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这一群体被称为“袋鼠族”,最早出现在1998年法国的《快报》上,比喻大学毕业后到了就业年龄,却以薪金太少为由躲避工作,仍旧依赖父母生活的年轻人。据报道,当时法国青年失业者中有80%依赖父母维持生计,于是文章作者就把那种在腹袋中吮奶、生长6个月至一年后才能独立的袋鼠的特点转到了不愿长大的年轻人身上。
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家庭中也出现了大量的“袋鼠族”。因为择业的“高不成低不就”,有的年轻人30岁就已失业在家,或者不想工作,靠父母供养度日,在父母的“育儿袋”中安享太平,这些人也被称为“啃老族”、“傍老族”。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表明: 目前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着“老养小”的现象,有30%左右的青年人被父母供养着。上海的一项家庭调查显示,将近85%的不在读未婚子女,仍需父母支出部分乃至全部生活费;湖南失业人群的年轻化也愈演愈烈,30岁以下的失业者占失业总人数的41%;广东新增加的失业青年数量竟超过了下岗人员,他们无稳定收入,大多靠父母的经济支持维持生活。
(四) 吸毒、犯罪与自杀
欧盟每年都会出现约3.05万名15到24岁的青少年死亡。年轻人中香烟、毒品和含酒精饮料消费的增加是最令人担忧的,有50%—80%的15岁的年轻人承认曾吸过烟,1998年,超过五分之一这一年龄的年轻人吸烟已是家常便饭。除了比利时、葡萄牙和爱尔兰之外,欧盟其他国家的女孩吸烟率居高不下。各国青年人中吸食大麻的人从4%到41%不等,最多的是英国,高达41%;最少的是葡萄牙,为3.8%。英国青年的情况比较糟糕,他们消费大麻在整个欧洲占41%,安非他命占13%,此外,青少年怀孕者中,英国人占大多数,15—19岁青少年女性的生育率为22.9%,20—24岁做母亲的占74.8%。一个令欧洲各国极其担忧的问题是年轻人的自杀问题,每10个早亡青少年中就有1名是自杀者。欧洲14%的自杀者是15—24岁的青少年。失业和彷徨造成了青年人不筹划未来,不能以正确的方向、意图和愿望行事。这造成了青年人的忧虑,而这种忧虑可能会导致抑郁、吸毒,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自杀。自杀率最高的是芬兰,每10万名年轻人中,就有37个男青年和8.4个女青年自杀。(王萌,2004)
(五) 失业
青少年是人生中这样一个时期: 必须学到技能,取得社会经验,以便在成年后有能力获得工作和报酬。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进入成年时期最关键的就是获得工作,特别是那些能够发挥他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起来的技能、兴趣和潜力的职业。有了工作,青少年便能脱离父母自主谋生、结婚成家,得到相当的收入以满足衣食住行的需要,还可以自由参加喜爱的社会文化娱乐活动。然而在全世界各国,在几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里,都出现了青年失业人数剧增的趋势。不管是否受过教育,是否掌握一定的技能,也不管是城市青年还是农村青年。
1985年,联合国将失业青年界定为年龄在15—24周岁之间,有劳动能力和工作意愿,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工作或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群。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青年失业问题日益严峻,青年失业人数稳步攀升。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2004年《全球就业趋势》(2004“Global Employment Trends”)报告指出,2003年全球青年失业人数达8800万人,比1993年增长26.8%,青年失业率从1993年的11.7%上升到2003年的历史最高点14.4%,占全球总失业人口的47%。为数众多且日渐增长的青年失业群体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其中以非洲的中东部和北部的青年失业率最高,达25.6%,撒哈拉以南地区为21%,亚洲最低为7%,发达国家为13.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出版的2004年《经合组织就业展望》(2004“OECD Employment Outlook”)指出,2003年欧洲发达国家中有5个国家(西班牙、土耳其、意大利、芬兰和希腊)的青年失业率超过20%;转型国家如波兰的青年失业率高达43%,斯洛伐克也高至33.1%。(毕先萍,2004)
从总体上看,青年失业率要高于成人,并且青年失业率的变动比成人更为剧烈,青年失业呈现出“主动性失业”或称“自愿性失业”的特点,特别是高学历失业。高学历青年对工作的期望值较高,如果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他们宁愿放弃工作。Martin Rama(1999)根据1995年斯里兰卡就业调查中每个劳动力的特征,检验了关于青年失业原因的很多假说。研究表明: 在农业部门和出口加工领域有大量空缺岗位的同时,却有10000人在争夺政府邮电通讯机构的300个岗位。这证实了大多数高学历失业者是在等待“好的”工作,对可以得到的“坏的”工作不感兴趣,高学历青年失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愿失业。
