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让心开出太阳花
8177300000001

第1章 克服病态心理

1克服失望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失望的心理简直就像普通的感冒一样,这种心理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差别就在于有的人很快就能摆脱失望,而有的人却被失望长期羁绊着。其实感冒并不可怕,失望也是如此,只要你尽快治疗、尽快做自我调节,很快就能从失败的阴影里走出来。进而精力充沛地工作、学习。

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失败对于有志者来说,往往是动力的来源。面临失败我们不要悲观失望,而是要在失败中崛起,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寻求进取之策,做到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决心。

失望心理——意志发展不成熟的表现

每位青少年都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密不可分的。但由于他们没有过多的经验,思考问题时也并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然而,有时还片面地坚持己见,对老师或集体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做,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绝。他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总是凭着自己的冲动去做事。如果事情成功了,就会为此沾沾自喜,如果事情没有做好或者失败了,他们就会悲观、失望、懊恼、后悔,从此一蹶不振。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和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缺乏自制力和自控制能力,所以,摆脱不了失望的困惑。

张朋是某校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小学时他的各门功课一直都很优秀。刚踏入初中时他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但是,到了初二上学期,在期末考试中他的数学成绩才得了75分,这对他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因为数学是他的强项,以前的考试他从没有下过90分。自这次期末考试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乐于助人、热情开朗的他整天忧虑重重、闷闷不乐,总感觉周围的同学在嘲笑他、看不起他,好几次同学叫他一起去看电影、打篮球可他全部都拒绝了,而且时不时地还发脾气。就这样持续了有一年之久,还仍然没有从悲观失望中崛起。

其实,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青少年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时都会感到有一种失落感,有些青少年就会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一下了,在这反复挣扎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失败和挫折呢?有这样一句话:蜘蛛不会因为一次网破而不再吐丝,蛹也不会因为要面对破茧的痛苦而甘于死在茧内。所以,青少年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要一蹶不振、悲观失望。此时,我们应该像蜘蛛那样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像蛹那样不屈服于困难和失败,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走向成功。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只要我们肯为目标而努力奋斗,就一定会摆脱失望,就一定会走向成功。

安徒生如果当时不勇于面对挫折,不为目标而努力奋斗,最终他会写出意义深刻的童话故事吗?会成为举世闻名的童话作家吗?不会的。在面对耳聋、感情等多方面围攻的音乐家贝多芬,他退缩了吗?没有,因为这些挫折和困难,使他变得更加勇敢,更加自信地去寻找人生的音乐。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为了世界著名的音乐家。所以,成功是需要我们在失败的时候勇于面对、积极向上、锲而不舍、不畏困苦、笑对失败。这样,成功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摆脱失望,经得起考验

有成功就有失败。然而,成功可以给我们带来喜悦的心情,失败则会让我们感到失望、懊恼。这些事情在生活中都是很常见的,有的青少年看到成功就兴奋,看到失败就沮丧,甚至被失败彻底打倒,长久地沉浸在失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那么,青少年应如何摆脱失望的心理呢?

(1)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目标对于每个青少年来说都非常重要。然而,确定自己的目标时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客观情况来规划自己的奋斗目标,切记目标不要过高,否则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如你的数学成绩很一般,可你却期盼在数学竞赛中能拿第一,其结果难免失望。如果你的外语一窍不通,而你却想很快当上外文翻译家,那岂不自寻失望吗?在现实中,如果你所做的事情与实际期望的不符合,那就是期望越高,失望就越是沉重。我们在定目标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确定相当的目标,这样就能减少失望的情绪。

(2)要经得起困难和挫折。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事事顺心的事,也没有一个人在一生中只有幸运而没有困难。而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在历经艰难、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爬起来的,他们会在每次失望中重新树立自己的信心和动力。就像爱迪生一样,在研制灯泡的试验中经历了一万次失败才取得了成功。倘若当时爱迪生知难而退,那么,他就不可能是发明电灯的创造者了。这说明,要克服失望的情绪就必须要经得起挫折和困难的考验。

(3)正确地接受批评。当你受到批评时,不要为此感到失望、不平和愤怒。此时,你应该吸取教训,把所有的精力用来研制一项明确的计划,用来平息批评并重新起步。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彼此的抱怨上,应该积极向上,为自己的下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4)要时刻充满希望。学习、生活、创业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有些青少年的失望,恰恰是把所有希望都割断了。如果我们把读书和学习看成一个循序渐进、连续奋斗的过程,那么,对成功和失败的看法也就截然不同了。所以,青少年要时刻充满希望,把握以后的每次机会,摆脱失败,走向成功。

(5)正确对待失望。青少年要认清在人生的道路上失望是不可避免的,不要因此而逃避。其实,期望不只是一个点,它还具有线和面。这样的好处是一旦遇到难遂人愿的情况时,我们就有思想准备放弃原来的想法,追求新的目标。比如你去剧场听音乐会,你原先以为自己喜爱的歌唱家会参加演出,不料他却因病不能演出,你当时可能会感到失望。可是这时如果你将期望的目光投向其他歌手时,你就会抛弃失望的情绪,慢慢地就会沉浸在音乐的旋律中。内心也会充满喜悦。

在生活中失望多了,人们就会感到有挫折感,觉得事事都不顺利,青少年应当充满希望而不是充满失望。不要因一时的失败和挫折而长吁短叹,不要因路途坎坷而灰心丧气,为要因厄运重生而意志消沉,落泪和沮丧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形象,只有努力,拼搏的火花才能摆脱失望、才能燃起希望之光。

