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老中医运动养生经
8068100000090

第90章 收藏鉴赏也养生

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孕育和培养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林林总总,各有千秋,收藏门类,多逾千种,而任何个人的收藏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只能在做好主集项目的基础上,兼集其他若干品种,做到主次分明,有轻有重,保持主集收藏品在质量、数量上有一定的优势,在研究方面多下些工夫、多出一些专题研究成果,才是正确的态度。鉴赏同样也要有注意事项,才能实现养生的目的。主要来讲,鉴赏物件要特别注意下列问题。

收藏是一种文化的积淀

收藏是一种文化,收藏品体现着一定的文化积淀,人民的收藏文化事业,体现着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收藏爱好者要永远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法令下行动,依法收藏,合法经营,对社会负责,对同胞负责,对自己负责,切不可随心所欲,无视法律。

收藏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文化活动,藏品多是在民间广大藏手手中,收藏爱好者必须广泛结交收藏界的朋友,积极参加藏友的学术交流,方能获得更多收藏方面的信息资料,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教益。

收藏需要投资,投资就有风险,如果经济能力有限,千万不要贪大求全。“宜量力而行,忌好大喜功”,这实在是收藏家的至理名言。

拄意脸封辫票收藏需要耐心细致的管理,对于收藏方面的各种资料、各类收藏品,都要随时整理,建立翔实的档案资料,又要有适当的存放条件和环境,还要有周到的保养措施和技能。做到对收藏品心中有数,了如指掌,使收藏品保存得当,虽旧犹新。

收藏即收集历史遗存,收藏本身又是一种历史活动,收藏爱好者应该立下大志,长期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定会取得成功。我国著名集邮家、邮学家郭润康老先生已85岁高龄了,他从15岁开始集邮,70年风风雨雨,如终如一,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终成为我国邮坛泰斗。

我国民间收藏历史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许多国宝级收藏珍品,竟是从废铁堆、废品店、旧书摊、破烂担里抢救出来的,人弃我取,见微知著,无论什么收藏品,不因其渺小而置之不理,不因其破旧而随地丢弃,有责任的收藏爱好者应当是独具慧眼,在大千世界中寻觅先人生活的蛛丝马迹,甚至从人们认为弃之无用的“废品”中发现有意义的藏品并予以收藏。

收藏者得到收藏品,切莫束之高阁,秘不示人,也不能藏之深闺,孤芳自赏,要多在各种展览、观摩等场合与收藏界同仁交流、切磋,使死藏品变成活藏品,甚至撰文拍照,通过媒体向社会介绍,扩大知名度,做到收藏品共欣赏,使更多的人们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和美的享受。

任何一种收藏品,都有其复杂的背景和专门的学问,务必认真考研,判明正身,对其产生的背景、原因、生成经过、发现地点、真假鉴别、价值价格等,尽可能有明晰的研究,再将研究成果通过媒体广为传播,促进收藏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才是收藏的意义之所在。

鉴赏,一种养生审美的生活

很多值得鉴赏的东西大多有一定的年限,因此,我们在审美的同时要戴好防护工具,以免被不知名的病菌侵袭,造成自身身体的损害。

鉴赏原本是一项舒缓心情的活动,如果把鉴赏当成一种心理负担,那么就会适得其反,增加自身心理的压力,时间长了,就会产生难以控制的恶果。最主要的表现是偏执狂,即沉迷于某一类鉴赏对象,想入非非,结果心理极度倾斜,最终无法自拔。

鉴赏既有个人行为,又有集体行为。因此,一方面我们要通过鉴赏活动增加各种的知识,使自己的个人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获得提升;另一个方面,要形成自己健康的人际交往行为,通过鉴赏活动广泛地结交各类朋友,并在与他们交流过程中,不断修正自身存在的性格或者心理问题,从而再造一个全新的“个人”来。

厅堂的墙面上,悬一幅中国画,乃修身养性是也,看一幅好画,风雅是表,悦目怡心是真,进而驱躁散虑,渐人平淡天真。在通常的艺术品收藏活动中,人们习惯于将所收藏的艺术品,尤其是书画作品称做“特健药”。也就是说,书画藏品是有益于养生、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一帖良药,而且具有特别的功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认识“特健药”的含义呢?

