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下晋江人
8180400000040

第40章 施鹏鹏 最年轻教授上课爱讲故事

施鹏鹏,1980年出生于晋江深沪华海村。1997年考入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保研。先后于2007年、2008年获西政刑事诉讼法方向和法国埃克斯马赛第三大学“刑事科学与司法制度”双料博士学位,2008年搭上“人才快车”,成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教授。2009年被聘为该校硕士生导师,2010年成为博导。他可使用英、法、德、意4门外语进行学术研究,参与国内外学术研究项目9个,迄今已出版个人专著2部,发表论文60余篇、译文20余篇。2012年“重庆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21岁读硕士,28岁时成为中法两国双料博士,同年成为西南政法大学和国内最年轻的法学教授,29岁又成为西南政法大学最年轻的硕导,如今,30出头的他已经是博导。

他是晋江骄子施鹏鹏。

2012年3月,世界晋江青年联谊会来自世界各地的88名青年才俊汇集深圳参观考察,交流联谊,记者得以“逮”到这位传说中的“牛人”。1.8米的个头,瘦高、浓眉、炯目、黑衣、快语、疾步……如果与你擦身而过,也许你会以为他是一个稚气未脱的高中生。

然而,获法国外交部“艾菲尔奖学金”、双料博士、精通4门外语、年纪轻轻已经著作等身;2012年5月,他又荣获2012年“重庆青年五四奖章”,全市仅10位杰出青年获此殊荣……这些光环都顶在这位“80后”教授身上,不能不让人惊叹。

“我只不过运气好、爱教育、爱学术罢了。”施鹏鹏谦虚地说。

中学:高一就问高三的问题,发誓读完所有书

施鹏鹏取得成就后,父亲施维德也成了村里名人,很多人都向他讨教教子良方。

施维德有3个儿子,施鹏鹏是最小的。早些年,村里人都想着做生意赚钱,老大老二没上大学就回家做生意,而施鹏鹏则独自钻研他的学习,不喜欢经商,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视他为“另类”。施鹏鹏很聪明,6岁不到就读小学了,经常出题考倒大他3岁的哥哥。成绩优秀也让施鹏鹏从小好强,在上小学时,他就曾发誓,要“读光”所有的书。

“感谢家庭的信任,学校及老师的精心培养,才有我的今天。”施鹏鹏说,小时候他晕车,只要坐车开100米准会吐,1991-1994年,就在家门口的晋江首峰中学读完初中。那时候,他几乎每次考试都第一名,每科竞赛都名列前茅。“尤其要感谢班主任老师杨辉玲,她让我有了今天这张好的‘嘴皮子’。”施鹏鹏说,初中时,他开始很内向,不爱说话,杨老师鼓励他参加各种活动,让他当班长,与同学交往,当晚会主持人,元旦晚会上硬着头皮朗诵等,多次尝试后,他的胆量、口才和交流能力大增。“学法律、当律师,需要‘二子’过硬,一个是‘笔杆子’,另外一个是‘嘴皮子’。初中阶段,我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后来,施鹏鹏到晋江养正中学读高中,蔡金狮老师是他班主任。说起施鹏鹏,蔡老师印象深刻,说他是个有想法、肯上进的好学生,很喜欢向老师提问,而且问题质量很高,有深度。高一时,蔡老师教施鹏鹏物理,结果施鹏鹏的问题居然涉及高三的知识,蔡老师立即对他刮目相看,觉得他一定是个可造之材。

大学:选择法律是个“美丽的错误”,他与北大清华无缘

“选择法律,其实是个美丽的错误。”施鹏鹏说,高中时他理工科成绩很好,高考成绩可以轻松上北大、清华,但因生于闽南农村,觉得读法律或许以后可以当个公务员什么的,又因为当时法学院招理工科学生的只有西南政法大学一所,故就糊里糊涂地到了重庆,就读了有“法学黄埔”美誉的西南政法学院(现为西南政法大学)。其主要研究领域是刑事诉讼与比较法。

2004年,施鹏鹏先后考取了西政刑事诉讼法方向和法国埃克斯·马赛第三大学刑事科学与司法制度的“双博士生”。在国内外同时攻读博士,常常要往返于“山城”重庆和“水城”埃克斯之间,也穿行于中西两种文化之间。他很享受这种奔波的辛苦,并且美其名曰“鸡尾酒式的学习”——汲取国内外学界诸多前辈的经验,调制出自己的独特“风味”。欧洲法的系统学习,通常要4-8年完成一份博士论文,而他只用了4年便完成了两份双博士论文。“最后阶段,2008年奥运前夕,我连做梦都在写论文呢,梦到论文不合格,睡梦中被惊醒好几次,呵呵……”施鹏鹏笑道。