2克服嫉妒心理

嫉妒是人的一种天性,它是人际关系中较为普遍的社会心理和情绪心理的表现。一个人如果产生了嫉妒心理,那么他常常会以“自己”为中心,看不见别人的优势也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整天满脑子的都是为什么别人比自己出色,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如果让嫉妒心理长存心中,那么,嫉妒心理就会演变为嫉妒行为,最终就会害人又害己。

嫉妒心是指别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出色,并认为别人的优势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在心里产生忌恨与不满。这种不良情绪往往是在侧面流露出来的,这是嫉妒心理的表现特点。每个人都有嫉妒心理,只是嫉妒的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在生活中嫉妒处处存在。比如:兄妹之间存在着嫉妒、朋友之间存在着嫉妒、同事之间存在着嫉妒等等。

嫉妒——心灵的一颗毒瘤

现实生活中,尤其不够成熟的青少年最容易产生嫉妒心理了。如别的同学家庭条件好,穿着好看的衣服,背好看的书包,其他同学比自己学习好等等。这时,嫉妒就像幽灵似的困扰着青少年的心灵,践踏其可贵的友谊。

每位青少年都是争强好胜的,要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正确分析,那嫉妒心理就会把青少年们的心灵拉入地狱。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别人比自己幸运,心里就会很不是滋味。如有的青少年看到别的同学比自己成绩好,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比自己强,生活条件也比自己优越,受到的表扬和得到的荣誉都比自己多,就产生嫉妒和不满;嫉妒是阻碍青少年前进的拦路虎,嫉妒的人总是拿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很复杂,青少年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想不通的问题,这都是在所难免的,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嫉妒要像闪电那样瞬间即逝。否则,只会给你带来更多麻烦,百害而无一利。

小晶学习成绩好,而受到同学马娟的嫉妒。一开始,马娟是作为一种动力,要求自己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提高学习成绩,赶上小晶,但直到高三,马娟的成绩仍然远远落于小晶,在高考前的冲刺阶段,一直处心积虑的马娟想到了一个可以影响小晶学习成绩的办法,那就是用硫酸来帮助自己。她花6元钱买了一瓶浓硫酸带回学校,半夜时,她拿着一杯浓硫酸来到小晶的宿舍。由于宿舍门锁坏了,马娟很容易就进了宿舍,谁也不曾想马娟竟然把把硫酸泼到了小晶的好朋友张静的脸上。原因是张静抢了马娟的男朋友,于是借助泼硫酸一箭双雕,既报复了张静,又达到影响小晶学习的目的。因为张静住院,小晶肯定会去医院探望,这样小晶的学习成绩就会受影响。正如马娟所期望的那样,小晶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医院陪张静,成绩直线下降。马娟的计划虽得逞了,但她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故意伤害罪,手段特别残忍,一审被判处死刑。

可见,马娟正是出于嫉妒之心,把自己的心灵置入到地狱之中,把自己折磨来折磨去,最后赔进了自己的性命。

青少年产生嫉妒心除自身的原因外,还有一点就是如果老师处理问题不公平或心理上有偏爱,对某些同学因为成绩差而有成见等等,都有可能产生矛盾,甚至会使一些学生因怨恨而产生嫉妒心理。

那么,心存嫉妒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1)嫉妒的突出表现就是中伤别人,损害别人的自尊心,打击别人的进步,这不利于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在特定的条件下便以各种消极的情绪、情感和有害的行为表现出来,并外化为种种邪恶的力量,造成一些无可挽回和令人痛心的危害。

(2)危害身心健康,恶化同学关系。心理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不仅影响学业进步,影响身体健康,更会影响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嫉妒会使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

(3)嫉妒不仅危害别人,也危害自己。嫉妒潜移默化地磨灭青少年们奋发向上的锐气,倘若一名青少年长期处在嫉妒的心境之中,那么他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压抑感,给自己造成莫大的心理压力。

调整心态,创造美好明天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着优越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受到父母的精心呵护和关爱。然而,青少年们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复杂多样的问题,嫉妒就是其中之一。嫉妒可能会摧毁青少年的理智或扭曲他们的人格。由此,青少年若心生嫉妒之时,必须要及时控制。方法如下:

(1)认清嫉妒。一个人不服输是进步的动力,但事事在人前,样样不服输,却是不可能的。人有所长必有所短。想通这一点,就会驱除嫉妒的困扰。此外,嫉妒的结果往往是损害别人,贻误自己。思想上深刻认识了,对其危害性才会产生厌恶情绪,在行动上也会与之决裂。为此,何必做那些得不偿失的事情呢。

(2)要走出自我狭隘的小圈子,做个明白人。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时时会发现自己周围的同学正在超越自己。如果你能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并能为有如此出色的朋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时,那么你就走出了自我狭隘的小圈子,你就具有了一种宽广的胸怀,这种胸怀对于你将来的成功十分重要。如果说嫉妒心理代表着一种平庸和狭隘,那么能够积极地容纳别人和欢迎别人超越自己的态度则代表着一种高尚和善智。

(3)提高自身的竞争意识。有嫉妒心理的青少年,把这种心理转化成竞争的动力,并通过竞争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来超越对方,久而久之,就避免了嫉妒心产生的消极影响。

(4)要胸怀开阔,要有容人之量。俗话说得好:“公侯头上能走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要胸阔如海,宽容大度,才会消除嫉妒。各人有各人的长处,不能因为自己有所短而害怕别人超过自己,你的成绩也不应该成为别人进步的障碍。对同学任何方面的成绩或进步要抱欢迎的态度。这种良好的心态,是一个健康人格的反映。

