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人体真假趣谈
8061100000012

第12章 “十聋九哑”的说法是真的吗?

真的!

我们经常听见人说“十个聋子九个哑”。可为什么是“十聋九哑”而不是“十哑九聋”呢?

我们通常说的哑巴,是指不会说话的人,但他们并不是不能发音。聋人不会说话就和瞎子不会画画一样。盲人不会画画并不是他的手不会动笔,而是因为他看不见笔画的效果,当然就无法确定下一步的动作。即使原来画技超俗,一旦眼睛失明,也就无法再画出好画来了。说话也是一样道理。正常人在说话时,无时无刻不处在自己耳朵的监听之下,从儿童时代学说话开始,人就是边听边说的。当他的发音正确时,就能马上得到应有的肯定,当他说错时就会被否定。慢慢地就知道各个词语的含义以及发音,通过边说边听逐渐学会说话。可以说,人类的语言就是在模仿中进行的。如果一个人根本就听不到自己的发音,也就无法判断说话的效果,所以自然就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了。

生理学上将这种聋与哑的关系叫做“语言的反馈”。人体中有一套精巧完美的语言反馈系统,随时监听自己发出的每一个音。如果发现音调偏低,就增加了声带的张力;如果发现单不准,就及时调整相应的发音部位,直到满意为止。有的人不是先天性哑巴,而是因后天疾病或语言中枢病变导致变哑的,这样的人虽然不能说话,但他们的听觉完好,耳朵并不聋,所以“十聋九哑”的现象就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