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
8267300000011

第11章 适用于一般性的雅利安语...(2)

音素变化的三个基本原因(动态因素):1)追求简洁,即节省肌肉和神经的动作(纯生理学因素)。2)遗忘或者不理解词语的根本联系。3)相对于音素的物理方面而言,音素的心理关系占据优势。

所有纯粹语音变化的主要取向都是通过追求简洁、相互融合和用较为简单的音素替换较难的音素而体现出来的。并且需要注意第一性语言和第二性语言之间在这方面的区别。

从语音学(生理学)或者心理学角度解释这个取向之外虚假的例外现象。一些音素对另外一些与其接近的音素预先产生影响,但是这些影响的音素可能最终消失。新音素的出现是由纯生理学原因,或者内部形态学原因所致。1)a)嵌入成分及其解释。b)可替换张力及其解释。c)重音的影响。2)a)一些形式出于构词的目的,固有的元音和构词元音会延长。b)高度、全元音等。c)类推和民族词源及根据新联系而形成的无意识概括的影响都是由于无意识的遗忘所致。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音素具有相对的难易度。音素变化的不同范畴。附带说一句,需要将下面现象区分开,即:1)音素消失只是为了使发音变得轻松。2)伴随着音素消失而产生的语音同化现象,但经常留有替换的余地。音素变化:1)与其他音素的影响无关。2)在其他音素的影响之下:a)在同一个音节或者在两个音素相邻时。b)一个音节对另一个音节的影响。附带说一下,这里包括:1)德语中的元音交替。2)重音音节对于非重音音节的影响。其次,缩减直接与其相邻的音节。3)曾德语和希腊语的嵌入成分。4)斯拉夫语中的可替换张力。

按照音素变化的性质,可以分出词语的不同位置:1)词头。2)词中。3)词尾。

终极谐音(конечныесозвучия)规律是建立在民族习惯基础之上的,由语言的一般结构和前期发展引起的。这个规律在希腊语、哥达语、立陶宛语和古斯拉夫语中得到了特别的发展。法语中的所有在重音音节之后的非重音节消失,导致这个语言最后音节的重音经常变化。

在词语和音素组合的范畴中会出现得比平常更多一些,有时甚至是偶然性的简化。

借助于两个或者更多的原始上相同的词语,或者相同词形式中的音素特征达到追求表现力和区分。保守力量。

音素变化有一定的界限。

2.在雅利安语言中,尤其在立陶宛—斯拉夫语中音素的一般变化。

在历史发展中,在从古印度语向新印度语,古希腊语向新希腊语,古罗曼语向新罗曼语,从古德语向中古德语,又从中古德语向新德语过渡,古斯拉夫语向最新斯拉夫语过渡的过程中,发生了音素简化和变化的现象。

3.在一种语言领域或者若干亲属语言领域中,音素的词源亲属关系和等同关系是以音素的历史为基础的,即建立在原始上由同一个音素发展而来的音素基础之上的。

音素的历史。主要形式的主要音素。

由于语音上不同的音素是由同一个语音等同的音素发展而来的,这些音素和词语可能在词源上是等同的。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语音不同的音素可以在语音等同起来。在一种语言中和各种语言比较中,词源上完全不同的词语在语音完全等同或者部分等同的若干例子。同位(гомонимы)。双关语(экивоки)。这就是以前不同音素(这里包括处于消失的等同音素)等同的结果,尤其在处于晚期发展阶段的语言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语音规律和语音追求还没有那么强大,还没有成为语言中常性的习惯。

4.描述雅利安语言音素发展的共同意图。描述这个发展的趋向。

通过观察雅利安语言的发展进程,可以发现,由于各个语言特性及发展阶段的特点,一些共同意图会出现多样化的现象。可以发现,语言的谱系分类正是需要建立在这些共同意图的不同使用之上的。由生理学和生理—心理学这两个语言因素引起的这些意图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语言的特征。在语言中这些意图表现为:

