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人体真假趣谈
8061100000077

第77章 梦游真是病吗?

真的!

梦游症在过去一直受到世人的误解,那时人们大都认为梦游者是魂不附体或鬼怪上身,这使得梦游症被一层神秘和恐怖的面纱笼罩着。现在,经心理学和生物学两方面的深入研究,证明梦游症其实只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睡眠障碍,并非带有神秘色彩的通灵事件。据统计,梦游症的发生率约占一般人口的1%~6%,男多于女,小儿多于成人,常有家族史。梦游症多发生于睡眠最初的2~3小时内,持续时间一般5~30分钟,发作后有可能意识转为清醒,也可能继续入睡。发病时脑的活动呈不完全觉醒状,处于一种意识朦胧状态。

那么,人为什么会得梦游症呢?关于梦游症的成因有两种理论,但都缺乏充足的证据。

一是催眠理论。最初迈斯麦创立催眠术时,就发现被催眠者往往会出现梦游症状。根据现代催眠态的分类标准,梦游状态是催眠可导致的最深状态。如果催眠师将被催眠者诱导入梦游状态以后,命令被催眠者做一些日常事务,被催眠者可以像正常状态下那样完成得很好。催眠的原理是在大脑中枢根据言语暗示产生一个兴奋中心,同时抑制其他部位的活动。梦游也是一样,大脑中枢有一部分兴奋起来,而其他部分则还在睡眠之中。患者从催眠状态醒来以后,将催眠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全忘记了。正如被催眠者一样,梦游者不过是将预先设计好的剧本进行一次幻觉式的排演。当然,这种解释只是一种近似的比喻。

二是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梦游是一种潜意识压抑的情绪在适当的时候发作的表现。确实,梦游患者总有一些痛苦的经历。

梦游症的病因多属于功能性变化,少数可由器质性病变引起,例如癫痫合并梦游等。多数可在数年后自愈,因而推测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该病发作次数不定,可隔几天、几十天发作一次,亦可一夜发作数次。

生活中,梦游患者表现的一些特征常常使周围的人们感到惊奇,甚至感到恐怖。依一般人的印象,梦游患者会突然产生一种令人难以相信的巨大力量,在面对危难时,完全没有恐惧或不安的样子,可以完成相当困难的动作,而到第二天早晨醒来时,对于前一天夜间的事情却忘得一干二净。

梦游者不容易被声音和光线所惊醒,令梦游者清醒的最有效方法是让其身体接触冷水。有一个男人梦游,他的妻子用了许多办法,都无法将他唤醒。后来她每夜将一盆冷水摆在丈夫梦中下床的地方,这个方法成功了好几次。但不久之后,那个男人要梦中起身的时候,却会避开那盆冷水,从床的另一边下去,这是因为他心中强烈的欲望迫使他避开一切阻碍,向唯一的目标前进。

患梦游症的儿童明显比成人多,这也可用上述心理的解释来说明。特别是一些在清醒时未显现出来的潜意识下的消极心理,像孤独无依、恐惧或妒忌等,都会使儿童在熟睡时产生一种亲近父母的愿望。当儿童失掉家人或保姆时,就觉得自己受到了忽视,从而要求得到更多的温存和抚爱。随着儿童逐渐成长,这种梦游症往往会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