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老中医运动养生经
8068100000035

第35章 日常健肾法

根据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水、纳气的原理,现介绍一套简单易学、收效明显,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练习的健肾功法,以达健体养生之目的。

1.意提塞丸做法:吸气时上提肇丸,呼气时放松,使翠丸下落,归至原位。第一次吸气时要轻要慢,攀丸提得不要太高第二次吸气要深匀细二.把气吸足,果丸提得越高越好。把又月呼结合起来,一松一紧,一升一乏,相互协调。作用:意提肇丸活动是练精化气井墓础功,通过有意识地运动翠丸,了从练精、固精、化气,可以健身。

2.神气相交做法:气海位于脐下小腹中间,扭神(意念)人于气海穴,想着气海穴里边有个小球在转动,由里向外转,丈税离小腹,成为胶质状态,不分不作用;经常凝神于气海穴,可以夏人神旺、气畅、血融、髓满,达到身强工健的目的。

3.提会阴法做法:使用呼吸方法,运动会阴之。吸气时使会阴穴收缩,呼气时放讼会阴穴。作用:会阴穴(虚危穴)为生死穴,是阴经必经之路,是天人合发之机,母子分胎之路,任督交接之处,阴阳变化之乡。经常运动会阴穴,可以通汪督二脉。

4.纳气归脐做法:一吸便提,气气归脐。吸时由鼻吸人外气,意念一定想到我吸的是新鲜清香之气,是非常好的气,同时还要想到吸气时一定要经过祖窍(上丹田)把气送于两肾。气气归脐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外呼吸,用鼻把清新之气送于肺和肾,用意念把气归于脐,沉于丹田;二是指内呼吸,即通过呼吸运动把真气送到脐,经过脐部加工,才能产生新的物质,把这种新的物质,存于丹田。作用:通过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不断深化练习,必然使得五脏六腑的整体阴阳平衡,精气旺盛,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进而达到健肾、精足,髓满、体轻、祛病延年的目的。

5.叩齿、搅海、吞津做法:每天早上醒来以后,叩齿36次,上下齿要轻轻叩击,以防损坏。叩齿不绝,齿坚无病。此法虽然简单,但非常重要。舌在齿内、唇内左右转动36圈,称搅海。然后鼓漱吞咽。津液满口时,分三次咽下,意念送津液到小腹内,即为吞津。

该方法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1.补肾壮阳。‘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通过叩齿可以强肾,防蛀固齿。通过叩齿,可促进牙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和物质交换,从而起到缓解和治疗牙及牙周炎疾病的作用。

2.温脾养胃。脾胃为后天之本,通过叩齿吞津,使胃液增多,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以利胃肠的消化、吸收。

3.召神聚气。通过叩齿达到体内散失的元神和气重新聚集。此所谓“其所以叩齿者,击动天门而神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