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必知的中国文学经典
82631500000008

第8章 西游记

吴承恩(明代 约1504—1582)

世界文学中拥有最广泛读者的杰作之一

神魔长篇章回小说开山之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一朵鲜亮的奇葩

吴承恩撰写的幽默小说《西游记》,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

——鲁迅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中唯一精通汉语的马悦然表示,如果中国古代文学家都活着,诺贝尔奖一定要最先颁给吴承恩。这位受到国际知名专家高度肯定的、在国内首屈一指的神魔小说家从幼年时代就开始听神魔故事,到65岁完成《西游记》——共经历将近60个春夏秋冬。吴承恩对诙谐风趣的小说的崇尚,对野史奇闻的酷爱,无不带有一种深沉的、与生俱来的由衷情绪。中国古典小说“志怪”的传统以及讽刺社会黑暗的创作风气被他继承并传扬开来。

就用神魔小说来反映现实,将历史悲剧深刻地表现出来并使之具有久远艺术魅力这一点来说,吴承恩之后没有能出其右者。社会的卑污陈腐与个人的坎坷境遇,使这位具有天然民主气质的精神信徒将满腔激愤尽数倾注到了小说《西游记》之中。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中一朵鲜亮的奇葩。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无论是老人小孩,还是各个知识层面的人物,莫有不知《西游记》的,真可谓人尽皆知,雅俗共赏。这部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文学史上都名副其实的“奇书”,以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造型独特的神魔形象,大大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崇尚神怪世界的审美需求。那祥云缭绕的贝阙瑶宫、十洲三岛,引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思;奇言异行的孙悟空、猪八戒,令人耳目一新;呼风唤雨、上天入地的法术变幻,无不莫测高深。古今中外无数读者莫不在这“童年的天真”中沉醉!《西游记》历经数百年历史的考验,而成为老少咸宜、无与比拟的经典民间神话,也是最能深入西方读者心目中的东方宗教史诗。

旷世杰作

KUANGSHI JIEZUO

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的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由文学家吴承恩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而最终写定。全书共100回,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述了师徒四人在遥远的西方路途上与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将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形象地化为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难,以动物幻化的神魔鬼怪,生动地表现了山川的无情险阻,并以降妖伏魔的行为歌颂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是一曲人类战胜自然的凯歌。

华文精选

“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大圣道:“他虽年久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乱,永不清平!”

从大的结构上看,《西游记》可分为三个部分。第1回至第8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诞生于东海敖来国的石头里的孙悟空横空出世、拜师、大闹东海天宫的一系列经历,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在这一段的描写中,主人公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其反抗性格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第8回至第12回是第二部分,主要追溯了唐僧的出身以及取经的缘由。第13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的过程,他在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各具法术的徒弟,并以东海龙王三太子变成的白龙马为坐骑,过车迟国、黑风山、黄风岭、女儿国、比丘国等艰险之地,见识了各种各样的妖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全书的结局是,功德圆满的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马被命名为八部天龙,还于龙身。因为顽皮不可一世的孙悟空成了大器,护法有功,原本被观音菩萨套在头上的金箍儿也自然脱落。从此以后,修成正果的唐僧师徒各自回到本位,一心任起了他们的神职。

华文精选

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殿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心:“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

无疑,《西游记》是一部虚幻的神魔小说,而综观全书,却发现处处有现实社会的投影。在孙悟空这一世界文学史上最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创造上,寄托了作者历经人世沧桑后的社会理想。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抡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而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它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中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在小说中,作家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的虚伪、丑恶,以及统治阶级的险恶、缺乏人性,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呼之欲出。不论是天宫地府,还是西天龙宫,均是肮脏龌龊的世界,这正是人间丑恶腐败现实的真实写照。而那些神灵佛道,表面上神圣威严,实则是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同妖魔鬼怪没有什么两样,两者狼狈为奸,实是一丘之貉。