(5)看到自己的长处,化嫉妒为动力。

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较多地产生于周围熟悉的年龄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只有采取正确的比较方法,将人之长比己之短,而不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一个人在嫉妒别人时,总是注意到别人的优点,却不能注意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其实任何人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我们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想一想自己比对方强的地方,这样就会使自己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复到平衡的状态。

中国古代这样一副对联,叫做“欲无后悔须律己,各有前程莫妒人”。希望有嫉妒心的青少年读读此联,然后,不断地反思自己,并改善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人生在世,重在不断地自我完善,而不是击倒他人。俗话说得好:“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青少年们要用正确的态度来引导自己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不断地调整心态、超越自我,尽早地跳出嫉妒的深潭,为自己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争强好胜是好事,也是坏事,学会赞扬和羡慕,对手超过自己,你要羡慕他,同时也要诚心地赞扬一下。另外,要自己反思,找到自身的不足,并下工夫克服,做到全面提高自己。这样,不仅在学习上,同时在道德上和心理上都会有所提高。

3克服焦虑心理

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状态,焦虑是对被压抑的情绪或攻击冲动的反应,这种冲动正要打破维持内心平衡的心理防御机制。其实,焦虑的心情能使人在危险的处境中保持适当的警觉性。但是青少年时期的生理环境及社会环境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所以,复杂、纷繁的内外刺激时刻影响他们的心情,这些都极易导致他们心理失衡、产生焦虑,这些种种因素都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大多数青少年都是因为学习情绪不良而产生的焦虑。此时,青少年对学习有轻微的焦虑是很正常的。据心理学家调查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有适度的焦虑是他们对学习有责任感的反映,它恰恰可以使人自我调整。但是,如果青少年的焦虑程度产生过分的紧张、担心和忧虑,甚至恐惧,这就严重地造成了心理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焦虑——人生之大敌

有时候焦虑的心情可以使人能够维持精巧、协调的意识转换。例如:从焦虑到睡眠到觉醒再到焦虑等这些循环性的转换;但是有时一个人对外部产生不恰当的或者是过分的不良焦虑反应,这些现象的产生就很有可能患了焦虑性障碍。有些青少年有考试焦虑情绪是因为有坏情绪的不断积压而产生的。例如:考试成绩不理想,升学的压力过重,父母的唠叨等等,这些都可能使青少年的心情产生不断地变化。

王某是某省重点高中三年级学生。因临近高考,出现紧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差,在其母亲陪同下来到心理咨询门诊。该生出生于教师家庭,自幼受到父母严格的教育,倘若考试偶尔失误,就要受到严厉惩罚。从小学起,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综合成绩排名全年级前三名,学校、家长对她寄予很大的希望。但近一个多月以来,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失眠,看书复习效率每况愈下,模拟考试成绩一次不如一次,老师和家长由关心到埋怨使她痛苦不已,最近经常啼哭或发脾气,并拒绝上学,拒绝参加高考。心理医生诊断为考试焦虑。

焦虑是可突然性发作的,青少年过度的焦虑是学习和考试的大敌。它会直接分散注意力,还会使记忆力衰减等等,这些不良现象集中在一起会引起自我认知的偏差,还会导致自我怀疑,最终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还会出现一些生理反应,如失眠、多梦、神经性倒胃等。

根据不同的情况青少年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焦虑心理。具体表现如下:

(1)青少年因为人际交往产生的焦虑。青少年对人际关系的认识是具有生物学色彩。人际交往指在群体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因为青少年没有社交经验无法适应各种人际关系(如与老师、同学、朋友等)而引起的焦虑。

(2)青少年由于生理不成熟而产生的焦虑。青少年因为自身的生理发展不适应而引起的焦虑。如对“初来月经”、“偶尔遗精”、“有手淫的坏习惯”等而产生的恐惧、羞耻的不良心理。

(3)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不成熟而产生的焦虑。由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具有较高的成人意识,因为自身的能力有限,在各方面不能得到他人(父母、老师、同学)的认可或尊重,从而产生的焦虑心理。

(4)青少年因为学习的压力而产生的焦虑。即由各种考试和竞赛而产生的焦虑心理。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目前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学习和考试焦虑”。

(5)来自生活的压力而产生的焦虑。有些青少年缺乏独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如果他们到了陌生的环境或因条件相差很大而产生的焦虑。例如到外地上学不能适应当地居住环境、饮食习惯等。

(6)由于身体状况而引起的焦虑。有些青少年由于从小身体素质就差或因为其他身体缺陷而产生的焦虑。

战胜焦虑,健康人生

青少年不管产生的哪种焦虑,都要勇敢地面对这些具有威胁性的刺激。要及时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尽早地从焦虑的困惑中解脱出来。

(1)减轻压力,放下包袱。

有效地降低考试压力是防治考试焦虑的首要措施。教师和家长应该对考生的学习能力、自觉性和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恰当的估计,改变那种“压力越大,效率越高”的错误观念。引导考生恰当地估计自己的能力,降低过高的学习目标,保持考生恰当的压力,重视学习过程而不要太计较考试结果,养成将考试当作业,作业当考试的习惯。

(2)正确地认知考试。

考试焦虑是考生在想象中增加了考试的难度,导致情绪上的紊乱和行为上的异常。青少年们通常过低地看轻自己的能力,而高估了考试的难度,或者以偏概全或糟糕透顶,即认为考试失败会导致可怕的后果。因此,父母和老师当发现他们有考试焦虑的情绪时,一定要及时地无意中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改变其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放下包袱,树立正确的考试认知。

