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071

第71章 恤民为治

“原文”

先是,勃海左右郡岁饥[1],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2]。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故昌邑郎中令龚遂,上拜为勃海太守。召见,问:“何以治勃海,息其盗贼?”对曰:“海濒遐远[3],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4]。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至勃海界[5],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鉏、钩、田器者皆为良民[6],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贼。”遂单车独行至府。盗贼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鉏,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7],选用良史慰安牧养焉。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8],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各以口率种树畜养[9]。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10]!”劳来循行[11],郡中皆有畜积,狱讼止息。

“注释”

[1]勃海:即渤海。左右:侧近。[2]二千石:这里指郡守。禽:擒。[3]海濒:即海滨。[4]赤子:婴儿;孩子;子民百姓。兵:兵器。潢池:池塘。[5]乘传:古代驿站以四匹马拉的车。[6]鉏:锄。[7]假:借;给予。[8]末技:指工商。[9]口率:按人口收税的定则。[10]将佩带刀剑改为牵着牛、拉着犊。比喻改业归农。[11]劳来:勤勉,劝勉。

“译文”

当初,渤海周围各郡遭遇荒年,盗贼并起,郡守不能擒获制止。汉宣帝下令征选有能力治理的官员,丞相、御史举荐前昌邑国郎中令龚遂,于是宣帝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召见时,宣帝问龚遂:“你用什么办法来治理渤海郡,平息那里的盗贼?”龚遂说:“海滨荒僻遥远,得不到圣主的教化,当地的百姓为饥寒所困苦,而地方官吏却不加体恤,所以才使陛下的子民盗取陛下的兵器,在池塘中耍弄罢了。如今陛下是打算派我镇压他们呢?还是安抚他们呢?”宣帝说:“我征选贤良人才,当然是要安抚他们。”龚遂说:“我听说,治理作乱的百姓就如同整理一团乱绳一般,不能操之过急,只有先将紧张的局势缓和下来,然后才能治理。我希望丞相、御史不要用法令规范约束我的行动,准许我相机行事。”宣帝批准了龚遂的请求,并加赏黄金,派他前往。龚遂乘坐驿车,来到渤海郡界,郡中官员听说新太守来到,派军队前往迎接。龚遂将军队全部遣还,并下达文书给所属各县,命令:“将所有负责缉捕盗贼的官吏一律撤销,凡是手持锄头、镰刀和其他农具的,一律视为良民,地方官吏不得刁难,只有手持兵器的才是盗贼。”然后,龚遂单人独车前往郡衙就职。盗贼们听说新太守的命令后,立即解散,抛弃兵器弓弩,拿起镰刀、锄头,于是盗贼全部平息,百姓安居乐业。于是,龚遂下令打开官仓,赈济贫苦百姓,选派品行优良的官吏对百姓们进行安抚、管理。龚遂发现齐地风俗奢侈,人们喜欢经营工商业,不愿在田间劳作,便以身作则,提倡勤俭节约,劝导百姓从事农业生产,按各家人口的多少,种树,饲养家畜。凡百姓有带刀持剑的,让他们卖剑买耕牛,卖刀买牛犊,说道:“你为什么把壮牛和牛犊佩带在身上!”经过龚遂的劝勉,往来巡查,终于使渤海郡内各家各户都有了积蓄,刑狱讼案也大为减少。

“点评”

墨吏贪官,逼良民而为盗;循吏清官,化盗贼为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