虽然民间俗语说“少不看《三国》,老不看《西游》”,但是在我国大量巨著荟萃的经典艺术百花园中,《西游记》却以其不可撼动的艺术地位创下了再版之最、发行之最、读者数量之最和改编映演的戏曲、电影、电视的观众之最等诸多辉煌成绩,堪称老少咸宜、中外同喜、久盛不衰的极品。

经典导读

JINGDIAN DAODU

“神”“魔”之间

《西游记》中诸神诸魔引人瞩目的不仅仅是他们超人的力量,更重要的在于他们身上浓厚的人情味。待佛光魔影褪尽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俗世的众生百态,感受的是作者揶揄刺世的一片苦心。

《西游记》讲述的是一个宗教故事,作者笔下却没有丝毫对宗教的礼敬与虔诚。佛国的灵光不再炫目,道教的天堂不再遥远。至尊如来只是一个好大喜功、自私护短的人间长者;闻声救难的观世音则成了“没有梳妆的菩萨”;道祖老君更是集胆小委琐、狡猾多诈于一身;天庭的最高统治者玉帝连同夫人王母无能庸俗外加糊涂透顶。九天神佛耀眼的神光背后躲藏着这许多可爱又可笑的奇特面孔。

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

——《美国大百科全书》

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趣。

——《法国大百科全书》

我佛如来老于世故却又有些自我陶醉。大圣闹天宫,诸神难降,如来亲降玉指,用哄瞒的手段将猴子压在了山下,致使五百年后大圣依然耿耿于怀(“那如来哄了我”)。当取经人历尽千辛万苦到达灵山,如来手下阿傩、伽叶却因索要人事不成,传下白文。悟空嚷上灵山,如来曲为辩解:当年诵经换回三斗三升麦粒黄金,还嫌卖贱了,而今你们空手来取,传白文也是应有尽该。白文是无字真经,你们不懂!这是佛教至尊的嘴脸!

那位享受人间香火最多,号称闻声救难的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在作者笔下也已成了民间妇女。东土寻求取经人,如来交付“金紧禁”三个箍儿,要她代送取经人的徒弟,结果只给悟空用了一个,其余两个顺手牵羊自己派了用场,收了一位守山大神(黑熊精),一位贴身随从(红孩儿)。

佛门的高层领导如此,道门的似乎更为不如。道祖老君总是以一种委琐的小家子嘴脸出现。悟空大闹天宫时把他摔了个腚墩儿,仙丹也给偷吃一空。以后一见悟空就叫:“各要仔细,偷丹的贼又来也。”有心不给吧,又怕大圣手脚不稳,给吧又心有不甘,十足一个小市民!他手下金银二童以及座下青牛先后下凡为妖,他先装聋作哑,每每等到悟空费尽周折降妖成功之际,他会在云端或者路口大喊一声:“孙行者,还我宝贝。”如果没有宝贝落在行者手中,真不知这老官儿还敢不敢露面?言语之中也是破绽百出。

《西游记》神仙之书也,乃古今丹经中第一部奇书,传性命双修之道,其造化枢纽,修真窍妙,无不详明且备。可谓拔天根而钻鬼窟,开生门而闭死户,实还原返本之源流,归根复命之阶梯。悟之者在儒即可成圣,在释即可成佛,在道即可成仙。

——清代学者 刘一明

一个能打动人的好作品,一定是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的东西。比如《西游记》,看似一个简单的降妖伏怪西天取经的故事,其实有很多内涵、很多哲理在里头呢。

——当代著名表演艺术家 六小龄童

以如来、观音、老君、玉帝为代表的仙佛多“情”如此,那些未归正道的妖魔呢?

