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463

第463章 功大难赏

“原文”

上谓泌曰[1]:“今郭子仪、李光弼已为宰相,若克两京[2],平四海,则无官以赏之,奈何?”对曰:“古者官以任能,爵以酬功。汉、魏以来,虽以郡县治民,然有功则锡以茅土[3],传之子孙,至于周、隋皆然。唐初,未得关东[4],故封爵皆设虚名,其食实封者[5],给缯布而已[6]。贞观中,太宗欲复古制,大臣议论不同而止。由是赏功者多以官。夫以官赏功有二害,非才则废事,权重则难制。是以功臣居大官者,皆不为子孙之远图,务乘一时之权以邀利,无所不为。向使禄山有百里之国,则亦惜之以传子孙,不反矣。为今之计,俟天下既平[7],莫若疏爵土以赏功臣,则虽大国,不过二三百里,可比今之小郡,岂难制哉!于人臣乃万世之利也。”上曰“善。”

“注释”

[1]上:即唐肃宗。泌:李泌。[2]两京: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3]锡:赐。茅土:封地。[4]关东:殽函以东地区。[5]实封:封地一户即得一户的租调。[6]缯(zēnɡ)布:丝织品。[7]俟:等待。

“译文”

肃宗对李泌说:“现在郭子仪与李光弼已为宰相,如果他们克复两京,平定天下,就再也没有官赏赐他们了,那怎么办呢?”李泌回答说:“古时候官职任命给有能力的人,爵位酬答有功勋的人。汉魏以来,虽然设立郡县用来治理民众,但对有功人则赏赐土地,可以传给子孙,直至北周、隋朝都是如此。唐朝建立之初,因为还没有取得关东,所以封爵都只有虚名,享受实封者,只给他们封地上所征收的丝织品与布匹而已。贞观年间,太宗皇帝想要恢复古代的制度,因为大臣们有不同的意见而没有实行。因此赏赐有功的人多是给他们以高官。用官职赏赐功劳有两种危害:如果所任非才就会误事,如果权力过大则难以控制。所以有功之臣被任命为大官的,都不为子孙的长远利益考虑,只是借权力谋利,无所不为。假如过去封给安禄山百里之国,那么他就会珍惜封国以传子孙,不谋反了。为现在的情况考虑,等天下平定后,不如分土封爵以赏功臣,虽是大国也不过二三百里,与现在的小郡差不多,难道不好控制吗!这样对于为臣子的人乃是万世的利益。”肃宗听后说:“你说得好!”

“点评”

功大难赏,这是封建君主常常会遇到的一个难题。刘邦和朱元璋的办法是屠戮功臣,而且皇帝要找杀人的借口并不困难。李泌的建议,是给以封爵,严加控制,使其没有可能发展到威胁中央的地步。这是汉武帝汲取七国之乱的教训以后采取的策略。宁可给他金钱,但不可给他权力。金钱容易剥夺,权力不易剥夺。尾大不掉,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