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让青少年学会知错就改的故事
82632600000033

第33章 晏子改过

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尚书》

晏子,名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有名的贤相。他机敏过人,善于辞令,节俭勤勉,谦虚谨慎,曾在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任相国,名闻各诸侯国。晏子一生,有过很多众口皆碑的故事。这里说的是几则他敬贤、荐贤的故事。有一天,晏子外出办事。天气很热,他叫手下人把车子驾到一个镇子边歇息一会儿。晏子刚在路边坐下,就看见旁边的一棵大树下聚集着很多人。这些人围着一张囚车,正在听车上的犯人讲什么。晏子很奇怪,就走近旁边去观看。只见讲话的人约四十岁年纪,相貌不凡,虽被扣押在囚车里,但没有痛苦和抱怨的情绪,相反还正在给围在身边的人讲着古代圣贤治国的故事。晏子听了一会儿,觉得这个人学识渊博,口才很好,便将押解犯人的差官叫来打听。

差官看见是相国大人在问话,便恭恭敬敬地回答:“启禀大人,此人叫越石父,犯了罪,正要将他押解到临淄去。”

“越石父?”晏子觉得这个名字似乎很熟悉,但又想不起来。他想了想,对差官说:“我能不能同这位先生单独说会儿话?”

“当然可以,当然可以。”差官连忙回答。说完,便走过去驱散了人群,将囚车推了过来。

晏子打量着囚车上的犯人,只见车上的犯人也在看着他。虽然已经知道眼前的人是齐国的相国,但犯人脸上的表情非常冷静,毫无惧怕的神色。

“先生,”晏子开口说道,“刚才听你讲到古代圣贤的事,我知道先生是个不凡之人。可否请教先生治国的方法呢?”

“相国大人,”越石父在车上施礼说,“说请教,实在不敢当。说到治国,我想,古已有法,我们何不效仿呢?”

“哦,你说说看,什么是古代治国之法?”晏子问道。

“大人,古代治国之法,重要的在于‘养民’,使老百姓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懂得礼节。要做到‘养民’,首先就要做到减少刑罚,减轻赋税。减少刑罚,则老百姓不怨恨;减轻赋税,则老百姓知道感恩……”犯人侃侃而谈。

“有道理,说得有道理。”晏子听了很高兴,他知道,他碰上了一个有才能的人。

晏子立即叫手下的人将驾车的马解下一匹,向差官赎回了越石父,并亲自为越石父解开了绳索,请他上到自己的车上,然后拉着他一同返回相府。一路上,晏子同越石父一直在谈着,两人谈得很投机。

回到相府,晏子让越石父和他一同来到客厅。晏子因为一路上走热了,加上同越石父谈得很高兴,就进到内室更衣,准备换了衣服出来同越石父继续谈。过了一会儿,晏子换好衣服出来,坐下正要跟越石父谈话。越石父突然站起来,向晏子行了一个礼,说:“大人,谢谢你赎出了我。现在,我请求同你绝交,请允许我告辞。”

“什么!”晏子听了很吃惊。他想:刚刚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变了?是不是自己做了什么失礼的事?究竟为了什么?

晏子急忙也站起身,正了正帽子,整理了一下衣服,严肃地说:“先生,我晏婴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刚刚才将你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你为什么那么快就要同我绝交呢?”

“不对,大人”,越石父又行了个礼说,“我听说君子可以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受些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志向就可以得到伸展。刚才我在被囚禁中,别人不了解我,您既然受到感动将我赎了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就应该尊重我。而您刚才回到家里,没有同我打招呼就到内室去,过了好一会儿才出来,这就是失礼。既然了解我又对我无礼,那我还不如仍然回到囚禁中去。”

晏子听了越石父一席话,心里有些生气,他觉得越石父太过分。但是转念一想,又觉得他说的话也有道理,自己确实有些失礼。再说,从刚才的接触中已经了解越石父的确是个有才能的人,这样的人才不能放过啊。

想到这里,晏子急忙向越石父道歉。从此,他将越石父待为上客。后来,他又将越石父推荐给了齐王,齐王拜越石父做了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