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30岁前踏上财富自由之路
8059400000034

第34章 80后,你也该考虑养老

1.180后独生子女面临“三座大山”

我国1979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大批新生婴儿都以独生子女的身份降临在这个世界上。其中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也就是“80后”一代,如今都已逐渐离开了校园,进入了社会。一方面,80后和他们的前辈们一样,正在成为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他们也面临着诸多前人没有遭遇过的困难和挑战。

“案例”胡梦舟的烦心事

1982年出生的胡梦舟三年前毕业于上海的一家知名高校。原来心高气傲、踌躇满志的他在刚走出校门进入职场的时候,就碰了一鼻子灰,整整半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半年后,胡梦舟调整了心态,最终在亲戚的介绍下进入了一家小型物流公司工作,每月拿着2000元的微薄工资。其后3年间,对现况不满的胡梦舟先后跳槽3次,但用他的话说,“每次都遇到了抠门老板”,每份工作干不到一年就辞职了。直到现在,他的收入还是只有3000元上下。与此同时,与他相恋3年的女友的父母眼看着女儿的年龄距离“三十大限”越来越近,也开始为女儿的婚事着急。但在胡梦舟看来,自己没钱没房,拿什么和女友结婚呢?

回想起自己一路成长的经历和眼下所遭遇的境况,胡梦舟不无感慨地说道:“我们这代80后的人也真够不易的,从小到大都是时代变革的试验品,既可笑又可悲。网上不是流传着一个段子嘛,说我们上大学时,上小学不要钱;我们上大学时,上小学不要钱;我们还没能工作时,工作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时,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当我们不能挣钱时,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时,却发现房价已经涨到天上去了;当我们不到结婚的年龄时,骑单车就能娶媳妇;当我们到了结婚年龄时,没有洋房汽车娶不了媳妇;当我们没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心的;当我们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金的;当我们没找工作的时候,小学生也能当领导的;当我们找工作的时候,大学生也只能洗厕所的。这段话虽然是我们80后的自嘲,但也确实反映了我们的苦恼和无奈”。

显然,大部分80后都有着类似胡梦舟这般的烦恼。由于大学生的批量化生产、中国劳动力整体供大于求、中国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等诸多原因,近年来,许多进入社会的80后发现找工作变得异常困难,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大多难有满意的收入。据调查,只有四成80后能坚持每月给父母补贴家用;四成80后的收入只能基本满足自己的生活支出;更有二成80后不但无余力照顾父母;还需要家里不时“贴补”自己,这还不包括一些根本没有收入的“啃老族”。

在收入不见上涨的同时,近年来国内的物价却呈现迅猛增长之势,尤其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负担日益严重。而对80后来讲,在不久的将来(5-10年内),结婚置业、生育子女和赡养父母(主要是退休父母的医疗负担)这“三座大山”将不可避免地同时压到他们的肩上。

家庭的重负,就如同一座大山,死死地压在每个独生子女的身上。他们曾是最享福的孩子,但也将是最受苦的大人。等他们人到中年,将成为世界上活得最累的人。

1.2 父母医疗支出或成最大财务隐患

而在结婚置业、生育子女和赡养父母这三大负担中,大部分80后往往会优先考虑前两者,而忽视了父母的养老问题。而80后的父母们往往也会优先考虑孩子的终生大事,甚至会咬咬牙拿出自己的养老钱当作孩子婚房的首付款。然而据有关部门统计,大约5年后,上海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就将开始依次进入老年阶段。届时老年人中,8成以上为独生子女父母。4-2-1结构的家庭将普遍出现,2个80后独生子女夫妇将照顾4个60岁以上的老人,无论从照料人手上还是医疗费用上,80后都将面临着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一旦4个老人中的任何一个患病,都将给整个家庭带来巨大负担。

“案例”从事广告工作的朱丽婷便遭遇过这种痛苦。她和丈夫小徐都是1980年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朱丽婷的父亲去年患了一场重病,虽然父亲退休后有医保,但由于大量进口药物和医疗器械都不属于医保报销范围,加上治疗费总额远远超过医保上线,因此十多万元的医疗支出,医保能报销的还不到一半。