(3)劳逸结合,有张有弛。

大多数考试焦虑的原因在处理学习与休息的关系上存在缺陷,青少年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太多,且生活安排单调,不注意休息和文体活动,即使在娱乐时也在想着学习,使自己的大脑老是处于紧张状态,不能通过文体活动,达到生理与心理上的完全放松,导致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调节机能紊乱。因此,指导考生合理用脑,讲究方法,注意营养,劳逸结合,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是防治考试焦虑的重要措施。

(4)忘掉以前的经历。

无论你以前在某一门功课学得很好,还是很差,在学习过程中你不要去想它,专心致志地把所要掌握的东西学好,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例如:你以前英语四六级考得很高,你也不必要在考研学习中,总想着保持自己的水平,而不把心思用在该学的知识上。如果你以前英语很差,你也不必对自己的英语有任何担心。你可以通过定计划,改变学习方法,苦练把自己的水平真正提高上去,这样你在考试时就不会紧张害怕。

青少年时期有适当的焦虑可以成为激励奋发向上的动力,但是由于青少年的认识心理不太成熟,对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表现的特别敏感,因此,焦虑的心理就会以情绪障碍的方式出现,此时,青少年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焦虑,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它,用坚强的毅力去击碎它。从而使自己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青少年由于缺乏经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面临各种焦虑感到惊慌失措,最后却搞得一败涂地、无法收场。其实有焦虑心理的青少年,不要随意去空想事情的缘由,要积极主动、脚踏实地向好的方向发展,希望事情有一个好的结果,这样就会减轻或消除焦虑心理。

4克服自卑心理

所谓自卑,是对自己的评价偏低、觉得自己自愧无能,而内心经常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产生的消极心理。这种心理是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是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时常缺乏的自信心,在办事时没有胆量,总是畏首畏尾或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一点主见,一旦遇到错误或是有些事情没有做好就以为是自己不好而造成的。这种自卑的心理会导致他们在生活中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自卑的表现是自己瞧不起自己,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表现,是对个人能力和品质的评价过低的表现。产生自卑心理是青少年时期常见的心理表现。实践表明那些有强烈自卑感的青少年是很难坚持学好的,有的甚至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悲观失望,对生活、前途、学业彻底的失去信心,甚至走向轻生或犯罪的道路。所以青少年战胜自卑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自卑心理——性格的一种缺陷

自卑是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最重要的心理问题之一,它是性格上的一种缺陷。它的表现是对个人的能力评价过低,总觉得这也不如别人,那也不如别人,而造成青少年从心理上产生胆怯、忧伤、失望的情绪。

小琳因为在初中时学习及行为习惯较差,所以原学校拒绝收她在本校就读高中,后来经过父母委托关系,转进了别的学校读高中。但在入学考试时她的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一,因此,她整天愁眉苦脸,思想负担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班主任曾多次找她谈话,才了解到小琳是因为自己的成绩差,而且在以前的学校“名声”又不好,总担心在班上的其他同学看不起,还担心将来别人都考上如愿的大学而自己却考不上。为此,她整天抬不起头,上课也不专心听讲,发言也不积极,和同学相处也很被动,所以,同学们都很疏远她并认为她不善于交往。小琳整天沉默寡言,甚至有辍学的想法,她经常跟父母说“不想上学了!”“读书没意思!”这一点非常令家长大伤脑筋。

小琳就是一个典型的自卑者,由于她的自卑使她背负了相当重的精神负担,从而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导致了厌学的情绪。

如果一个人的自尊得不到满足时,那么他就不能恰如其分地展现自己的特长,此时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青少年产生自卑心理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而开始自闭。本来有些事情经过努力便可以做到的,但他们总认为“我做不到”而放弃追求。迷惘的他们始终看不到人生的精彩和希望,始终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也不敢去憧憬那美好的明天。

一般引起青少年的自卑心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自我认识不足,过低评估自己。

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对自我形象不认同,觉得自己长得不好,或者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自己没有赢得别人尊重的本钱,于是产生了极强的失落感,原有的优越感一下子就变成了自卑感。

(2)家庭经济因素。

部分青少年由于出身贫寒,生活困难,与别人相比,觉得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实太差而感到自卑。目前,由于这方面引起自卑的青少年学生有增加的趋势。

(3)与成长经历特别是童年经历有关。

人的一生不说漫长也不能说太短,但真正对人产生深刻影响的关键时期就那么几个,其中童年经历的影响尤深。心理科学的研究已证实,不少心理问题都可在早期生活中找到症结,自卑作为一种消极的心态也不例外。

(4)个人的性格特点,意志品质。

气质忧郁、性格内向者大都对事物的感受性强,对事物带来的消极后果有放大趋向,而且不容易将其消极体验及时宣泄和排解。因而外界因素对他们心理的影响往往要比对其他气质、性格类型者的影响大,产生自卑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而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的学生在其上进心、自尊心受到压抑时,不是变得自卑,而是激起更强烈的自尊,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以更大的干劲冲破压抑,努力拼出一条成功之路来。但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则正好相反,在经过一番努力后尚无效果,便会泄气,认为自己不行,于是变得自卑起来。

克服自卑,超越自我

实践证明,那些有强烈自卑感的青少年是很难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的,个别的甚至会自暴自弃、悲观失望、破罐破摔,对生活前途、学业失去信心,走上轻生或者犯罪的道路,所以战胜自卑心理对青少年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那么,正在困惑的青少年如何战胜自卑呢?

