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下晋江人
8180400000033

第33章 黄永聪 用世界性的眼光规划晋江

黄永聪,1963年出生于晋江青阳,1988年赴澳大利亚留学、创业并定居。澳大利亚联合通讯有限公司、澳大利亚PSR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澳大利亚精英信贷有限公司董事。现任澳大利亚闽南同乡会第六届会长、华侨大学澳大利亚校友会首届会长等。

他曾是一名待遇优厚、前途无量的公务员,但他毅然辞职,磨炼自己挑战人生,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和无奈。

他事业有成后突然发现自己很空落——子女们在海外长大,华文水平逐步退化,乡情观念渐渐淡薄。于是他临危受命,挑起了传承闽南文化和乡土情怀的重任。

他是黄永聪,一位敢作敢当、年轻有为的会长和老板。2012年2月,作为政协海外特邀委员,他回乡参加晋江“两会”,在他率团参观晋江华侨史馆时,记者采访了他。

华侨大学毕业后成为公务员

年少时,黄永聪向往当一名工程师。改革开放前夕,我国吹响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号角。黄永聪觉得,光有理想没用,还必须把它变为现实,在工业化和产业化道路上,一名工程师才名副其实。1980年,他毅然报考了华侨大学化学工程系。

本科4年,黄永聪专业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也不错,还在华侨大学当时开设的英语提高班读了一年。“正是这一年的学习,对我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黄永聪回忆道。

1985年大学毕业后,黄永聪被分配到福建省石油化工厅外经处从事项目引进工作。当时,国门初开,国家急需引进国外技术与资金,但那时有专业优势、英语水平又高的人并不多,黄永聪几乎是当时单位里唯一一个专业对口、英语能力又强的年轻人,所以,很多事情一涉及对外联系,都要他帮忙,几乎所有的项目,他都要帮忙打下手。

“我本身也喜欢做项目,自己也主动要求做。”黄永聪说,他每天都像上紧发条似地运转:跑立项、找资料、可行性论证、商务技术谈判、当翻译等,相比当时很多大学毕业生“一杯茶、一包香烟、一份报纸打发一天”的生活,用“夜以继日”形容那时的他,一点都不为过。

虽说很忙,但他却觉得这个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既可为国效力又能学到很多东西,因而满腔热情、全力以赴地投入。3年兢兢业业的工作,黄永聪做出了很多成绩,也接触了很多外面的信息。

“这时,我有了一种期望:非常想到外面去看看,检验自己的能力,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黄永聪说,他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水平还不够,希望到外面去进修几年,进一步提高自己。1988年,他辞掉了外经处这份让人羡慕的工作,踏上了澳大利亚留学之路。

澳洲留学,自主创业

在澳大利亚,一切从零开始,黄永聪边读书边找工作。刚开始,他吃了很多苦头。

“当时,因为身份、专业、语言问题,本地工作经验又不足,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黄永聪笑着回忆道,由于他看起来弱不禁风,想降低条件去找苦力工做人家都嫌他瘦弱,“吃苦的机会都不容易找”。

开始他到一家制衣厂熨烫衣服,由于从来没有烫过衣服,头几天,手上好几个地方被烫伤。刚开始每天只能挣二三十元澳币,只够付交通费及买肯德基吃。不久以后,他又边读书边当搬运工,与工友一道装卸40尺的货柜货物,还当过洗车工、清洁工、铸塑工……

留学生涯还没结束,黄永聪就做起了进出口生意,进口化工原料、废纸及可乐瓶等聚酯回收品,用来做化纤、地毯等。不久后,由于其中一个最大的客户不诚信,他损失了20多万澳币,元气大伤。

澳大利亚是个很重视环保的国家,从事化工本业并不容易,而且,刚去不久他就遇上了澳大利亚经济大萧条,连当时市值最大的、被澳洲人很自豪地称为“永不沉的航母”的澳大利亚布断山集团(BHP)公司都难逃困境而不得不大裁员,使他好不容易才谋到的断山工程公司计划工程师的合同工作没办法再延期。头桩生意失败后,黄永聪并没有放弃,立马自我摸索、自我定位,修了会计、金融专业,后又做了将近4年的政府持牌的摩根投资理财顾问,为后来成功经商从事通讯、地产、金融等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工作中,黄永聪发现,澳大利亚的银行每天10点开门,下午4点关门,周末也休假不开放。他从中识得商机,慢慢创建了自己的精英信贷集团公司——给急需资金的客商提供金融信贷服务。如今,他的金融代理机构是澳大利亚联邦、国民、西太、澳纽、花旗等30余家银行的信贷代理商。