低学历青年则存在不少求职障碍。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接受教育的程度与培训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成正比。因此学历越高,接受的培训越多,意味着其能力越强,越能创造额外的价值,那么雇主就倾向于以正规学历和教育程度来录用求职者,因此青年的受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就业概率。对于低学历青年来说,受教育水平限制了他们求职的范围以及职业地位的高低。
(六) 21世纪青少年发展主题
世界范围内普遍出现的青少年发展问题引起联合国的极大关注和重视。1995年联合国通过的《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制定了到2000年及其以后的世界青年政策,是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关于青年问题的第一个全面系统的纲领性国际文献,它以参与、发展、和平为总主题,深刻地指出了世界范围内青年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症结所在,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世界青年领域的实际状况,为改善青年人境况的国家行动和国际支持提供了政策框架和切实可行的指导方针。不仅对青年领域,而且对整个世界的发展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行动纲领》明确提出了十大问题与发展主题:
教育问题——要提高青年人,尤其是女性青年和处境困难的特定青年群体的基础教育、技能培训和识字水平;制定或加强教育青年人了解其社会和其他社会及全世界文化遗产的方案;在青年中树立相互尊重和了解以及和平、团结和容忍的理想;建立或加强适应目前和未来就业条件的职业和技术培训;促进人权教育;开展国际合作,制定企业培训方案;鼓励加强培训青工和青年领导人的基础设施建设。
就业问题——各国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实施合作社计划,设立青年开发银行,帮助青年人创造各种自营职业的机会;酌情在指定青年就业机会的经费范围内,划拨资源为处于特定困难的青年群体提供就业机会;建议尚未执行青年自愿服务方案的国家政府,提倡青年参与自愿服务;在一些因技术创新而迅速演变的领域,加强培训机构与高技术产业中青年雇员间的合作,为青年人创造就业机会,以满足技术变革造成的需要。
饥饿与贫穷问题——加强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服务,使耕作更有收益和农业地区社会更具吸引力;各国政府应制定改善农业生产和销售方法的青年培训方案,为青年人提供能赚取收入的技能培训;鼓励青年志愿组织在各国农村发展计划下,与有关国际组织合作执行改善和维持农村及城市环境的项目。
健康问题——各国政府应制定或增订国家行动计划或方案,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宣传健康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发展卫生教育;促进保健服务,包括性健康和生殖健康,并制定有关这些领域的教育方案;防止青年因卫生习惯不良而生病;考虑各国政府在国际级别上加强合作,消除对青年人的性虐待;防止青年人营养不良。
环境问题——学校课程应将环境教育纳入教育和培训方案;促进国际社会向青年传播关于环境问题的信息,并促进青年利用无害环境的技术;加强青年参加环境的保护、保存和改善工作;加强媒体向青年大众广泛传播环境问题的作用。
药物滥用问题——青年组织和青年应积极参加为青年人制定减少需求的方案;培训医学院学生和医务辅助学生明智使用含有麻醉药物或精神药物的药剂;加强对滥用药物或依赖药物的青年人以及年轻的酗酒者和烟草使用者的治疗和康复;刑事司法和监狱系统中对滥用药物和依赖药物的青年犯罪嫌疑人和罪犯应予以特别照顾。
少年犯罪问题——各国政府要优先关注少年违法和少年犯罪的各种问题,应特别注意预防政策和方案;各国政府应制定支助性社会政策,通过青年组织和社区的参与,在法律框架内促进社会结构的发展;预防措施应正视犯罪的根本原因,向那些有犯罪历史的人提供改造方案和服务。
闲暇活动问题——各国政府应将闲暇活动作为青年政策和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将闲暇活动置于优先地位作为教育方案的要素;将闲暇活动纳入城市规划和农村发展方案;鼓励新闻媒体增进青年了解和认识社会融合的所有方面。
女孩和青年妇女问题——应采取行动,在平等的基础上消除对女孩和青年妇女的歧视;应提供一个框架,确保女孩和青年妇女享有普遍和平等的机会接受和完成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提倡消除在粮食分配和营养方面对女孩和青年妇女歧视的法律和实践;鼓励青年妇女有获得一切就业的平等机会;各国政府加强国际合作,保护女孩和青年妇女免受一切形式的暴力。
青年参与社会生活和决策问题——增加青年获得信息的途径;鼓励和提倡青年团体的活动;考虑青年的贡献、发展和增加各种机会;鼓励青年组织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邀请各国政府促使青年人进一步参加国际论坛,参加方法包括考虑在其本国出席大会的代表团中列入青年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