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465

第465章 名器之滥

“原文”

是时府库无蓄积,朝廷专以官爵赏功,诸将出征,皆给空名告身[1],自开府、特进、列卿、大将军[2],下至中郎、郎将,听临事注名[3]。其后又听以信牒授人官爵[4],有至异姓王者。诸军但以职任相统摄,不复计官爵高下。及清渠之败[5],复以官爵收散卒。由是官爵轻而货重,大将军告身一通,才易一醉[6]。凡应募入军者,一切衣金紫,至有朝士僮仆衣金紫,称大官,而执贱役者,名器之滥[7],至是而极焉。

“注释”

[1]告身:委任状。[2]开府:自己开设府署,选择僚属。特进:文职散官。正二品。[3]注名:注册官名。[4]信牒:未有委任状,先给牒以为信。[5]清渠:地名。在长安西。[6]易:换。[7]名器:表示等级的称号;官爵。

“译文”

当时朝廷府库中没有财物积蓄,对于立功的将士只能赏赐官爵,诸将出征时,都给予空名委任状,上自开府、特进、列卿、大将军,下至中郎、郎将,都允许临时填写名字。后来又允许用信牒授予官爵,以至有异姓被封为王的。各路军队都以职务大小相互统辖,不看官爵高低。清渠战败后,又滥赏官爵以召集散兵。因此官爵贱而钱货贵,一通大将军委任状才能换取一次酒醉。凡是被招募参军的人,都穿金紫色衣服,甚至有朝士的仆人身着金紫色衣服,口称自己是大官,而实际干的却是低贱的工作。唐朝封官赏爵之滥,至此达到了极点。

“点评”

战时无钱可赏,无物可赏,于是便大封官爵,等于空头支票。不靠信仰,靠利益驱动,却没有物资可用。于是,名器之滥,达于极点。好像通货膨胀,官爵贬值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