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老中医运动养生经
8068100000012

第12章 古朴高雅八段锦

什么叫“八段锦”?想必你一定很想知道呢,“八段锦”是气功的一种导引功法名。此功法体势动作古朴高雅,历史悠久,简单易学,功效显著。

八段锦历史由来

宋、元以后,运动健身的方法有了很大的进步,八段锦、十二段锦、太极拳等民族体育运动应运而生。八段锦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项运动健身术。这套体操姿态优美,绮丽多彩,犹如锦缎,八种图势依次连贯,功简而赅,效速而神,所以有“八段锦”的美称。

八段锦源于以强体延年、防病治病为目的的气功,而这种气功在我国民司已流传了四千多年,宋代洪迈《夷坚志》作出记载,南宋养生家河滨丈人最早描绘了八段锦坐功图。明代高镰《遵生八笺》、冷兼《修龄要旨》记述了八段锦的行功要领及行功要诀。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汉,信道家之言,好养生之术,特把八段锦功法编成歌谣,便于记诵,便于流传,练功时,边唱边作,事半功倍,因此,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而且威力惠及朝鲜、日本。

八段锦一共分为八节,又分武八段与文八段两种。武八段多为马步式或站式,又称北派,适合青壮年与体力充沛者。其名称出北宋·洪迈《夷坚志》:“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八段锦形成于12世纪,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

八段锦合心功、身功、首功、鼻功、口功、舌功、齿功、肩功、手功、足功、腰功于一体,让人体腑脏组织都得到锻炼,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寒暑不能侵,灾病不能述”。1982年记者走访了湖北宜昌市名老中医林雄或,林老大夫坚持练习八段锦,身健不衰,110多岁高龄,还可以诊病疗疾。

因为八段锦运动量不大,又颇具强身益寿作用,人人能练,随时可做,诗别适合于脏腑功能衰减、四肢活动不灵的老年及体弱久病之人,所以相传至今不衰,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清代光绪初年,一位无名氏又把八段锦导引诀进行改编:“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需单举;五劳七情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双手攀足固肾腰。”真是脍灸人口,广加流传。

南宋·曾慥《道枢》辑其基本功法为:仰手上举所以治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西单托所以安其脾胃;返而复顾所以理其伤劳;大小朝天所以通五脏;咽津补气左右挑起手;摆鲜鱼尾所以祛心疾;左右攀足所以治其腰。另《医方类聚》、《灵剑子导引子午记》等均载有类似功法。

健身气功八段锦

八段锦的体势有坐势和站势两种。坐势练法恬静,运动量小,适于起床前或睡觉前穿内衣锻炼。站势运动量大,适于各种年龄、各种身体状况的人锻炼。

站势八段锦的练法如下:

以八节动作组合而成的八段锦

八段锦,是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具有保健作用的保健操,它只有八节动作,简便易学,动作舒展,一举一动都好像是在展示优美的造型,而且每节都和人体内脏相关联,加上健身效果明显,因此历来深受人们喜爱,被比做美丽鲜艳的丝织品,即锦。据有关资料记载,八段锦锻炼在宋代就已相当普及,文臣武将,布衣百姓,都有人操习演练。

八段锦有南北之分,文武之称

八百多年来,八段锦以其优美似锦的动作和去病强身的功效深受人们喜爱。一般认为,八段锦在北宋末年已开始流传,其后衍生出多家流派,如春兰秋菊,各有千秋。概而言之,八段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托名岳飞所传,动作繁而难练,以刚为主,姿势多用马步式,又称武八段;南派附会梁世昌所传,动作难度不大,以柔为主,姿势一般多用站式,又称文八段。

八段锦集“意、气、动”于一身

八段锦,动作简易,易学易练,但要求动作正确,不能耍花架子,练习时,身体的伸展仰俯、肢体的屈伸运动必须到位,可有选择地单练某一式或某几式,逐渐全面练习,以达全面的健身目的。

当然,八段锦不只是简单的肢体活动,而是包括“意念”和有节奏的呼吸在内的一种全身心的健身运动。简言之,八段锦的意念活动就是在做动作时要集中思想,排除杂念,不受外界干扰,将注意力放在丹田部位使自己处于一种“虚无”的状态。

呼吸要尽量做到轻轻悠悠,似春风吹拂,如鹅羽轻飘。吸气时,气沉丹田;呼气时,浊气皆出。一般伸展或用力动作时吸气,屈曲或放松时呼气。这样配合动作,一呼一吸,就会在练功时自然形成腹式呼吸。另外,呼吸时最好用鼻,也可口鼻并用,切不可张口喘粗气,这是锻炼过量的表现。

八段锦贵在强度适中

练习八段锦,强度宜由少到多,开始时次数少些,随锻炼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每节动作重复的次数。一般每节动作可以做4~20次,每天可练整套动作l~2次,练到微微出汗为度。运动量的掌握应视体质情况而定。体质弱者,动作应舒缓含蓄,均匀沉稳,待锻炼一段时间,体力增长后,可增至强度较大的运动量。

八段锦有去病健身之功

八段锦各个动作可有益于某一脏腑,或防治某一脏腑、经络的疾病。例如“双手托天”可以理三焦,“单举手”可以调理脾胃,“两手攀足”可以固肾腰,“摇头摆尾”可以去心火等等,体现了八段锦的体育与医学相结合,具有养生治病的作用。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肌肉、关节与脏腑间,脏腑与脏腑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八段锦各个动作的特点决定了它对相关的脏腑或经络有较多的作用,具有针对性。但是这种作用应是综合性、全身性的,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实际上,只有把八段锦各节动作综合起来,才能起到润脾胃、理三焦、去心火、固肾腰等作用,使诸病消除,达到全面健身的作用。

