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老中医运动养生经
8068100000008

第8章 锻炼身体的五大原则

有许多人买健身器材是冲着减肥去的,但是统计数字却非常令人失望:95%的人在减肥之后又恢复了从前的体重,这样就降低了新陈代谢的速度,因此,每次都会从一个相当困难的起点重新开始。这样看来,持之以恒的锻炼非常重要,十分钟或者一周三次的运动都不会产生奇迹,但可提高人的自信心,让人感到生气勃勃,同时能有效保持体重平衡。

专家认为一星期让肌肉休息两天,锻炼效果最好。若少于两天,进步就慢些。锻炼结合饮食,少吃多餐。少吃多脂肪快餐和碳酸饮料。

在开始锻炼计划前,应先咨询医生;万一锻炼过程中出现疼痛和不适现象,应立即停止;要了解自己的体力限度;不要让手碰到正在活动的器械部分(手表最好先拿掉);锻炼时穿宽松、舒适的衣服。

原则一:全面进行运动锻炼

有人说:“运动是一种随意性的活动,喜欢什么运动就专门进行锻炼不就行了。”事实上,这是不科学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全面的运动锻炼,才能保证身体发展的平衡性或协调性。通过运动,才能使身体形态、各种器官以及系统的功能、身体的各种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和锻炼。那么怎样才算是全面的运动呢?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含义:

1.锻炼项目要丰富多样,培养多种项目的运动兴趣。由于不同的运动项目对机体的影响作用不同。因此选择多样化的锻炼项目和健身力法,将有助于机能的全面提高。对于那些对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学生来说,更应如此,以免由于锻炼内容单一而造成身体发展的不平衡,更好地促进生长发育和身体全面、协调的发展。

2.如果由于锻炼兴趣或锻炼条件的限制,不可能选择较多的运动项目时,则应尽量选择能使较多身体器官或部位得到锻炼的项目,以做到锻炼项目虽然单一,但仍能对机体产生全面的影响。

3.健身的同时,还要注意健心炼志,加强自己意志品质的培养,并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全面增进自己的健康。

4.最好多参加具有集体活动的锻炼内容,经常和运动锻炼的人群一起参加运动,有助于好的练习氛围的形成,更有利于运动的持之以恒。

原则二:体育锻炼的量要适中

这就是说,体育锻炼中运动量大小要适量安排,合理负荷。既不使运动量过大,产生过度疲劳,从而损害身体健康,又不能运动量过小,这样就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算是运动的适量?这里说的适量并不是说运动量固定不变,而是在原来基础上恰当地增加运动量。如果运动锻炼没有一定的强度,就引不起身体的适度反应,就不能获得超量的补偿。没有超量的补偿,就达不到锻炼的目的。不同的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决定运动时间和强度,一般在适宜的强度下,每次应坚持运动30~60分钟。

原则三:体育锻炼要适合自己的个性

体育运动项目及运动量的安排要根据年龄、性别、个别的差异进行具体的安排。对于学生,由于各年龄阶段身体成长发育情况不同,运动锻炼内容也需要因年级而异。同时,男女生的生理特点各异,有条件的宜分班或是分组上体育课,女生可增加一些艺术体操、舞蹈体操、体育游戏等项目,以利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基础上,着重进行柔韧性、协调性锻炼,发展形体美。此外,相同年级阶段和相同性别的学生,由于各自身体发育情况、健康水平、原有运动锻炼基础不同,因此对他们的运动锻炼也要有多不同。

原则四:运动锻炼要经常和持久

我们知道,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具有“用进废退”的特点。因此,只有坚持经常有规律地进行运动锻炼,这样的运动养生效果才会明显和持久。尽管我们短时间的运动锻炼也能对身体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一旦停止运动锻炼后,这种良好的影响作用就会逐渐减弱和消退。一次性运动活动可以提高我们的免疫机能,增强我们的抗病能力,但是这种作用会在运动锻炼停止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消失。

因此,我们要想身体得到长久的保养,“一曝十寒”式的运动锻炼是要不得的。对于那些以减肥为主要目的的运动锻炼,更需要坚持不懈,如果刚刚有了减肥效果就停止锻炼,体重极易反弹,不仅不能保持锻炼的效果,反而使身体更胖。

值得提醒的是,经常性的运动要注意以下问题:

1.参加运动锻炼并取得了良好的锻炼效果后,仍需要自觉地坚持锻炼下去,活动的内容、项目和方法可以视情况更换,但是不能停止运动锻炼。

2.常参加体育锻炼,并不是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需要坚持每天运动,锻炼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的安排运动计划,如每周锻炼3~5次等,只要不长期停止运动,就不能保持运动的效果,更无从谈起养生。

3.因气候等条件限制而无法在室外进行锻炼的时候,可以根据现有条件,改在室内进行必要的运动锻炼,即使短暂的变换运动锻炼内容,对运动养生的效果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同时,因学习紧张或工作繁忙而不能按原计划进行体育锻炼时,可以充分利用零星时间进行体育活动。一天进行几次短时间的体育活动同样会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要想通过运动锻炼提高或改善自己的身体素质,必须有足量的运动。一般每周运动锻炼3~5次,每次间隔不宜超过3天,每周不能少于3次。如果条件允许,坚持每天锻炼一次当然更好。

原则五:运动锻炼要循序渐讲

运动锻炼的循序渐进是指在学习运动技能和安排运动负荷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不少同学在开始锻炼时积极性很高,活动量也很大,但坚持不了几天,就失去锻炼热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开始活动时运动量大,机体无法很快适应,身体疲劳反应也大,锻炼者受不了这么大的“苦”而停止锻炼;对参加锻炼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只要进行体育锻炼就会立竿见影,结果锻炼几天后,未见明显效果,因而对体育锻炼大失所望;开始体育锻炼运动量太大,身体不适应造成运动损伤等。

针对上述原因,进行锻炼时,要逐渐地增加运动负菏。如身体比较虚弱的人群可以在开始锻炼时先进行散步等运动量不大、强度较小的练习。首先在心理上做好思想准备,锻炼1~2周后,再进行小强度的快走或慢跑,以后逐渐增加走或跑的速度和距离。此外,锻炼者还必须认识到,运动锻炼锻的效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立竿见影。因此,运动锻炼的效果不明显的时候,既不能灰心丧气、半途而废,也不可急躁冒进,而是应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坚持锻炼,以取得理想的锻炼效果。

如果你不是运动方面的专家,请遵守“百分之十原则”。即增加运动量时,一般每周不应超过10%。例如,你以前每天跑3公里,如果既定的锻炼目标是5公里,那么应在每天3公里的基础上,按照每周增加10%的比例来进行。

选择了合适的运动项目,并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并不等于就能持之以恒。如果运动时蜻蜓点水,应付差事,思想不集中,就不会达到运动养生的目的,因为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

杨力养生总“动”员

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大量事实证明,运动养生必须长期坚持,从不间断,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一曝十寒”就不可能达到保健身体,延缓衰老之功效,甚至反而有害于身心健康。有人对36名肥胖女子进行观察,让她们参加为期12周的快走与慢走相结合的运动,大多数受试者减轻了体重。但一年半以后复查,约有64%的人已不再锻炼了,原来已减轻的体重又增加了。运动养生,切勿因短期内看不到成效而轻易放弃运动,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