有趣儿的是,这些妖魔身上的人情味儿更足更浓。往往称兄道弟,呼姊唤妹,舐犊情深,手足义重。捉了唐僧,金角大王、银角大王要请老娘品尝;红孩儿则惦记着自己的老爸;黑水河鼍龙不忘他那位西海龙王舅舅。金鼻白毛老鼠精为感李天王、哪吒太子恩义,为他们供奉长生牌位。碧波潭老龙一家,有龙婆、龙子、龙孙,还有女儿、女婿,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牛魔王更有意思,为了图治外产,居然傍了一个“小蜜”,把自己的原配夫人抛在了脑后,为了起居方便,干脆入赘积雷山摩云洞玉面公主家中。小说对这一夫一妻一妾着墨不多,却曲尽人间情态。难怪明清两代评论家对此大加赞赏了。

不论是高高在上的神佛,还是凶狠乖戾的妖魔,他们都具有世俗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作者将他对现实社会的人生体验写进了神魔世界,致使“人化”的神魔之间那种微妙复杂的关系发人深省。

(胡胜)

《西游记》的童话解读之“神”

今何在《悟空传》言:“神不贪,为何容不得一点对其不敬?神不恶,为何要将地上千万生灵命运,握于手中?”《西游记》里边的神打破了中国人对神的幻想——一群外强中干、欺世盗名的脓包加骗子而已。

先说神之法力无边。

且看那三界主尊的玉皇大帝,全名是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的,原来只是个昏聩糊涂,不辨贤愚而又专横跋扈的愚人而已。我想象我这样年纪长大的人心中的玉皇大帝形象永远是趴在桌子底下大喊“快请如来佛祖”的懦夫,他既无安邦定国之才,又无识贤查佞之明,书中介绍他得以做玉皇大帝龙位的凭借只是“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而已,原来就只修的年数多一点罢了,才能嘛,马马虎虎也成,心诚则可,却不知位各有主,有才者居之,活得长一点,智慧未必就高,怪道孙悟空敢说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之言,只因这玉帝太不足以服众人之心了。

华文精选

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大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地把他压住。众雷神与阿傩、迦叶,一个个合掌称扬道:“善哉!善哉!”

至于玉帝驾下诸位天神,更是些色厉内荏的家伙,悟空刚进天宫之时,但见“十员镇天元帅,一员员定梁靠柱,持铣拥旌”“十数个金甲神人,一个个执戟悬鞭,持刀仗剑”“恶狠狠掌朝的天将,气昂昂护驾的仙卿”,派去围剿花果山的天兵天将,号称十万,气势汹汹,杀气森森,临阵却不堪一击,先锋巨灵神盛气凌人,却被悟空只“劈头一棒”“咔嚓的一声,把个斧柄打做两截”,这位上仙大神“急撤身败阵逃身”去也,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但见现时之狼狈,无复向时之威风。

再说神之仁慈宽宏。

无论什么神说起来俱是大慈大悲之辈,常怀恻隐之心,本有宽恕之量,然而看书中所叙诸事,却又是实在看不出诸神的此种特性。

先说西游取经的主人公之一沙僧,“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我不知那玻璃盏是什么宝贝,然无论怎样,不过是小小一物而已,神仙只是仁慈,又怎因这小小身外之物就将一个神仙前多少世修得的功果一俱抹杀?沙僧自己又道:“……变得这般模样,又叫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肋百余下方回”。想当年悟空因嫌弼马瘟官职太小,大反天宫,所犯之过,又岂不超过沙僧之万千?玉帝及诸神又怎不责不怪,反恭恭敬敬依悟空之意将其升官为齐天大圣?因为这大圣厉害啊,这诸神也不过是捏软怯硬之辈,对于他们可以握于股掌之间的弱者,他们尽可以寻一个小小的因头,对沙僧这般小仙施尽其计,大加折磨,其宽恕恻隐之心又何在?

又有“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一回,因凤仙郡郡侯得罪了上天(那郡侯实非大奸大恶之人,乃“是分清正贤良,爱民心重”的好官,只“因妻不贤,恶言相斗,一时怒发无知”才犯下了对天不敬之罪),玉帝诸神便降灾全郡,三年不雨,使整个凤仙郡民事荒凉,街衢冷落,“三停饿死两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原来只要诸神一怒,这下界万千生灵便全可以置之不顾!凡人老百姓,死了也是白死,即使该不着你们的错,也是因为你们命不好,谁让你们摊上一个胆敢“不敬神”的长官呢?