(1)自我满足,消除自卑心理。

青少年的心理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打击。如果一旦遭受挫折,就很容易变的堕落并产生自卑感。因此,青少年做事时不要有过高的要求,要做到善于满足自我,在生活和学习上,目标不要定得过高,这样既容易达到目标又避免了挫折的发生。

(2)提高自我评价,远离自卑心理。

一般自卑的青少年比较注重别人对他的低估评价,不愿接受别人对自己的高估评价。总是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这样越比越觉得自己差,越比越泄气,自然在心理上就产生了自卑感。其实,每个人都各有优缺点。因此,有自卑心理的青少年,要正视自己的优点,经常回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而达到目标的成功的事例;还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肯定的学习成绩,来激发自己的自信心。

(3)面对挫折,走出自卑的阴影。

青少年产生自卑心理有一方面是因为防御机制不够健全。因此,当他们遭受挫折和失败时,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轻视自我,要从生活环境与客观条件来分析原因,这样既可以找到心理平衡,还可以发现有好多的机会在自己的面前。

(4)克服性格孤僻,恢复自信。

青少年要想克服孤僻心理的障碍,关键就是思想上的转变。不要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不要对同学要求太严。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而看不起别人。对于怪僻的人,首先要做的是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让自己变成一个受欢迎的人,从而恢复自己的自信。

总之,青少年在克服自卑时,要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正确全面地评价自己的能力,既不为长处沾沾自喜,也不笼罩在自己的短处里而顾影自怜。要积极地发现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再次成为生活中的“常胜将军”。

自卑的心理人人都会有,随时可以发生在任何受挫和失败中,然而这种潜隐的意识流却在严重地阻挠着青少年心智的健康发展,因为当青少年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时,就埋下了自卑的种子,他将不再努力了。因此,自卑心理一定要克服。

5克服紧张心理

紧张是人体在精神及肉体两方面对外界事物反应的加强。紧张的程度常与生活变化的大小成比例。紧张使人睡眠不安,思考力及注意力不能集中,头痛,心悸,腹背疼痛,疲累。紧张其实每个人都有,只是紧张的程度不同而已。普通的紧张都是暂时性的。突发性的紧张是一种恐惧感。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激烈、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这就不可避免地给人带来许多紧张和压力。人们需要适度的精神紧张,因为这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但是,过度的精神紧张,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有损身体健康。因此,要克服紧张的心理,设法把自己从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紧张——心理上的缺陷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优者生存,劣者淘汰使得人们面对不断变迁的事物时常出现不知所措的紧张心理。这是社会文明的必然产物,但又是适应社会和环境不得不克服的心理状态。

许某生长在一个中等家庭,是独生女。爸爸在十年前左右为了经商,离家到远地,忽然断了音信,不知下落。家里留下母亲与她两个人,靠母亲工作,维持家计。于是当她高中毕业以后,由于人长得漂亮,经人介绍到某个公司做事,一般谈吐很清楚,性格有点内向,个性很爽直,但是只要一见主管就会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而且手也抖得很厉害。

可见,许某各方面都很好,但过度的紧张心理却是一种缺陷。心理学家认为,紧张是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是应付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准备。有了这种准备,便可产生应付瞬息万变的力量。因此紧张并不全是坏事。然而,持续的紧张状态,则能严重扰乱机体内部的平衡,并导致疾病。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我克服紧张心理。

树立信心,克服紧张

由于自我意识的存在,青少年们这时是非常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的,在这种情况下与人交往,自然免不了紧张、不安和担心等情绪反应。那如何克服这种紧张的心理呢?

(1)正确估计自己,树立自信心。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多考虑我要怎么做,要如何进取;在各种社交场合,应顺其自然地表现自己,不要总考虑别人怎么看待自己,自己要怎么迎合别人。

(2)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精神要尽量放松,对面临事物有恐惧感的人往往吃不下,睡不着,惶惶不可终日,对其身心健康危害极大,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在思想上不过分夸大事物与个人前途得失的关系;另外,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不要过分疲劳,大脑过度劳累会造成头昏耳鸣,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神经活动机能减退,加剧心理紧张程度。

(3)转移法。当你和别人在一起时,可以握一件东西,如一只笔,一个玩具或一只杯子等,握住这些可以产生一种较舒服和较安全的心理效应,从而有助于消除紧张感和羞怯感。

(4)正确看待自己。青少年们应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的能力,把握好自己的方位和坐标,看准机遇,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不断在快节奏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各种事件中基本保持心理平衡。尤其是在学习中不要过分注意自己的弱点,多想自己的长处。

(5)真诚相处。在与别人交往中,应真诚坦荡,与人为善。虚伪不仅使人厌倦,而且自己也会因此而有不安全感,如不自觉地猜想别人会不会得知真相,猜想别人是否在背后议论自己,并为此惶惶不安,导致关系紧张。

(6)转移注意力。遇到紧张的情况时,深呼吸,转移注意力,尽量想象轻松的事情,如听音乐,笑话,想自己能力能及的事情。这些不仅能去除烦恼,提高情绪,而且还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

(7)升华法。紧张的情绪也可予以升华,转用于学习或工作中。当情绪突然紧张起来时,往往精力特别集中,有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而随着任务的顺利完成,内在的紧张也得以渐渐消失。

(8)适当安排计划。若所拟的学习计划不符合实际,便会受到挫折而引起情绪紧张。有的心理学家建议,在预订学习进度表中,可安排一小段“真空时间”。在这段时间,完全“真空”不预先安排任何事情。每次到这段时间时,可利用它来完成先前未能做完的事情,或是着手下一步计划。这样既有助于完成计划又能感觉到自己能支配自己的学习,内心较为轻松。

