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下晋江人
8180400000004

第4章 萧庆良 “负翁”与“富翁”只一步之遥

萧庆良,出生于晋江东石萧下村。云南庆良号茶业有限公司、彩创策略广告公司董事长,现任云南省福建商会副会长、昆明市晋江商会副会长、晋江金山中学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等。

1996年,萧庆良26岁,负债百万,只身从晋江到昆明,身上只剩下400多元。那时,他连铤而走险“赚黑钱”的念头都有了。

后来他还是走了正道,而且走上了金光大道。2008年,萧庆良38岁,他的“好彩头”商业王国在云南的超市拥有了近600个销售网点,客户遍及全国。12年之间,他经历了从“负翁”到“富翁”的传奇蜕变。

后来,他凭借云南庆良号茶业有限公司开业庆典的一系列成功营销,成为云南省内外媒体竞相报道的新闻人物。2011年大年初三,萧庆良回乡参加晋江籍异地非公经济代表新春座谈会,记者倾听了他的传奇故事。

小学三年级文化他登上了营销讲台

2001年,是萧庆良的幸运年,这年的那场食品展销订货会,一举成就了他。

当时,萧庆良身无分文。不过,他还是把所有能联系到的客户和厂家都邀请了过来,500人左右在酒店里开食品展销订货会。在这场订货会,他特别策划了一项很刺激的促销活动:预付38万元订货款,送一辆价值3万多元的车!顿时,客户都兴奋起来,纷纷预付款,竟达到500万元,比原本预计成交额整整多了350万元。

他说,他正是抓住了人“贪”的弱点。也是在这场订货会上,擅长研究人性的萧庆良还联系了电器商家、车行老板、新闻媒体等前来:促销所赠的车辆由车行先出;随之,新闻媒体的宣传……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一炮打响。经这一“闹腾”,“好彩头”的市场份额逐步上升。为此,原本默默无闻的萧庆良成了公众人物,更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杰出营销人。

“这招是上深圳潜能培训班时‘偷学’的。”2001年,经人介绍,萧庆良先后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深圳等地进修“充电”。在深圳学习时,他时常晚上12点赶回昆明,第二天早上又立即召开公司大会传授学习成果,并付诸实施。

正因为执行力强,他管理公司很轻松,每天只要先去仓库检查一下,再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看数据,然后,叫相关经理来沟通交流。此时,若哪位经理没带笔记本,他会毫不客气地让其回去取。当晚,他还要检查经理们的笔记和总结。“每次跟我沟通,对员工来说,都是一次进步。”对此,萧庆良很自信。他说,他从中学会了如何激发潜能,让自己不再是没有文化的农民。

正因为富有激情和想象力,讲话具有强烈的激励性,且具有自己独特的营销方式,他被多个学校邀请做营销演讲。也许没人会想到,就这样一位在讲台上介绍经验的成功营销者,居然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

祸不单行曾债台高筑达百万

天上不会掉馅饼,成功属于意志坚强的奋斗者。

19岁开始,萧庆良在厦门开服装零售店,从石狮、泉州进货,第一年就足足赚了10万元。

第二年,少年得志的他用这笔钱与人合办饮料厂。厂房建成后,几个人投入的资金基本上花光了。可每天还得四处跑业务,花掉不少费用,销路又不理想。一年下来,饮料厂严重亏损,几乎无法运作。

后来,他又借款20万元,在村里跟同学合办弹簧厂。1994年,弹簧厂顺利生产,每吨弹簧能赚6000多元,每天生产10吨就能赚6万元。眼见赚钱了,双方合作却出现了问题,最终,萧庆良退出。

祸不单行。再加上服装店生意每况愈下,到1995年8月,萧庆良债务高达100万元。要债的人开始蜂拥而至,四面楚歌的萧庆良当时看不到一线希望,每晚一躺在床上,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彷徨,无奈……最终,他“跑路”到昆明。躲债?再创业?……都有。

起初,他做食品中间商,赚取差价。1995年到2000年,每天的生活出奇一致,重复、单调——骑自行车拿货、送货。短短5年,光骑坏或丢掉的自行车就有40多辆。

一路上,他就这样挺过来了。他说,他很庆幸,也很高兴自己是晋江人,晋江人的身份让他看到了重新站起来的希望:他从糖果等食品包装袋上获得晋江厂家的联系方式,与晋江罗山社店的糖果等食品厂取得联系,直接从晋江进货。然后,在云南不断扩大销售网络,生意越来越好。

1999年3月16日,他写下了人生最浓重的一笔:以108万元注册成立了“昆明好彩头食品有限公司”。

2000年,他还清了百万欠债。

读书不多才更珍惜助学机会

那几年,萧庆良过得很累,但毕竟业有所成,按理,应相当知足。一家人在云南拼搏,思乡之苦让他饱受煎熬。于是,功成名就的他选择回馈社会、报答家乡。

昆明大板桥镇一朵云小学坐落在深山中一个不大的院子里,学生来自6个村,除了本村小孩,其他5个村的孩子都挤在一幢小楼里住宿,条件非常艰苦。萧庆良得知后,在2010年1月18日庆良号茶业有限公司成立大会上,为该学校捐资10万元。

“我计划每年捐30万元做公益事业。”他打算将慈善事业一直延续下去,在云南如此,在家乡晋江,他更是不遗余力。

如今,身为晋江金山中学校董会董事长,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他说,自己责无旁贷……

在他的电脑里,藏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版”计划:拥有一个像菲律宾某巨富朋友那样的“商业王国”;还想成就一桩慈善事业,为家乡教育发展倾心尽力。“我读的书不多,所以,我才更珍惜助学的机会。”

萧庆良的销售方式独特之处在于,他一向善于将梦想和产品一起“打包”销售。因此,他坚信,只要营销得当,在不久的将来,自己“商业王国”和慈善事业的梦想就一定会成为现实。

对话

求同存异将瑜伽和茶道相结合

《晋江经济报》您从负债百万的“负翁”到真正的“富翁”,一定有信念在支撑吧?

萧庆良是的,我从小就立志,从自己开始,通过经商改变家族命运,成为家族中追求财富人生的先行者。可以说,就是这种信念一直在支撑我。“负翁”与“富翁”之间,其实只有一步之遥,这一步就是“信念”。

小时候,住在祖厝里,一下雨,房子就四处漏水,大家慌忙用脸盆接水……每每想起这些,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

《晋江经济报》负债到云南,那债务呢,当时考虑到如何还了吗?

萧庆良做人不能没有人品。走,并不意味着一走了之。当时,我就下决心一定要还。直到2000年,我总算还清了。那刻,真的是说不出的轻松。《晋江经济报》据说,在庆良号茶业有限公司开业庆典中,您将瑜伽融入茶道表演,极富创意。为此,您也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新闻人物。我们很好奇,当初源于何种想法?

萧庆良其实,很简单——瑜伽起源于印度,茶道起源于中国。瑜伽和茶道相结合,这是两种相近的古老的东方文化的融合。中国传统茶道的和谐、宁静、超脱与瑜伽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瑜伽的回归、感恩、通达及祛除烦恼、善待一切事物的理念等,也与中国茶道有相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