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363

第363章 以人为镜

“原文”

戊辰,徵薨[1],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2],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征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3],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4],朕亡一镜矣!”

“注释”

[1]徵:即魏徵。[2]羽葆:仪仗名。以羽毛饰于柄头,如盖。大臣有功者,加羽葆。[3]兴替:指改朝换代,朝代的兴亡。[4]没:殁。

“译文”

戊辰(十七日),魏徵去世,唐太宗命九品以上官员均去奔丧,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陪葬在昭陵。魏徵的妻子裴氏说:“魏徵平时生活俭朴,如今用一品羽葆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全都推辞不受,仅用布罩上车子载着棺材安葬。太宗登上禁苑西楼,望着魏徵灵车痛哭,非常悲哀。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并且书写墓碑。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徵,对侍臣说:“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齐衣帽,将历史作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将人比做一面镜子,可以确知自己行为的得失。魏徵死去了,朕失去了一面镜子!”

“点评”

一般来说,从总的趋势来说,一个朝代的君主,从开国的皇帝开始,总是一代不如一代。世袭制保证不了质量的连续性。基因保证不了素质的传承。专制带来的权力和财富对帝王的后裔产生了巨大的腐蚀作用。没有人能够抵抗这种强大的腐蚀作用。所以,一代不如一代是必然的规律。唐朝的第一代君臣,对百战得到的江山倍加珍惜。他们从前朝的灭亡中汲取了丰富的教训。无论君臣,都是最强的。战争是最强的防腐剂,它荡涤了一切污泥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