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让青少年学会勤劳俭朴的故事
82633600000009

第9章 杨震遗产留“清白”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有勤俭败有奢。

——李商隐

杨震,是中国历史上东汉时期的一位忠厚老实的读书人。他50岁才做上官,一生的日子过得很清贫。

杨震(公元59—公元124),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他出身名门,八世祖杨喜,在汉高祖时因诛杀项羽有功,被封为“赤泉侯”。高祖杨敞,汉昭帝时为垂相,因功被封安平侯。父亲杨宝,因刻苦攻读欧阳生所传授讲解的《今文尚书》,而成为当时名儒。衰、平二帝时,杨宝隐居民间,以教书为生。居摄二年(公元7),杨宝与龚胜、龚舍、蒋翊一起被朝廷征召,他因不愿出仕做官,便逃避隐匿、不知去向。东汉光武帝刘秀很敬重杨宝才华、学识、品德和气节,建武中特派官家车辆征召他入朝做官,他因年老有病,未能成行,而老死家中。

杨震在做官前的20年中,一直在当教书先生。由于他很有学问,对学生又很和蔼,因此,家长和学生都很敬重他。杨震为了养家糊口,课余时间还要在田里干活,收拾种的粮食和蔬菜。学生们看到老师上了一天课以后,还要干这么重的农活,就悄悄地来帮老师干点事。杨震发现后,马上制止了他们,并一再强调读书是学生的本份。他教过的学生一批又一批,不管哪个学生来看老师,他都从不收礼。杨震就是这样不管从人力上,还是物力上都不给人家添麻烦。他总觉得,自己是先生,要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应是学生的榜样,所以对自己要求得十分严格。

杨震有个学生叫王密,后来做了官,当了山东县邑县(现在山东省昌邑县西北)的县令。此后不久,杨震被派到山东的东莱任太守,正好是王密的上司。上任途中,路过昌邑,就在那里住了一天。学生王密得知太守是自己当年的老师,喜出望外,当天晚上就带了重金前去拜访。

这天夜里杨震正在灯下读书,学生王密悄悄地走进房来。学生来看老师,自然是值得高兴的。杨震忙请他坐下,想好好叙说叙说。可是,那王密进屋后,就把一个沉甸甸的布包放在桌面上,顾不上跟老师说句话,打开布包露出了黄灿灿的金元宝,杨震一看,眉头紧皱,问:“这是干什么?”王密说:“这是我对先生的一片心意,请先生收下。”杨震执意不收,王密急了,说道:“现在是夜里,无人知晓。”杨震一听,感到受了莫大的污辱。怎么能干这种事?这时他才明白王密的来意——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当官,这分明是行贿讨好,拉关系,求照顾呀!杨震气愤极了,立刻拍案而起,厉声地把王密轰了出去。

杨震就是这样,当官多年,仍像以前那样从不收礼,一直过着粗茶淡饭的俭朴日子。他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同样要儿孙们照着他的样子去做。他总是这样对孩子们说:“我给你们留下的家产,就是我这个清官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