八段锦具有多种保健作用

八段锦锻炼具有活动颈肩腰膝等关节,加强臂力和下肢肌力,强健胸部肌肉群,防治脊柱后突和圆背等不良姿势的作用。

在锻炼中,由于自然形成腹式呼吸,加上四肢、躯干的伸展和收缩运动,使胸腔内压力不断变化,横隔上下运动幅度加大,腹肌收缩有力,扩大肺活量,促进了肺脏的呼吸和气体的交换,有助于防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由于八段锦锻炼时“意守丹田”,促进了腹腔的血液循环,增进了胃肠蠕动,提高消化系统功能,可治疗胃肠功能紊乱、腹泻、便秘等疾病;同时使头部和胸部虚灵,身体重心下降,使人体“上虚而下实”。

因此,它既可以克服中老年人因生理功能衰退而发生的头重脚轻等“上盛下虚”的病理表现,同时由于下盘牢固,两足沉稳,做起动作来又能轻灵稳健。另外,八段锦对内脏具有明显的自我按摩和调理作用,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并可用于配合治疗内脏下垂。经常锻炼可增强体质,益寿延年。

八锻锦的动作说明

八段锦的动作套路如下:

双手托天理三焦预备式:

直立,双足分开如肩宽,双手自然下垂,两目平视前为一。

动作:双臂弯曲,掌心向上,抬至胸前,然后双手手指交叉,翻掌向上托,同时抬头,眼看手背,脚跟略离地,片刻后还原成直立状。

要点:双手上托时吸气,下放时呼气,足跟上提站立时,呼吸可稍停,可反复多次。

功效:舒展筋骨,畅达经脉,胸腹腔得以运动,有利于三焦气机的运转,对于肺部呼吸和胸腹腔血液循环有促进作用,可治疗胸闷、心烦、腹胀、食少。

左右开弓似射雕预备式:

双腿分开下蹲成骑马状,两手半握拳,平放胸前。

动作:左手向左外方伸直,拳眼向上,食拇二指跷起,双目直视食指,右手半握拳,由左胸侧如拉弓状慢慢拉至右胸前。然后还原成预备姿势,左右转换。

要点:伸手时呼气,拉弓时吸气。

功效:宽胸理气,对慢性肺疾病与肩关节病有一定作用,并可增加四肢肌肉力量。

调理脾胃单举手预备式:

同第1.

动作:双臂胸前平曲,掌心向上,指尖相对,左手翻掌,掌心向上托,同时右手翻掌,掌心向下压。然后还原成预备姿势,左右转换。

要点:上托下按时呼气,还原时吸气。

功效:活动肝胆脾胃,促进消化功能,减轻肩背疼痛。

五劳七伤往后瞧预备式:

直立式同第1,两手相叠,放于丹田部位。

动作:头慢慢向左转,眼向后看,还原成预备姿势,左右转换。

要点:头转动时呼气,还原时吸气,重复动作数次。

功效:本节以活动头颈、眼睛为主,可消除疲劳,醒神明目,防治颈椎病。

摇头摆尾去心火预备式:

两腿开立,蹲成马步,双手扶膝上,虎口对着腰胯部,上体正直。

动作:曲左臂,上身向左弯,臀向右摆,然后向反方向摆动。

要点:曲臂弯腰时呼气,还原时吸气。反复数次。

功效:活动肢体关节,增强脏腑功能,具有清热去火的作用。

两手攀足固肾腰预备式:

直立式同第1.

动作:上体缓缓前曲,膝部挺直,两臂下垂,双手能摸脚尖,头略抬起。然后上体直立,双手撑腰,缓缓后仰。

要点:体前曲时,膝不要弯,后仰时要达到最大限度。曲体时呼气,后仰时吸气。动作宜慢,反复数次。功效:固肾养精,强壮腰膝。

攒拳怒目增气力预备式:

两腿开立,屈膝蹲成马步,双手抱拳,提至腰两侧。

动作:左手向左前方击出,拳心向下,用力紧握,瞪大两眼,向出拳方向虎视。左拳收回后换右拳,动作相同。

要点:出拳要用力。出拳时呼气,怒瞪双目,复原时吸气,全身放松。可反复做多次。

功效:使神、气、形协调一致,促进气血运行,活动筋肉关节,增强手臂力量,防治肢体麻痹。

背后七颠百病消预备式:

直立两脚并拢,手臂自然下垂。

动作:两脚跟慢慢离地,趾头着力,两膝挺直,头向上顶,稍待片刻,脚跟迅速落地,全身放松。

要点:提脚跟时吸气,落下时呼气,脚跟落地要迅速,使身体有明显的震动感(即“颠”),连续7次。

功效:通过震动全身,以畅达经脉,通行气血,清头醒脑,对慢性疾病的康复有一定的效果。

杨力养生总“动”员

清代养生家潘霞用徐鸣峰本为体,参以诸家,把八段锦练功图势或分解,或合并,稍加增删,改编成十二段锦,其总诀曰: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双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略摆撼天柱,赤龙揽水津;

鼓嗽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诊气,相火烧脐轮;

左右辘护转,双脚放舒伸,

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

以候神水至,再嗽再吞津,

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咽下泪泪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旧名八段锦,子后午前行,

勤行无间断,万病化为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