1)由于习惯,会出现经常和不断追求便捷的现象。向更便捷的音素(这里包括零音素,即完全消失的音素)过渡,追求音素的减少。

a)与其他音素相邻,与其他音素有联系。同化现象或者音素的同化、异化现象的不同类型。音素的消失与新音素的产生。辅音组合的变化。复合辅音和复合元音。

b)用更简易的音素替换音素自身(与其他音素无关)。追求缩减、弱化、消失。将音素(元音和辅音)缩减到音响的最低线,也就是只需要用于发音的时间,不需要器官行为的参与。最后,或者完全消失得无影无踪,或者留有替换的可能性。越容易发音的音素,就有越多的机会保留下来,也就越顽强地存在着。音素越难,就越容易变化。音素的稳定性。

在上面提到的音素发展一般趋向中会有一些假性的例外情况。出现了新音素,即不宜于发音的辅音组合中的辅音及两个元音之间的辅音等。根据下一个元音的性质,追求用全辅音替换弱送气音。下面的第二种共同意图也属于这类。

2)追求补偿缩减而带来的损失。

a)在音素自身中补偿被缩减的音素。音素方面的原因,为什么长元音和半短元音会发生质的变化(即在空间上只是量的变化,但从声学角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延长,也就是持续时间更长的气流会由于在口腔内(从a到i,u)的收缩变得中立。缩减也是如此,即持续时间较短的气流会由于扩大而变得中立。延长与收缩是对立的,缩减与扩大是对立的。由于条件相似,长度乘以宽度得出的积几乎还是一样。这里的一切,一方面取决于气流的力量和张力。另一方面,就像与乘法因素有关一样,与气流的长短有关。在历史发展中,元音具有缩减规律或者收缩规律。

b)补偿缩减的音素,然后某一个音素消失。但这种补偿出现在前一个音素中(或者音节)(或者甚至后一个音素中)。可替换张力体现了追求便捷与习惯之间的斗争。四类可替换张力:①在一个音素领域内的可替换张力(上面提到过)。②代替辅音的消失。③代替另一些、后面消失的音节。④代替所谓的元音紧缩。从另一方面,可以区分涉及三方面的可替换张力:①元音的延长。②元音在空间上的扩大。③借助于重音加强元音。总之,可替换张力(或者,准确地说,可替换性的加强)就是在一定的音节中挤压出比以前更多数量的空气,以代替肌肉行为的减弱或者消失。

3)音素分化为两方面。一定范畴的音素普遍或者部分消失时,就会出现两方面情况:或者新现象出现,或者在一定意义上回归到旧现象中去。

4)追求中性的音素。a)在元音领域追求用较短的或者较窄的元音替换元音。追求减少或者收缩元音。b)在辅音领域则相反。越缩减,辅音就越难发。所以,在这里体现出追求更宽的和更长的辅音的倾向。

5)音素的确定性逐渐消失。在第一性语言中,音素的确定性反映了民族第一性的活的敏感性。音素确定性的逐渐消失与词语意义的消失是同时完成的。中立现象越来越多,辅音混合。越来越多中立现象的发展、元音的混合、非重音元音的混合。多样化不再存在。对语言而言,众多的民族丧失了音乐感(美感)。

6)从质量上突出数量的差异。质的高度取代了量的高度。从质量上突出数量的差异:a)硬辅音和软辅音。b)长元音和短元音等。

7)有意义音素的消失。附带说一句,元音和辅音高度逐渐在消失,即元音和辅音越来越处于静止状态。第一性语言和第二性语言在这个方面出现了差异。重音的静止性是逐渐发展的。

8)纯外部语言、诗性语言、创作语言的美感减弱。附带说一句,语言美感的减弱与重音音节和非重音音节、长元音和短元音的差异消失有关系。语言的表现力减弱。重音与数量混合在一起。等等。

国家的物理和地理条件对决定语言性质的民族机体结构产生影响。相反,一种语言也会影响到言语器官结构及个别人甚至整个民族的面貌。由于语言自身的物理条件和个性化的发展,在一些语言中追求优先使用言语的前部器官,在另外一些语言中优先使用后部器官。这正是印欧语言中的亚洲语域与欧洲语域的区别之所在。

追求语言的未来状况有时是以现代状况为前提的。这就是语音学的意义。

对语音学的补充:

1.外来语对一种语言的语音性质的影响。

2.表格,直观的展示。

1)音素的划分。

2)尤其发生在若干语言中的音素一般变化。

3)语音对应:a)在一种语言中。b)在亲属语言中。

4)音素的百分比统计表。

3.适用于语音学的语言学公式和缩略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