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老中医运动养生经
8068100000084

第84章 放风筝的妙处

在很多城市,阳春三月,街头巷尾、户外休闲广场等地,都可见到很多放风筝的人群。的确,放风筝是极富情趣和养生意义的雅事。古人高鼎的《村居》一诗中说:“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要趁春风,高舞纸鸢

春天放风筝是一种高雅的休闲娱乐活动,乐情怡性,因此很值得提倡。每当春回大地、暖风吹拂季节,人们便会带着自己制作的各式各样的风筝,到旷野去放飞,眼看着它随风扶摇直上,在蓝天白云间自由翱翔,或翩翩飞舞,或追云逐月,放风筝的人儿的心情也一定会一齐随风筝飘上蓝天,驾着白云,俯视这回春大地,看那红的花、绿的草、青的山、广阔的田野、绵长发光的江河,这真是一件悦目赏心、乐而忘忧、趣而忘返、神情陶然的乐事。

春天放风筝不仅是民间百姓喜爱的文娱活动,而且还是一项有益于人体身心健康的活动。古籍《续博物志》载:“春季放风筝,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仰视,可以泄内热。”《燕京岁时记》也有这样的记载:“放风筝,最能清目。”近年来,我国好多地方年年都要举办风筝节,风筝比赛已经悄悄地列入国际化的大型体育项目之中。

春天放风筝也是一项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体育活动。这是由于严寒冬季,人们久居室内,气血郁积,到了春季,人们选择到室外放风筝,可以自由呼吸到负离子含量高的新鲜空气,清醒自己的头脑,促进新陈代谢。

放风筝时,迎天顺气,拉线凝神,可以忘我,心境自然清静。在宽阔的广场、郊野,沐浴着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仰望蓝天凝神专注,时而缓步而行,时而跑步而随,缓急相间,有张有弛,张弛有度;清风徐来,倍感舒爽,嬉戏玩乐,任何忧虑烦恼之事,早已置之度外,实在是爽神练体,外乐目神,内娱心志,心情自然好的没话说。

放风筝能去病保健

在放或看风筝时,头部长时间仰视,颈部过度后仰,使椎动脉受压、痉挛的情况加重,产生脑部供血、供氧不足,而出现眩晕、站立不稳或发生呕吐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发生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或神志不清。所以,放风筝时要注意颈部保健,头颈不要长时间后仰,而应该后仰与平仰交替,以平视为主。特别是年岁较大,或者患有严重颈椎病的中老年人,更要注意防护,放飞风筝最好二三人一起,尽量找一平坦的地方放飞,以防“颈性眩晕”的发生。故能“随风送病”,自觉“百病皆去”。

放风筝可以泄内热

借助放风筝来养生,在古籍中早就会所记载。宋代的《续博物志》中写道:“春回放莺,引线而上,令人张口仰视,可泄内热。”这是由于在漫长的隆冬季节,人们长久蛰居室内很少活动,内热积聚,气血郁结,十分需要充足的日光和新鲜的空气来沐浴和荡涤,从而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加强肺脏的呼吸容量。

当你在放风筝时,在空旷的地方极目远眺,引颈云天,再伴以徐行疾步,吐故纳新,还可以充分活动周身的关节,从而起到清除“内热”的作用。虽然放风筝是一件愉悦情志、益睛防病、通经和血、强身健体的休闲好事,但是在放飞时也要有所注意,以免诱发“颈性眩晕”。

放风筝可以明目护眼

放风筝时,或缓步行走,或迅跑奔跑,这些缓急相间,张弛有变的活动,不但可以活动周身的关节,而且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因此是一项很好的全身运动。放风筝时昂首翘望,极目远视,能够有效调节眼部的肌肉和神经,消除眼睛的疲劳,从而有效防治近视眼,保护视力。值得说明的是,在放风筝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以防止外伤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古人就已经提出:放风筝对保持视力有积极的作用。如清代的《藏京岁时记》中说:“儿童放风筝,最能清目。”对于那些长期伏案学习的青少年来说,他们最容易引起视力疲劳和近视,如果能在课余时间常放风筝,不仅能够迅速解除视觉疲劳,还能起到预防和减轻近视程度的作用。

对于成年人,适当放风筝,也有很多益处。成年人放风筝不但能够增强体质、调节情绪,而且还能调和气血、解除眼肌疲劳。对于患有高血压、神经衰弱、近视眼、疲劳症、精神抑郁等病症的人,都可以参加这项活动。

放风筝多选在近郊及空旷的广场。这时候,郊野的宽阔,空气的清新,环境的幽静,还有草地、树木以及庄稼,都会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当风筝凌风而起,放风筝的人也便凝神注视着风筝的起落飘移,时而拉线奔走,时而昂首仰天,极目远望,这个过程不但锻炼了身体,而且又振奋了精神,因此这是值得推崇的一种养生休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