“如今才知道,天下的书也许永远读不完,但用心地多读一些,人生就更丰富多彩一些,视野开阔一些,实践更加精准一些。”施鹏鹏笑道,法学研究的起点及终点都立足于法治实践。而法学是经验之学,与中医类似,太年轻会少些经验借鉴。如今,教学之余,他经常受邀到各地培训法官、检察官,甚至参与判案,力争学术理论与司法实践最佳结合。

教学:对镜子练习讲故事,“嫩老师”讲课很用心

“我虽然在学术上有特长,但当老师还是要从头学起。”2008年博士毕业之后,施鹏鹏回西南政法大学当老师。每次讲课前的一两天,他都特别紧张,睡不着觉。为了把课讲好,他甚至还对着镜子训练自己的讲课神态和姿势,一遍遍“试讲”。有一次因为太投入,不小心把镜子都打碎了。慢慢地,他感觉到讲课比做学问快乐,给学生上课也由起初的紧张渐渐变得亢奋、有感染力。

为了让课堂又深刻又生动,施鹏鹏每堂课都会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结束时又会讲一小段,然后让同学们“且听下回分解”。故事里的每一个精彩情节,都与这堂课要讲的法律概念有关。

慢慢地,选他课的学生越来越多,不仅要提前占座位,连教室的墙上也被贴上了“这里有人靠”的纸条。自2009年进入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任教以来,其选课率、到课率均居法学院前列。

对话

对话“牛人”

《晋江经济报》多重身份的你,给自己定有目标吗?

施鹏鹏身为教授和博导,我要求自己超越我的导师,要求我的学生

超越我。我的最终梦想是,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作品能流传下来,做改善司法、减少冤假错案的践行者。

《晋江经济报》2012年3月14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获得通过,对此你有何评价?

施鹏鹏刑诉法有“小宪法”之称。我国现行刑诉法于1979年制定,这是时隔16年之后刑诉法的再次大修。修正案草案共110条,内容涉及证据制度、强制措施等各个方面,并写入“尊重和保障人权”。尤其是“人权”作为基本权利写进刑诉法,而且在序言中最显眼的位置,用专门的篇章,体现了我国法治进程的又一巨大进步。

《晋江经济报》你这么优秀,一定有很多地方想着将你“挖走”,是否面对过来自各界的“诱惑”?如果现在让你去某地当个官,或者某名企当个高管,你去吗?

施鹏鹏有“诱惑”是一定的。我博士毕业前夕,好几个地方的组织部长就到大使馆了解情况,不少地方抢着要我,但我还是选择了第二故乡重庆,选择了母校,是二者成就了我。至于到地方当领导或者名企当高管,我现在不愿意,将来还是不会去。培养法制人才和致力法制学术研究,是我一生所爱。

花絮

“牛人”事迹

●回国只带1.2吨资料,邮寄费花了1万元

为了获得一本稀有的法学古典,施鹏鹏甚至动用数码相机一张张地将图书全部拍下,这一拍就是一个上午,拍完古籍后他发现自己的腿完全不能动了。他将获得的法国政府最高奖学金10万元用于复印法学书籍,回国的时候,其他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带,只带回了1.2吨重的复印材料,光书籍的邮寄费就花了1万元。

●上课着正装,平时是潮人

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施鹏鹏讲课时一律着正装。但平时却是个“潮人”:西式小西装、最流行的风衣、围巾……他总是把这些归功于他的妻子,还经常表扬太太脾气好、做饭好。和法学小师妹的爱情萌发于国内研究生阶段,结缘于浪漫的法国马赛,后来小师妹就成了他的妻子。

●网吧包间打游戏,怕被学生看见

身高1.8米的施鹏鹏不怎么爱运动,是标准的宅男。他喜欢电子游戏,上初中,打采蘑菇、看忍者神龟;上大学,打魔兽、玩星际,星际打得最好;当老师了,他常常和同事一起租下网吧包间,在星际空间大轰激光炮。“我是教授,得有个形象。”他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