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六月二十四日,高宗弘历颁谕云:“今办《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欲仿其藏书之法,以垂久远。”着令寅著前往天一阁察看书楼建筑和书架款式,开明丈尺,绘图呈览。寅著时任杭州织造,不妨先对杭州织造作一番介绍。
清承明制,在以丝织闻名于世的江宁、苏州、杭州等三城分别设立织造局,史称“江南三织造”,隶属于内务府。织造局又称织造衙门,设织造一人主管局务,多由内务府旗人充任。织造官无常品,官职不大,最多不过五、六品,但系皇帝钦派,权力不小,连地方督抚大员也不敢轻视。清政府规定:“织造系钦差之员,与地方官虽无统属,论其体制,不特地方交涉事件,各官不得牵制,即平时往来文移,亦不容以藐视。”而且,织造还享有直接与皇帝联系的特权。清制,凡外任官员,除总督、巡抚可向皇帝直接上奏折外,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员的奏折,均需由督抚转递。而织造不仅可以直接上奏折,还可以递密折——打小报告。皇帝也直接向织造布置特殊任务。江南三织造实际上还是御用侦察机构,他们把江南地区的吏治民情、年景丰歉、米价高低,以及他们监视江南人民和汉族官员、争取汉族知识分子的情况,都向皇帝详细汇报。所以皇帝多派亲信担任织造。而且织造衙门的公开任务是供奉内廷,即供应宫廷“御用礼服,及四时衣服,各宫及皇子公主朝服衣服和赏赐臣下所用的缎匹”,为一少有的肥缺,也是皇帝有意惠施的。因此织造衙门完全是一个由皇帝派驻地方的特殊御用机构。
寅著就是直接受高宗弘历帝指派赴天一阁实地调查考察,随后即行复奏。全文如下:
天一阁在范氏宅东,坐北向南,左右砖甃为垣,前后檐上下俱设窗门。其梁柱俱用松杉等木。共六间。西偏一间,安设楼梯。东偏一间,以近墙壁恐受湿气,并不贮书。惟居中三间排列大橱十口,内六橱前后有门,两面贮书,取其透风。后列中橱二口、小橱二口。又西一间,排列中橱十二口。橱下各置英石一块,以收潮湿。阁前凿池。其东北隅又为曲池。传闻凿池之始,土中隐有字形如“天一”二字,因悟天一生水之义,即以名阁。阁用六间,取地六成之之义。是以高下深广及书橱数目尺寸,俱含六数。特绘图具奏得。
寅著的复奏使高宗弘历对天一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最终决定“书楼四库法天一”,按天一阁模式建造四库七阁,随后以卢址抱经楼为首的民间藏书家也纷起仿效,使天一阁声誉四起而至显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