(9)保持情绪稳定。对突如其来的事物和一些和自己关系重大的事情,青少年们开始面临它们时,生理上会发生急剧变化,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两手发抖,手心冒汗,这是由于过分焦虑和恐惧引起的。这种过度紧张,使脑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丧失平衡,从而出现难以控制的心慌、不安、紧张,使思维处于抑制状态。其实,适度的紧张对人是有一定益处的,它可以进一步调动人体的各种机能,使思维更加活泼,产生一种增力作用。

因此,在出现过度紧张时,首先要树立信心,相信自己是完全可以战胜的。进而采取做深呼吸或默默数数的方法,以此来转移注意,稳定情绪。

只要青少年们对面临的事物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了解,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保持精神松弛,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以及保持稳定的情绪,就可以克服紧张心理,以使自己处于最佳的临场状态。

6克服抑郁心理

抑郁是主体的需要未能满足又觉得无力改变现状、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体验。对大多数人来说,抑郁只是偶尔出现,为时短暂,时过境迁,很快会消失。但也有少数人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甚至导致抑郁症。性格内向孤僻、多疑多虑、不爱交际、生活中遭遇意外的挫折、长期努力得不到报偿的人更容易陷入抑郁状态。

抑郁是长时间的心情低落状态,多半是因为焦虑、身体不舒服和睡眠不足等障碍造成的,这种现象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这是最常见,同样也是最不容易识别的心理障碍。它主要表现是绝望、悲观、烦躁、不良的饮食习惯、失眠、兴趣减少或注意力分散等。

抑郁心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

抑郁是一种不愉快的心境体验。青少年朋友们抑郁障碍主要是以抑郁情绪为核心,伴有相应的思维改变。主要是因为在学校通过发生些矛盾而感到环境压抑,常常因此而心烦意乱、郁郁寡欢,有时逃学还要求调换学校等,你们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失去兴趣,情绪低落,思维活动迟缓、行为和动作迟缓,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常因疲劳而失眠、头晕胸闷不愿与父母或其他人交流,情绪严重者还会有自杀的意识和行为。例如: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矛盾或缓慢、行为反应迟钝或激烈、缺乏自信等。抑郁心境是指在长时间内所体验到的占优势地位的一种抑郁情绪或抑郁心情。然而,这种隐形的抑郁是反复或持续的出现身体不适和神经失调等症状,时常出现头痛、头晕、腹痛、胸闷、无欲望等抑郁症状,抑郁症是一种较持久忧伤情绪体验,它往往被躯体症状所掩盖。

小申有点内向,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事情做不好,是别人的麻烦,觉得自己很笨,书读得不好,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喜欢的人不能对其表达,经常因为一句话一点小事就想到很多不开心,没有信心,自卑感太严重,觉得别人不关心他,甚至有了自杀的想法,并且已经下决心如果在一个已定时间内没做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就死。

据调查研究显示:青少年们的患病率直线上升。其中有1/5的青少年朋友都有情绪障碍,大多都是以抑郁为主。有关资料明确显示,青少年时期的抑郁患病率是04%~83%,而且,男女生之间的比例为1:2.其发病率的原因是由遗传因素、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认知能力及社会文化因素有关。

青少年们的抑郁心理表现

(1)不断地更换环境。他们可能在学校里发生过一些矛盾,使有抑郁心理的青少年们感到所在环境有沉重的压力,经常心烦意乱使其不能安心学习,迫切让家长为其调换班级和学校。当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时,其心态还是与以前一样没有好转,还认为新环境里的一切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就反复地要求更换环境。

(2)长期的情绪忧郁或低落。有些青少年朋友们遭受挫折或失败时,不能从困难中崛起而长时间的情绪抑郁或低落持续在二周以上,这些不良反应都是青少年时期抑郁心境的重要表现。

(3)前途渺茫。你们面对一帆风顺达到的目标和理想,而没有欢快的心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例如:他们为考上名牌大学而愁眉苦脸等。

(4)缺乏精力。青少年们因为缺乏精力,而导致自己的认知能力或感知能力减退,使自己在学习、生活及社交中的效率明显下降。

(5)不正常的心理暗示。如有些青少年们一到学校或教室就会感觉头晕、恶心、四肢无力等,只要离开这个特定的环境,一切就会正常。这种表现都是潜意识的不良心理。

(6)不能表达内心的情感。他们在高兴、欢乐、悲哀、愤怒及恐惧认识上,不能正常地向别人表达心中的愉快和不满,尤其是不能用表情表达出来。这种行为就是情感或情绪的表达障碍。

(7)反抗父母。他们因为父母的管教过严,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例如:不整理自己的房间,衣鞋乱扔,不按时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夜不归宿、离家出走等。

克服抑郁,磨炼自我

情绪抑郁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兴趣丧失,缺乏活力,反应迟钝,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不愿参加社交,故意回避熟人,对生活缺乏信心,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可见,抑郁心理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们的健康成长。那么,有抑郁心理的青少年应如何克服呢?

