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喜迎党的十八大
8249600000030

第30章 三等奖论文(6)

(一)党组织凝聚力明显增强,党员的先锋形象得到体现。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的加强,激发了党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积极开展“双育”“双培”党员培育机制,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引领以及党组织培养关怀,广大职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仅2010年就有38名职工加入党组织,114名职工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申请书人数较2009年增加了2.68倍。截至2012年6月底全公司共有477名入党申请人,占公司职工群众的12.05%,其中193名已列为入党积极分子。

2010年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公司31名党员个人和18个党组织分别受到河北省国资委、河北钢铁集团的表彰奖励;136名党员个人和16个党组织受到公司党委表彰奖励。

(二)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创先争优系列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职工的爱厂之情、爱岗之心,职工心平气顺,士气昂扬,在当前全钢铁行业产量总体减少、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确保了公司生产经营的健康运行。

2011年公司铁、钢、材分别完成167万吨、175万吨和164万吨,同比减少4.8%、

8.4%和10.7%;实现营业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5%;“三高”产品比例累计50.1%,同比提高11%;直接直销比达到75%,同比提高

4%,直供比达到95%以上,增加高端直接客户32家;149项指标中39项指标128项次创历史最优、16项次平历史最优,重点指标改善率为63%。

2012年上半年,通过开展精细管理、降本增效、创先争优,铁、钢、钢材分别完成87.7万吨、85.1万吨、79.4万吨;实现利润总额6169万元,利税15965万元;“三高比”实现57.83%,直销比77.01%,均得到显著提升;149项指标中47项创历史最优,重点指标改善率63.89%;荣获河北省政府质量奖。

(三)促进了企业形象的根本性改观。公司党委以彰显绿色石钢、精品石钢、和谐石钢企业形象为目标,围绕公司环境综合治理,多次组织党员进行义务劳动、植树绿化,新增绿化面积19万平方米,厂区绿化率超过42%。公司先后拆除旧建筑物5万平方米,修整道路4.5万平方米,整治管线3.3万多米,新增绿化面积11万平方米。通过实施高炉区环保节能改造和鑫跃焦化新原料基地机械化原料场项目建设,强化环保重点部位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削减80%以上,吨钢综合能耗达到585kg/t,吨钢耗新水3.39t,污染事故为零,市内主厂区吨钢烟尘排放量降低到0.45kg/t以下,吨钢SO2排放量降低到0.25kg/t以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厂区和现场作业环境大幅改善,公司绿地、雕塑、园林随处可见,整体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四)调结构、保质量、保订单、保价值实现新突破。石钢公司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品种优化、进档升级应对危机和挑战,注重在保质量前提下做好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服务,抢占市场并保证高端客户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变化,2011全年开发新品种32个,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为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开拓市场,加快重点支撑项目建设,热处理炉、异型钢已进入生产阶段;银亮材、转炉工序VD真空精炼炉改造等项目已进入调试和试生产。2012年石钢公司开发新品种48个,高于目标值18个,为石钢产品结构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服务职工群众,提升企业和谐,建设幸福石钢。石钢公司党委以同心同力、共创共享理念为指导,依靠全体职工,服务全体职工,在建设两个整洁生活服务区,提供免费午餐、免费洗衣等便利条件的基础上,公司领导深入联系点和生产一线关心关注热点问题,解决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年节之际开展“送温暖”系列活动,召开老领导、科段长、班组长等多个座谈联谊会,到困难职工家中、医院病房和工作岗位慰问离退休职工、特困职工、患病职工和先进模范。2011年共慰问255人,发放慰问金15万元;2012年慰问职工5030人次,发放慰问金和困难补助125万元;邀请教授医师为100余名中层干部和职工举办健康讲座;每年定期为离退休职工、女职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体检;为职工建立了“流动书屋”“活动室”“创新基地”,开通了市区外班车和厂区通勤车;清理和整顿厂区周边环境卫生,打造花园式工厂,提升了职工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是国企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周玉君蔡建忠李守忠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主力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升国有企业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在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新征程中,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河北国企科学发展,是各级党组织肩负的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一、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是建设经济强省、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的本质要求和现实需要

当前,国有企业正面临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严峻考验和难得的发展机遇,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迫在眉睫、意义重大。

