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呼吸的科学
8273300000030

第30章 业力与轮回——业力瑜伽(2)

如此,我们便能确信,生命中的经历都有自我的影子。下一世当你再出生时,看看自己的面貌就会了解,经常带有痛苦性质的某种特定表情、特定心情又形成了环绕你左右的特征。看看自己的脸,然后问问自己:“我反映出了什么?我如何塑造自己的生命呢?”人们经常听说,“堕落的人、邪恶的人、不老实的人、贪婪的人都会侥幸成功,而老实人则会遭受不幸。”历史告诉我们,这个弥天大谎是错误的。即使在我们当今时代,有多少固执邪恶的独裁者“侥幸成功”了呢?人们当然可以挑选那些笑里藏刀的恶人,但是在衡量他们成功或失败时,我们的衡量标准似乎全是错误的。如果一个人尽管带有邪恶的倾向,却成功地赚了很多钱,人们会说:“看看他吧,现在业力又跑到哪里去了?”他们这么说,仿佛金钱、权势、没有病痛等都是极度的安宁与满足。再仔细看看那些人脸上的表情吧,正如卡本特所说,他们所求的事物以及追求方式都“依附”在他们身上。然而,不需要别人来评价,只深入地了解一下你自己的生活即可。看看你的生活中有些什么。从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获取很多因果报应的画面;正如一个人为了赚取最大利润,卖给朋友一辆自己几乎没花什么钱就得到的摩托车。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买了一辆汽车,刚付完款,那辆汽车就坏了。尽管花费了很多钱去修理,也不能达到原来的良好状态,最后他不得不又花钱把车拖走。

他的原话是:“谁能做这样的事,竟然卖给我一辆没用的车?”令人惊奇的是,人们长久以来竟然没有发现生活无法被欺骗。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和国家,业力都要我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业力瑜伽认识到,我们所有与生命之源不和谐的行为与动机,都像寄生虫一样聚集在我们身上。它们将生命赋予我们的能量转移到自己身上。由于现在不能充分地与周围事物有关联(其原因是能量被内耗了,而不是向外发散去接触事物),我们遭受着挫折、缺乏沟通与痛苦的折磨。其实,这是因为我们不接收任何自我之外的东西,而我们以此方式所接收到的只不过是一种反射光,是我们对外发散出的感受又折射回来的光。因此,当我们把爱传递给他人时,就会显现出我们得到了更多的爱。而那些不能表达爱的人,即便被包围在爱他的人之中,也会感觉孤独,不为人所爱。爱的感觉同样也会被嫉妒、自私和其他障碍折射回来。同样地,生命中其他令人高兴的方面也和它们有关,而且不能与生命中的接受对象交合。这种命运的因,就是我们的弊病或疾病。与其他瑜伽方法一样,业力瑜伽的任务是解放那些能让我们觉悟的能量。当我们完全成为这些能量之后,就等于本性觉醒了。在开始练习时,业力瑜伽不得不明确地承认,他或她今生的生命并非意外所获,这都是他们本性的一种反映。对多数人来说,要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因为它自然地指向了我执或无明就是造成各种痛苦的因。

天主教的忏悔习惯已经非常接近这一点了,但仍未完全承认自己的责任。即便刚开始承认这一点,其内在效果也是一种逐渐完善的成熟、谦恭和责任感,但是假如我们依然责怪反复无常的命运安排,那么我们既没有责任感,也不谦卑、成熟。业力瑜伽的行者们以此方式看看生命后,也开始明白本性的复杂,并了解了反映在自身上的成就和弱点。在学习或要去了解这些事物时,他们也一样能得知婚姻、工作、健康状况中的困难和喜悦。痛苦可被当作一种仁慈的屏障,可防止一个人在破坏其统一性的活动中沉迷太久,而生活的磨难则被认定为给自我本性树立新力量和乐趣的好机会。因为,为了面对生活磨难而开发出的力量,永远也不可能出现在平安无事的一生中。从外表看来,我们遇到了麻烦似乎很不好,可一旦它发挥了作用,就会像宝石那样发出闪闪的光芒。所以,看看其他人的生活,我们将不再以他们的财务状况、房子大小或公众赞叹来评价其成就或满足感了。我们测量的标准将会是他们如何面对自己的处境。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公布了自己对痛苦和考验的惊讶与认可。或者,他们是否已经能从自己的兴趣中退出来,是否能在统一感和一体性中处事。认识到自我行为对所处境遇的责任后,无论好坏,业力瑜伽的行者们都会在自我与外界中找到平衡点。虽然我们是活着的生命体,可生命并不是我们的,这一点看似矛盾却很有道理。