从广义上说,传统的书画艺术大多追求平淡天真的意境,或宁静致远,或淡泊明志,一般很少有强烈冲动的表现。这样的艺术,对于日常奔驰于名利场中的人们来说,不营是一帖清凉散,一个超尘脱俗的“世外桃源”。

收藏鉴赏,都是一种休闲养生

工作之余,沉浸于此,足以安顿劳累疲顿的心灵,陶冶高尚风雅的情操。特别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每一个人的工作压力都相当沉重,如果不能加以排遣、解脱,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是相当不利的,甚至有可能导致精神的焦虑和抑郁。排遣、解脱的方式当然有多种多样,如旅游、逛商店、打保龄球、看戏、看电影、唱卡拉oK等等。而收藏、玩赏书画,无疑也是一种有效而且方便的方式,因为它不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可以反复地玩赏。从狭义上说,则是因为它确实具有实际的疗效。一个人生了病,通过玩赏书画作品,使病情得到缓解甚至痊愈的例子,古往今来,可以举出不少。

例如宋代的秦观出任汝南郡学官时,得肠疾,卧舍中,他的朋友高某携王维《惘川图》来探病,对秦说:“阅此可以愈疾。”秦观便让他的两个儿子在床头展开画卷,阅于枕上,恍然如与王维一起人惘川,度华子冈·一幅巾杖履,棋弈茗饮,赋诗自如,觉山光水色,绝迹天机,而忘其身之病鲍于汝南,二三天内,一点感觉不到病痛的折磨,竟康复如初了。又如清代的王时敏,康熙庚戌年春得嗽疾,数日不愈,恰好他的学生王石谷画了一幅《秋山红树图》,拿来请老师指点。王时敏见此图虽仿王蒙,而用笔措意全以王维为宗,风骨高迈,精彩绝伦,一时爱不释手,饱玩终日,嗽疾竟不治而愈。这些故事,听起来似乎有些离奇,其实完全合于科学原理。我们知道,现代医学上有所谓“音乐治疗法”,也就是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疾病,播放相应的音乐给他听,对于疾病的治疗,有一般的手术、药物所不能替代的功效。

事实上,鉴赏古玩名画也可以疗疾,悦目赏心,与“音乐治疗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谓鉴赏,就是指人们用审美的心理、用审美的眼光,对客体景物进行细致人神的观赏和体味。鉴赏能使人产生一种轻松、愉快和满足感,人的心灵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净化与调适。同时,鉴赏还能开阔人的视野,充实生活并增添生活情趣。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精神状态与肌体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审美活动,鉴赏往往能够促使人进人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这对于身心健康,自然是大有益处的。收藏和鉴赏除了能够疗疾和愉悦心情外,还具有其他的养生作用,下面以集邮这种收藏活动为例加以说明。

收藏和鉴赏虽然对养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好处,可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收藏和鉴赏方式,同样能够影响人的审美情趣,从而达不到养生的目的。从养生的角度来讲,收藏应该注意如下一些方面。

然而收藏是一种智力实践,有深奥的学问,收藏爱好者应千方百计增长自己的收藏知识,才能在收藏领域里获得发言权。要多钻研收藏专著和报刊以及因特网上有关收藏方面的图文资料,多求教收藏界前辈和藏友,要虚怀若谷,不耻下问,须知“功夫在藏外”,“到处留心皆学问”,一旦掌握了一定的收藏知识,便具有了研究收藏品和辨别收藏品真伪之技能,便也就有了在收藏品海洋里畅游之自由,从中陶冶性情,充实人生,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事业上的满足。

杨力养生总“动”员

集邮也是一种养生行为

集邮有益于培养爱国主义思想。集邮爱好者从邮票上可以看到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科学发明、锦绣河山、名胜古迹、优秀儿女、丰富的物产。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和民族。可以丰富科学文化知识。邮票题材十分丰富,集邮爱好者从邮票上可以获取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历史、天文、地理沐育、卫生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乐趣。有利于陶冶人们的情操。邮票是思想性很强的宣传品,爱憎分明,人们在收集的欣赏中就会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培养高尚品德和良好情趣。

有利于培养美的心灵。每枚邮票都是一件小型艺术品,画面上有周密的构思,生动的形态,美丽的图案,鲜明的色彩,深刻的内含。人们反复欣赏,可以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养成节约习惯。集邮爱好者省下一些零用钱,购买邮票,积少成多。一方面支援国家建设;另一方面由于邮票每年都可以增值,坚持长期收集,自己也积攒了一笔可观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