(1)学会正确地发泄。有抑郁心理的青少年们可以把心中不愉快的事向父母或知心朋友诉说,不要把它存放在心理,这对你身心健康是极不利的;如果你的内心非常的难受而身边又没有诉说时,可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大哭一场或记日记等。这些都有助于你消除抑郁心理。

(2)多结交朋友。经常和朋友保持联系的人,别人的精神状态远比喜欢孤僻的人好得多,因为一个人如果生活在集体中,就会感到集体的力量。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自信心,还能减轻情绪上的抑郁。

(3)保持友善的心态、学会自我安慰。拥有一个快乐的心态能使人的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到达最佳状态。所以,有抑郁心理的青少年朋友们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要多往好的方面想想,用一个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保持豁达、乐观的情怀。不要好高骛远,而要勇敢地面对现实。

(4)积极参加运动。体育活动能够使生活丰富多彩,以清除心理紧张,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所以,有抑郁心理的青少年每天应适当地做些力所能及的运动,比如慢跑、散步、踢毽、体操等,这些都有助于你排解阴霾的心情。所以,适当的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青少年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使情绪乐观、稳定。

(5)吃一些对抗抑郁的食物。如:深水鱼、葡萄柚、菠菜、樱桃、全麦面包等等。

(6)享受美妙的音乐。当你心情烦闷时,听些自己喜欢的音乐和歌曲,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不仅能帮你减轻疲劳,还能给你带来不可思议的美妙感受。

(7)克制自己。有抑郁心理的青少年朋友们要学会容忍和包容,并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因此,你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志力来消除心中不愉快的情绪,并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改变认知,完善自身的人格,增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与自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长期的抑郁会使人的身心受到严重损害,使人无法有效地学习、工作和生活。要避免抑郁或从抑郁中解脱出来,就需要正确地评价自己,看清自己的长处,建立自尊,增强自信;调整认知方式,多注意事物的光明面;扩大人际交往,多与人沟通,多交朋友。

7克服浮躁心理

在青少年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力量使自己茫然不安,让他们无法宁静,这种力量叫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浮躁不仅是人生最大的敌人,而且还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它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性,已渗透到青少年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可以这样说,你们的青春是同浮躁斗争的青春。

浮躁是指轻浮、做事没有恒心、见异思迁、心绪不宁、总想不劳而获,浮躁是一种病态心理表现。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期,这是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个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同时也面临着多种危机。

浮躁——一种心理通病

浮躁是一种情绪表现,更是一种不可取代的生活态度。自古以来,中国的历史文化一直教人们为人处世要沉稳、含蓄,心平气和、不急不躁。浮躁现在已成为一些青少年们的心理通病之一,他们对前途盲目,对做任何事缺乏思考和计划;学习时心神不定、缺乏主动、恒心及毅力。比如,有的青少年朋友看到歌星能挣大钱,就盲目地想当歌星;看到著名的作家,又想当作家,就这样整天浮想联翩,但又不愿付出行动。还有的青少年朋友爱好转换太快,不管做什么事都忽冷忽热的,今天学弹琴,明天学古筝,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一事无成。

在茂密的树林里,有两只小鸟,一只叫麻雀、一只叫啄木鸟。它们俩在树林里寻找食物。麻雀站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它从这棵树上飞到那棵树上,东瞅瞅、西看看,一条虫子也没有找到,饿的在树上直发慌。而聪明的啄木鸟默默无言地跟在喜鹊的后面,一旦发现树有病了,就停下来专心致志地寻找,直到找到虫子为止。

最后,麻雀因为浮躁饿了肚皮,啄木鸟因为认真、专一有了收获。

现有好多青少年朋友们像麻雀那样,好急功近利,最终却一无所获。

青少年们产生浮躁心理的原因如下:

(1)由于家庭环境产生的原因。在不断更新的现代社会里,很多父母都处于矛盾甚至无法适应状态。于是,就表现出心神不定、急功近利等急躁的心态,这种不良心理往往直接影响到子女们的身心健康。

(2)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在班级激烈竞争的氛围中,心中定的目标不是太明确。于是就容易出现心神不宁、迫不及待、烦躁不安。

(3)遗传基因的缘故。有关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性格好强而头脑不灵活的青少年容易产生急躁、沉不住气,做事好冲动,注意力不集中。

(4)从自己的自身表现来看。一般攀比心理也是产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有句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在心理上经常和别人同学攀比,造成对学习环境不适应,对自己现有的状态不满足,于是浮躁的心理就油然而生。

(5)有时忽视了对自己灌输文化知识,自身的道德品质及意志的培养,因而造成他们在学习的过程怕苦怕累,做事急于求成,缺乏应有的恒心与意志。

战胜浮躁,走向成功的阶梯

我国著名音乐家傅聪在英国留学时,有一段时间感到莫名的烦躁,始终静不下心来学习。他的父亲傅雷得知情况后,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要经得住外界花花绿绿的诱惑,要沉下心来,坐得住冷板凳,才能保证心灵的畅通无阻,才能让知识记在内心,印在脑海。”

如今,青少年们浮躁心理是一种情绪冲动和盲目相交的心理病态,这种现象与艰苦学习、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刚好相反的。青少年有浮躁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性。它不仅会使青少年失去对自我的明确定位,还容易让青少年随波逐流、盲目行动。因为它可能导致他们为了侥幸成功而铤而走险,最终,掉进犯罪的深渊。因此,对此表现必须给予及时的克服。

(1)青少年们在攀比时一定要做知己知彼。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就是人们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然而比较要到“知己知彼”,只有“知己知彼”了,才能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短处。

(2)青少年朋友们要以“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为目的,这是为今后的革新求变打基础的。

(3)调节好你自己的心理状态。当心情不好或为学习而烦躁时,可以放一曲优美、舒缓的音乐,来减轻心理上的负担,等心情平静下来了,可以全身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就会心无杂念、专注学习,慢慢地浮躁的心理自然就会消失。

(4)当你遇事时要善于思考。考虑问题时要从现实情况出发,最好不要跟着感觉走,目标要切合实际,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有坚强的意志,从而走向成功的阶梯。