以金钱为例,通过我们的手传递出去的钱并不是我们的,政府或统治者早已做好了所属标志。不管以聪明还是愚蠢的方式,我们都能花钱或攒钱。我们可以将它当作一种帮助他人或自己的象征,也可以将其当作毁坏自我或他人的象征。就这样,我们耗费了自己的生命能量。但是,成功或失败都取决于自己的判断,我们不得不承认自我永远不能正确理解行为或怠惰的意义。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既没有意义,也没有超出那个最终实相之外,我们任何普通人都看不到它。因此,我们的成功或失败并不是我们自己的,而属于那个实相。我们的明智之举就是成为一个无声的观察者,仔细观察各种生活景象,不受生活事件的影响而高抬自己或推翻自己。因为那个被称之为“我”的东西已经从模糊的视线中出现了。谁知道我们当前的行为是由什么产生的?又会导致什么后果呢?我们能在忍让中为实相提供的是谦逊,由此能使责任感保持稳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认识到当前的境遇就是自我的反映;即使在逆境中也能谦卑独立,这就是业力瑜伽。你可能会说,这样很好,但是我依然还是个普通人。我发现很难看到生活中的所有事件都来源于我自己的态度,不仅如此,谦卑和独立似乎也超越了我的能力范围。我该怎么办呢?我们每个人都能从目前状态中开始瑜伽之旅。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不情愿地接受以上所述的任何原则。或者,它指的也是我们内心希望能,或者已经接受了这样的原则,但却发现自己很难信守这些原则。又或者,有人既已接受了,也已从某种程度上自然地或稍加努力地信守了。发现自己处于此类情况之人提出了疑问,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业力瑜伽的行者们会做如下建议。

首先,瑜伽的原则不要求一定得信仰它,只是真实地说明了或真实或不真实的存在现象。不管它们是完全真实,还是部分真实,你的信任都没必要,因为如果你只是简单地认真观察一下自己的生活,就会发现真相不言而喻。倘若你不能从观察中找到证据,那么人类的智慧也能使你避免接受它们了。假如人们观察了也相信了,但是却依然拒绝改变自己的行为,那么他们自己的痛苦经历最终也能提供足够的能量、谦逊和勇气去改变自己;再次强调,假如这些原则就是现实的反映。如果人们发现能从一定程度上接受却又很难支配自己的任性,即便如此也不要绝望。生活中发生的事如果都是自我的反映,那么它们就是一种自觉的疗愈过程,是精神进化的自然形式。业力通常都以我们最需要的情况和环境出现在我们面前。因此,我们只有尽可能明智地应付生活中各种事务和环境,而且我们正在应对的是自我。因为我们的生活行为恰恰是一种自我启示。智者会借助于符合其本性的生活揭露自己,并体验快乐;而愚者则会用自己的痛苦展示自己的真实本性,即使他不承认这是个痛苦的教训。无论我们的条件如何,都会出现这种揭露自我的现象。不幸的是,只有智者才会从痛苦和快乐中汲取教训。愚昧的人什么也学不到,只认为自己的经历不过是命运的巧合罢了。业力瑜伽行者无论是否看到了自己那永恒的本性,都试图去解放他的肉体。

因此,假如他在冥想中看到了自己内在的永恒本性不受生活事务缠绕,不为之所动,当他达到这种存在状态时,就会保持住这种明觉的意识。假如他看到自己内在的永恒本性不受时间影响,那么他会让这种显相展现出耐心来。如果他看到自己内在的永恒本性是无私的,那么他会让执着于我的贪婪逐渐消失。以这种方式,他慢慢地开始表现出更多永恒不变的本性——不变的、无始无终的、无私的本性。他没有像某些人那样否定自我,只因为真理不证自明。很少有文学作品能像吉卜林的著作那样,能清晰地表达出这一真理,现摘录如下:如果所有人都失去理智,并归咎于你,你依然能保持冷静清醒;如果所有人都怀疑你,而你依然能信任自己并体谅他们的疑心;如果你能等待,不因此而疲倦,或者从不用谎言去应付谎言,也不用仇恨去回击仇恨,不盲目乐观,也不夸夸其谈。如果你敢于追梦且不让梦成为你的主宰;如果你乐于思考且不单以思考为目标;如果你得遇成功和不幸,并将二者等同于骗子对待;如果你能忍受自己说过的事实,被欺诈者扭曲,去诱骗愚蠢的人,或看着倾注毕生心血的东西被毁坏后,你能俯下身,用破烂不堪的工具去修复。如果你能用积累起来的无数胜利,孤注一掷地投入冒险,失败了就从头再来,并且能对自己的损失只字不提;如果你能强迫自己的心、神、力在消耗完之后依然为己所用,并且除了告诉自己“要坚持”的意愿之外,在一无所有时仍能坚持。如果你与众人交谈时依然保持美德或即便与王同行依然平易近人,如果仇敌和好友都不能加害于你,如果所有人都和你有关,但没有亲疏远近之分;如果你能把握分分秒秒的时间,不去浪费,你就拥有了一切,而且更重要的是,你将成为一个男子汉,我的儿子!因此,业力瑜伽的修行者将自己的经历当成了生命的伟大著作,为其揭开生命的奥秘,当他开始了解这些生命的秘密时,就会让自己对实相的了解进入到生活中,并改变它。因此,潜藏的秘密显现出来后,就能把我们天性中的一般特征转变成金子一样的优秀品质,如此内外合一,结合成那个真我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