所有的人都对他顶礼膜拜,因为他掌握着你的命运——这就是神!(何凤斌)

大师传奇

DASHI CHUANQI

吴承恩(约1504—1582)

中国最著名的神魔小说大师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是淮安山阳(江苏淮安)人。生平现已无法清晰地考证。但根据史料推断,他大概生活于公元1504年至1582年。吴承恩出身于一个从“两世相继为学官”最终没落为商人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个好学不倦的知识分子兼商人,曾自号“菊翁”,素来嗜好读书,常自比为“五柳先生”(陶渊明)。每当讲到屈原遭冤放逐、伍子胥背乡去国、诸葛亮出师遗恨、岳飞平白被诬这一类历史故事时,即义愤填膺、扼腕叹息。这使得吴承恩一出生就浸润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更是于无形中促进了幼年吴承恩正直人格的形成。

而吴承恩的家乡淮安又是一个神话的摇篮,那里千百年来沸沸扬扬流传着的大禹治水这类想象奇特怪异、上天入地的故事,经常捶击他的心灵,培养着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幻想的偏好。当他读到玄怪笔记时,便心悦色舞;看到有关西游故事的诗话、平话、杂剧时,更是手舞足蹈、欣喜若狂。

虽然吴承恩很小的时候就因为天资卓越而闻名于淮安一代,但他的生活却始终困顿,屡屡陷入落魄的艰难处境。成年的吴承恩,也同别人一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而晋身的道路上却屡遭挫败,直到他40多岁才补中了一个“岁贡生”,50多岁时吴承恩出任过县丞等级别很低的闲职,即便如此,也还是因为与上司不和,最后被罢官而归返故乡。此后虽然吴承恩无意获得了荆府纪善之类的补职,但却又因遭受了丧子的巨大悲痛,晚年境况相当凄凉。但纵然如此,他“平生不肯受人怜,喜笑悲歌气傲然”,表现了不屈服、不妥协的倔傲精神。同时,遭遇的万千人生坎坷,又使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极其清醒的认识。

可以说,吴承恩在其漫漫生命道路上长期度过的,是一种卖文自给的清苦生活,这固然消磨了他的锐气和壮志,却也激发了他的愤慨和狂傲,使他比较容易接受当时广大人民迫切要求变革的思想感情。在这种感情的支配下,吴承恩不朽的小说名著《西游记》、《禹鼎志》、长诗《二郎搜山图歌》,以及诗文集《射阳先生存稿》4卷、《花草新编》等众多作品鱼贯而出。而吴承恩也因《西游记》的完成,走到了他人生辉煌的终点,与此同时,他已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树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延伸阅读

YANSHEN YUEDU

《东游记》,全名为《八仙出处东游记》,又名《东游记上洞八仙传》,是明代作家吴元泰编著的一部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神魔小说,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56回,每回平均1000字左右,主要讲述铁拐李、钟离权、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得道的经过,以及八仙为了渡过东海共赴蟠桃会与东海龙王大战一场的传奇故事。民间十分流行的俗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是源出于这部小说。

※※※※

《封神演义》是明代作家许仲琳创作的一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小说。明代从嘉靖年间开始,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令人忍无可忍的地步。官吏贪得无厌,民不聊生,社会危机日益严重。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在苏杭等地开始显示力量。正是在这种民怨沸腾的时代背景下,许仲琳以元代的《武王伐纣平话》为底本,并参照《列国志》,集合了民间神话、传说、野史、逸闻、佛经故事等有关情节,加进了许多天才的幻想,创编出来百回本70万字的《封神演义》,通过抨击暴君殷纣王来鞭挞明代专制王朝。作者奇诡瑰丽的想象使这部小说风行海内外,流传几百年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