付出努力不一定就会收获结果,关键是过程。总之一句话,人无贪心就不会浮躁,踏实地走过一生,不要总羡慕那些所谓比自己成功的人,不要拾起芝麻丢了西瓜。

8克服抱怨心理

人们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似乎已经习惯性要去抱怨上天对他的不公。很少有人会想到,与其在旁边抱怨,不如想想如何摆脱这样的困境。我们要学会接受失去的事实,学会感恩,感恩上天并没有让你失去一切。不管人生有怎样的得与失,也总是得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光彩,而不是在为过去的事抱怨、难过,一味地抱怨、难过只会让你在原地踏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生活中,上帝是公平的,给谁的也不多,给谁的也不会少。当一个人开始产生抱怨心理的时候,完全是在跟自己过不去。这世上没有谁比谁差多少,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要不抱怨,认真地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拥有一颗平常的心,勇敢地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内心,面对自己的人生,那么,就一定会活得很精彩。

抱怨只会让人原地踏步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些不平衡的心理。别人有漂亮的衣服,自己没有;别人有新款的手机,自己没有;别人有一个有钱的爸爸……这些不平衡的心理会驱使着你去追求新的平衡。有些人在追求新的平衡中,能不昧良知、不损害别人,自觉接受道德的约束和限制,通过正当的努力、奋斗去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这也是值得称道和庆幸的;而有一些人却一味地怨天尤人,自己不但不努力,而且不择手段,甚至做出一些让人发指的事,这种人就是很危险的了。所以,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走出抱怨的误区,让自己始终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

一位年轻的农夫,划着小船,到另一个村子的居民家运送自家的产品。那天的天气酷热难耐,农夫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划着小船,希望赶紧完成这趟运送任务,以便在天黑之前能返回家中。就在这时,农夫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只小船,沿河而下,迎面向自己快速驶来。眼看两只船就要撞上了,但那只船并没有丝毫避让的意思,似乎是有意要撞翻农夫的小船。

于是,农夫大声地向对面的船吼叫道:“让开,快点让开!你这个白痴!再不让开你就要撞上我了。”无论农夫怎么吼叫都没有用,农夫手忙脚乱地企图让开水道,但这时已经晚了,那只船还是重重地撞上了他的船。农夫被激怒了,他厉声斥责道:“你会不会驾船,这么宽的河面,你竟然撞到了我的船上。”当农夫怒目审视对方小船时,他吃惊地发现,小船上空无一人。听他大呼小叫、厉声斥骂的只是一只挣脱了绳索、顺河漂流的空船。

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你责难、怒吼的时候,往往是徒劳无益、于事无补的,也许你那位听众只是一只空船。那个一再惹怒你的人,绝不会因为你的斥责而改变他的航向。

其实,绝大多数青年人都曾有这样的经历。一件事情、一个人就能令你们长时间地烦恼,使你们沉浸于懊恼和悲伤中不能自拔。特别是当那个令你们烦恼的人还是一个不会体谅别人,不懂领情,不会自醒的人的时候,情况就会更加糟糕。

当然,你完全不必转而去讨好别人,也没必要和别人达成一致意见,甚至你继续厌烦别人也无妨。但你一定要清楚,不能让别人制造的麻烦转变成你的烦恼。无论你为此多么愤怒,他不会为你而失眠。如果因为他的过错而使你陷入无尽的烦闷悲伤之中,你就成了唯一受到伤害的人,而且,是你自己在强化这种伤害的深度和长度。

拥有一颗平衡心,远离抱怨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整天都是无忧无虑的,但在许多人的眼里都会认为别人要比自己快乐。一个国际研究组织曾对25个经济发达国家进行了一项“你是否每天都感到快乐”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其中20%的人认为自己“每天都不快乐”,60%的人常常生活在抱怨中。

为什么一定要抱怨生活呢?想一想,你们是否曾迫不及待地收下它恩赐给自己的一切,但当它变得不再轻松的时候就立刻抱怨它。生活本身就是由辛、酸、苦、辣、甜五味组成,当品尝过它的甜美后,你就将不得不再去品尝一下它的辛、酸、苦、辣。甜美的日子固然让人高兴,但如果生活中只有甜,那么甜美的味道自然就感觉不到了。辛酸苦辣的味道固然不佳,却能让你意志坚强,思想更加成熟。所以,有时辛酸与苦辣也是一种上天恩赐给我们的礼物。

抱怨的人之所以活得太累,就是因为自己只看到自己的付出,而没有看到自己的收获;而不抱怨的人即使真的很累,也不会埋怨生活,因为他们知道,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一想到自己获得了那么多,他就会感到高兴。

没有任何一种生活是完美的,也没有一种生活会让一个人完全满意,青少年们做不到从不抱怨,但应该减少自己的抱怨,并用积极的心态去努力进取。因为如果抱怨成了一个人的习惯,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不利,生活就成了牢笼一般,处处不顺,处处不满;反之,则会明白,自由的生活着,其实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哪有那么多事可抱怨的呢?

抱怨不如改变。只要你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你将会发现生活竟是如此得美好,甚至还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你在一个令你自己不太满意的学校学习,如果你整天在抱怨中度过,那么你也得不到什么,也许得到是老师的不理解,但你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在这个学校学习,那么你得到的是学习的机会,或者是同学们的友情。

所以,就不要再抱怨生活了,那么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抱怨。要知道,一味地抱怨不但于事无补,有时还会使事情变得更糟。所以,不管现实怎样,你们都不要抱怨,要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不满的现状,并获取幸福。

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波动,就失去了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失去了壮观;人生如果只为求得两点一线似的一帆风顺,那么,生命也就失去了应有的魅力。不要再抱怨生活的不公了,它只会成为挡在前进路上的巨石,成为思想的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