首先,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是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本质要求。2012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其重要的一年,也是河北全面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省第八次党代会、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召开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下一步的关键是抓好落实,抓好落实的关键在党员干部。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国有企业“当好建设经济强省的主力军和全省工业的排头兵”的要求,深入落实“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全面开启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新征程,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要求我们必须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把党员队伍建设得更加富有活力,形成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抓改革、谋发展、促和谐的生动局面。

其次,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是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按照中央“十二五”规划要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有企业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全省国有企业把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增效益作为中心任务,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2011年,企业各项指标大幅度攀升,“十二五”取得了良好开局。但是,也应看到一些国有企业还存在着经济运行质量不够高、接续和替代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重点工程项目推进不快等问题。能否解决好国有企业转型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深入推进企业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关键取决于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因此,党员干部队伍面临着新考验,需要我们以作风优良、素质过硬、创新力强、执行力高为重点,全面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二、科学分析和把握队伍现状是提升河北国企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的前提和基础

结合国有企业的生产实践和我们对党员干部队伍的调研分析,感到国有企业党员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一是以发展意识提升了执行能力。广大党员干部用发展目标统一思想,增强真抓实干的执行力,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带头攻坚克难,加快推进了企业的转型发展。二是以责任意识增强了创新能力。广大党员干部对标先进,勇于实践,以强烈的责任意识积极推进管理、技术和发展方式创新,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三是以自律意识树立了良好形象。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民主管理和党务公开制度,表现了比较强的廉政意识和党性修养,在员工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四是以群众意识促进了和谐稳定。广大党员干部以对员工负责的淳朴感情,千方百计为员工办实事、解难事,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建设。

调研的同时,我们感到国有企业党员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思想观念滞后。一些党员干部思维趋于定势,思想趋于保守,对企业转型发展依然存在不理解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偏低,工作中闹情绪,出现了所谓的“工作消极”“能力退化”等现象。有些党员干部过多考虑小集体利益,不能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强调客观原因多,影响了工作质量。二是思路举措不力。有的企业领导确立工作思路、制定工作举措时,思前想后,畏首畏尾,求稳怕乱,缺乏开拓创新和统筹协调能力,不能抓住制约本单位发展的关键问题破解瓶颈,工作趋于“平庸”。三是精神状态不佳。一些党员干部缺乏认真负责、真抓实干的精神和干事创业的激情。有的深入基层不够、现场解决问题不利;有的缺乏时间观念,办事拖拉,效率低下;个别党员干部耍官僚、摆架子,挑毛病多、抓落实少,揽功多、负责任少。四是纪律意识不强。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学习和主观世界的改造,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在一些涉及经济利益的问题上,遵纪守法意识淡化,群众反映较差。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提升国有企业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的基本途径

(一)加强思想建设,武装党员干部队伍头脑。近年来,中央在全党开展了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等活动,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与思想政治水平,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理论过硬、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用业务知识增强工作能力、用科技文化知识丰富知识储备的“政策通”“活字典”和“多面手”。

(二)加强组织建设,激发党员干部队伍活力。毛泽东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要把人才资源的开发、配置、培养、使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加大培养、锻炼和管理力度,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围绕新产业、新产品、新工艺,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人才层次和素质;要通过公开招聘、人才租赁、人事代理等途径,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干部选聘任用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深化考察预告、试用期、任前公示、诫勉谈话和民主评议等制度,形成“竞争上岗、公开选拔、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三)加强作风建设,培树党员干部队伍良好形象。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要引导教育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始终把心思放在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上,真正把企业转型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干事创业作为第一追求,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做到目标不转移、矛盾不回避、精力不分散。要大兴学习之风,把学习同研究解决本单位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同研究解决员工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提升能力素质,推动工作落实。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切实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要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打破惯性思维方式,用超常规工作举措推动工作落实;要大兴团结务实、开拓创新之风,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四)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干部队伍行为。国有企业党政班子“一把手”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领导和监督。其他班子成员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落实。要坚持以领导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为重点,深化以《廉政准则》《若干规定》为核心内容的党纪条规教育。深入开展以“勤廉履职、岗位示范”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完善和执行反腐倡廉制度,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要进一步提升查办案工作力度和监察、督察工作的效能水平,让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在有效监督下开展工作,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