“那时我新婚不久,和丈夫共同贷款购买的房子几乎掏尽了两家人所有的存款,还背上了20年的债。紧跟着就是父亲的这场病,家里可用的现金悉数用光,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些钱,这钱到现在都没还清,以至于现在连孩子都不敢要。这些都是当时没有预料到的。”朱丽萍这样说到。

显然,步入老年期后的父母将很有可能患上重病,而一旦患病,所有的医疗支出都将压在唯一的一对80后独生子女夫妇身上,这无疑将成为80后未来10年内最大的家庭财务隐患。而在种种现实压力之下,80后更是无瑕顾及自身今后的养老规划了。

1.3 四招应对财务压力

尽管眼下许多80后正面临着手头吃紧的财务问题,而在不久的将来,更是会面临赡养父母等诸多重负。但如果从现在开始,对自身财务状况进行积极规划的话,或许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未来极有可能遭遇的繁重压力。

首先,80后必须从现在开始学会理性消费,量入为出。如今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消费主义成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上了年纪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储蓄和节俭意识,但对80后的年轻人来说,一方面从小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又总是经受不起五光十色的消费诱惑,因此往往会选择激进消费甚至超前消费。“月光族”、“卡奴”这些负面称谓便统统挂到了80后的头上。但是现在若不积极控制消费,储备财富“弹药”的话,将来遭遇“财富阻击战”时,自己就会处于无力抵抗、被动挨打的局面。且不要说赡养父母,光是靠自己能力偿还房贷都很成问题。

因此控制不必要的享受型消费,尤其是控制信用卡透支消费的数额,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和记帐的好习惯,是80后应对未来生活重负的基本策略。

其次,长期投资,越早越好。要想积累个人财富,只有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如果说“节流”是基本策略,那“开源”就是关键策略。尽管在许多80后看来,自己遭遇养老问题那是30、40年后的事,或者说即使现在筹划得再好,“计划也赶不上变化快”,更何况许多人眼下的生存问题尚未解决,哪有闲钱考虑几十年后的事?

但即使不为了自己以后的养老,光是为了应对5-10年即将到来的“三座大山”,80后也应该坚持储蓄,积极投资,而且越早越好,从而尽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的复利效应。即使刚毕业参加工作收入较少,每个月只能存下几百元,也总比月光要好得多。比如采用基金定投的方式来强迫自己进行储蓄就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够积流成河,铁杵磨针,让小钱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成一笔可观的财富,以应对未来的家庭财务风险。

第三,结婚置业,量力而为。中国人置业习惯于“一步到位”,尤其是购买婚房的时候,认为结婚是一生一次,因此也应该配以最高标准的婚房。然而一方面如今房价居高不下,对许多工薪家庭来说,如果一位追求婚房的“高大全”而掏空家底,并背上沉重的负债的话,将会冻结所有的升值资产,耗尽未来财富增值的本金,并限制了未来事业的发展空间(如不敢自主创业);另一方面,置业只是“三座大山”中的一座,如果为了对付这一座大山就掏空家底的话,80后就会像朱丽婷一样,无力再应对后两座大山了。

最后,购买保险,先顾自己。在进行家庭财务风险规划的时候,许多人都想到了保险。以前80后还是孩子的时候,他们的父母总是先顾着给孩子买保险。而现在长大了的80后想孝敬父母,于是也想为父母买保险。其实这都是理财误区。正确的保险策略应该是给家庭中的经济支柱购买足够的保险。因为一旦经济支柱出现了意外,整个家庭的生活将会受到最大的影响。因此当80后的父母步入退休阶段,而80后则处于事业和收入的上升阶段时,则应该反过来,给80后自己购买充分的保险。而且面对的工作生活压力相对较大,而他们追求刺激,追求时尚的特点也决定了发生意外的风险较高,因此,购买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或定期寿险非常必要。以使他们在不幸发生意外后,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和进行及时的医疗救助。因为一方面,此时再给退休或准退休的80后的父母购买保险的话,保障成本已经太高了;另一方面,只有80后的健康和安全得到保障,整个家庭的未来生活才有不断变好的希望,父母的养老也才能有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