则刚,当柔则柔,屈伸有度。
刚强对一个人来讲很重要,是人身上最可贵的品质,但刚强也有限度,有了困难和挫折宁折不弯是对的,但却不可不问原因一味的刚强到底,要知道刚强者不能持久。况且刚强的人都是心劲足、血性大的,遇到困难耗尽心血,硬撑死撑,直到精血耗尽,无可再撑,一旦折服很难再有重新站起的机会。
柔弱却可得长久,柔者有包容力,海纳百川,就是靠兼柔并蓄的力量吞吐含纳。但是如果一味柔弱,就会遭到欺凌。俗话常讲,一个人要是没刚没火,便不知其可。就是说一个人要是只会软弱,不懂刚强,那么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无志空活百岁,柔弱纵能长久,也是白白消耗岁月。
屈是拉开的弓,伸是射出的箭,只有当弓拉得很紧的时候,才能射得远。怎么为“屈”?怎么为“伸”?屈是伸的前奏,伸以屈作为铺垫,伸是屈的目的,屈是伸的准备谋略。何事该“屈”?何事该“伸”?屈伸有度才是智者所为!
屈,是心境上的一种难得的糊涂,一种“水往低处流”的谦逊。“屈”,是与困难和挫折抗衡中的“耐”,在负辱中抗争的“忍”,在名利纷争中的恕,在与世无争中的“和”。“伸”,是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谋略,以柔克刚的内功,以弱胜强的气概。伸是无可无不可的两便思维,是有也不多,无也不少的自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