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社会交往中的108个怎么办
82635300000017

第17章 说话过于直爽有时伤人,怎么办?

某些同学性格耿直,说话爽快,不管什么场合,他心里有什么说什么,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由于说话过于爽快,无意中伤了一些人。这些同学感到直爽吃亏了,做人不能太直。

其实,直爽本身并没有错。青少年朋友心地坦白,说话直来直去,这本应是个优点。问题是不考虑时间、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接受能力,说话过于直爽甚至生硬,往往会产生不好的效果。因此,直爽和过于直爽并不是一回事。直爽是指一个人性格耿直,说话没有顾虑;而过于直爽指的是一个人说话办事不讲究方式方法,好心不得好报。可见,过于直爽并不是优点,它应该属于被克服之列。什么东西应有个度的规定性,逾越了就容易走向反面。说话直爽是优点,但若不考虑时间、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接受能力,过于直爽或者生硬,犹如医生给病人乱开补方一般,不对症,病人适得其反,“无意伤人”,好心不得好报。

话说回来,如果话说的直爽而伤及朋友的时候,事后务必采用与对方谈心的方式,向对方表示歉意,表明自己的意愿,以沟通思想、消除隔阂。如果持着“我的话没有错,你怎么理解是你的事”这样的态度,置朋友受伤害而不顾,则是对朋友的不负责任的态度。从某种角度说,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掉过于直爽的毛病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社会的复杂性,不能把事情看得太简单。因此,我们说话办事不能太简单化,认为我有话说在当面就无所顾及。敢于坚持原则,勇于发表见解,无疑是对的。它比那种不说好不说坏的“好人主义”要强得多。但是因此而忽视人与人关系的复杂性,只满足于敢说,不追求效果,同样是不可取的。

其次我们要考虑说话的时间、场合和对象,讲究方式方法。自尊之心,人人有之。我们要时刻注意,说话办事不要伤害对方,更不能伤害第三者。要善于动脑筋,观察和掌握周围人的心理活动,区别对待,对症下药。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有些人就是不愿吃苦药,听不得不顺耳的话。我们要学习医生把苦药制成糖丸,尽量使忠言不逆耳,让人易于接受。这些对于一个青少年人来说是不是要求太高了?高标准才能出高质量。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名学生,如果期望将来有所作为,就应该用这样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最后,性格修养也很重要。如果说过于直爽使人吃亏,那么就要吃一堑长一智,注意把自己的性格磨炼得稳重一些。磨炼性格,是一个艰苦的自我改造过程,需要坚强的毅力和持久的精神。只要我们勇于进取,肯于学习,就一定会成为直爽而不过分,含蓄而不虚伪,幽默而不狡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