“从事金融信贷代理比在银行里面做要辛苦得多,但也很有潜力。”黄永聪介绍说,信贷代理要从头跟到尾,经常时间紧、压力大,竞争也大。信贷业务员7天24小时手机开机,通过无线网卡与银行连接,提供全天候服务,随叫随到,小型复印机、打印机等所有办公设备经常都得带上,以提高效率,从业务员到主管、老板都有可能随时加班,个别员工休息没人替班,老板就得顶上。

“我认为,目前,国内信贷业有待规范发展,而国外不少信贷规范化管理经验值得借鉴学习。”黄永聪表示,鉴于自己有超过15年的银行及民间资本规范运作和管理经验,他很想在这方面为家乡、为乡亲做点事情,并在寻找合适的时机。

致力于传承闽南文化

事业有成后,黄永聪有时候却觉得心里空落了。因为,与自己孩子接触过程中他发现,孩子们不把自己当中国人,口口声声说“你们中国人”,对汉字生疏,心理抵触甚至抗拒,最大的孩子二十出头,会说但只会写很少的汉字,闽南语就更差了,最小的连普通话都听不懂。

很多老华侨与黄永聪交流时,对华侨新生代的乡情教育都深有同感。安溪一个老乡感叹道:“若能加强在澳闽南子弟华文教育,利在子孙,功在千秋啊!”为此,黄永聪觉得,有必要在传递乡情方面多做点事情。2010年8月,同乡会众理事推举他出任第六届会长。他考虑之后,决定担此重任。

“我不与别人比名望、资历和经济实力,而比热心、热情。”黄永聪说,祖国日益强大,很多乡亲都盼着叶落归根,应该多提供平台为在澳大利亚乡亲参与社交活动、加强与家乡的联系和传承文化服务。“为在澳的闽南子弟多做点事情,我愿意尽我所能!”

黄永聪就任第六届会长前夕,同乡会协助华校办起了华文识字班。除了逐步加强华文教育外,同乡会还计划经常带年轻一代回闽南交流。“新生代在海外出生成长,不回祖籍地看看,认识很陌生、抽象、片面,回来看后,就能感受、认同,直到传承乡情、传承文化。”黄永聪表示。

2010年底,即将就任新一届会长的黄永聪率团访问泉州、漳州、厦门、福州等地,先后拜访当地涉侨及文化宣传部门,为2011年5月将该会成立10年庆典办成“文化庆典”寻求支持和协作。2011年5月28日举行的10周年庆典上,该会还通过媒体举办有奖征集早期闽南人在澳大利亚有关史料活动,寻找第一批到澳大利亚的闽南人,突出闽南“海洋文化”特色,进而构建澳大利亚的“闽南文化中心”。庆典晚会上,应邀前往的国家级专业演员还表演了家乡的歌仔戏、布袋戏等,积极推动闽南文化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因而1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也成了“澳大利亚中国文化节”期间的一个亮点,备受关注和赞誉。

2011年9月,澳大利亚闽南同乡会联合其他福建籍社团成功举办了“千人博饼团圆庆中秋”状元王中王大奖赛活动,满腔热情地传承并弘扬闽南传统文化,使之成为“澳大利亚中国文化节”期间的又一个亮点。

2011年底,黄永聪与名誉会长洪文渊、常务副会长沈斌斌、副理事长郭淋强、秘书长魏景宏等参观了晋江华侨史馆,寻找与澳大利亚有关的华侨史料,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收获不少。

对话

远可以学澳大利亚近可借鉴厦门经验

《晋江经济报》您对家乡发展建设有何感受和建议?

黄永聪看到一串串快速增长的数字,为家乡发展高兴的同时,也为其未来而忧虑。20年、30年后的晋江是怎样的?这些都要提前考虑和超前规划,要经常开展未来城市定位的全民大讨论。不少晋江人在外面打拼,为他乡异国创造繁荣,如何吸引精英,要检讨教育、医疗、环境等各个方面的不足并切实加以改进。

《晋江经济报》您认为,未来晋江快速发展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

黄永聪最核心的是,随着城市人口多元化,晋江人要有更大的包容心,允许多元文化并存。我倡导,要用世界性的眼光、理念来规划城市,精准城市定位,完善城市动态管理,营造良好的软环境,从而逐步形成积淀。加上较好的移民和归化政策,才能够吸引并留住人才,再造当年“东方第一大港”的辉煌。在这方面,古可以膜拜我们的老祖宗,远可以学习澳大利亚,近可以借鉴厦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