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魂之光
8274200000018

第18章 刘仁堪鲜血书写“革命成功万岁”

刘仁堪(1895—1929),字鸿云,1895年出生于江西省莲花县升坊乡浯塘村。刘仁堪的父亲是个中医,生性耿直,虽不富裕,却喜欢周济穷百姓,穷人来看病,医金多少不拘,但对富家则苛刻计较,这种性格对少年的刘仁堪颇有影响。刘仁堪幼年读过私塾,稍长即跟着父亲学医。同村有个刘启沛,与刘仁堪是本家堂兄弟,家业殷实,幼时与刘仁堪同学,亦甚相得。刘仁堪父亲去世以后,因家贫无力安葬,只好到刘启沛家,商议借谷济穷,不料竟受到刘启沛的拒绝,钱没有借到,反而受了一顿奚落。这件事给了刘仁堪的刺激很大,使他开始认识到封建社会中剥削阶级唯利是图、六亲不认的残忍本质。

家乡呆不下去了,年轻的刘仁堪只好远去长沙,在长沙码头上做苦工。当时莲花在长沙的这类贫苦青年很多,收入可以维持生计。这时湖南兴起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各行各业都组织了工会,游行示威,要求资本家增加工资,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等,搞得热火朝天。这场群众运动,使刘仁堪大开眼界,提高了认识。他立即投身于这场斗争,并成为基层骨干分子之一,经常往来长沙、常德之间,担任秘密交通。

1926年春,刘仁堪回家乡莲花,开展工农运动。开始以教私塾、行医为掩护。那时刘启沛等人已是浯塘一带的大豪绅(后来担任国民党莲花县党部书记),为了揭露他压迫剥削乡民的罪行,刘仁堪组织乡里青年编演文明戏《寄生虫》《横无理》等,并亲自主演,极受群众欢迎。刘启沛恼羞成怒,千方百计阻挠,先从湖南接湘戏班来乡唱“对台戏”,后竟以武力禁止演出,乡民大哗,群起反对,刘启沛陷于孤立。接着莲花工农运动蓬勃兴起。在刘仁堪等秘密组织和宣传鼓动下,浯塘一带的农会工作搞得非常出色。1927年春,莲花县各区乡均成立了农民协会,会员达3万余名。不久,刘仁堪调到县城担任清乡委员会负责人,领导农会干部清算土豪劣绅经管的祠会庙宇公产。莲花地处偏僻之乡,封建势力异常强大,要在根本上动摇这个封建基础,阻力是可想而知的。刘仁堪不畏强暴,不怕担风险,经常在土豪劣绅的围攻中挺身而出,为贫苦农民说话,受到群众的拥护。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全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5月21日,湖南军阀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白色恐怖笼罩城乡。莲花反动豪绅以李成荫为代表,从外地组织“难民团”窜回莲花县城,疯狂镇压革命。被杀之人,被焚之屋,难以数计。

刘仁堪等负责人迁往上西山坚持斗争。形势异常恶劣,刘仁堪的老家受到敌人多次查抄,所有产业洗劫一空,亲友均受连累。妻子彭桂秀受尽折磨,服毒自尽,幸得一呕吐,将药物吐出,保全了生命。

1927年9月,秋收暴动在湘东赣西爆发。25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莲花县城,刘仁堪闻讯,与莲花同志们星夜赶赴县城,与工农革命军会合。根据当时的情况,需要培养一批地方干部,重新打开湘赣边界斗争的局面,刘仁堪等随军上山学习。

1927年11月,刘仁堪参加由毛泽东在宁冈县茅坪象山庵召开的宁冈、永新、莲花三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后,秘密回到莲花,于次年春和朱亦岳等在寒山狮形坳等地,召集党员同志传达象山庵会议精神,决定成立赤色队、开展武装斗争,并决定在各地恢复党组织的同时,筹备建立红色政权。2月,刘仁堪带陈善、黎中善、陈光明等同志到神泉一带,发展党员,组织游击队,建立苏维埃政权。在红色政权成立之前,设立办事处,刘仁堪负责党的工作。当时白色恐怖仍很严重,敌人常来骚扰,群众顾虑重重,刘仁堪日夜奔走,积极宣传,终于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6月23日龙源口大捷后,26日,红四军第二十九团分兵莲花。刘仁堪闻讯后,即率领神泉乡永坊和大湾一带的群众七八百人进城与红军会合,队伍走到浯塘,召开了一次群众大会,宣传打土豪、斗劣绅,建立红色政权的重大意义。此时恰巧有两个反动家伙在元陂洲催粮威逼群众,刘仁堪登高一呼:工农掌政权,打倒贪官污吏!愤怒的群众立刻将这两个家伙抓起来处决了。这一行动震动很大。在红军和地方党组织的推动下,各区各乡群众都起来捣毁反动政府,筹建苏维埃政权。月底,在县城万寿宫召开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莲花县苏维埃政府,选举刘仁堪为第一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在南大门洲上举行的庆祝莲花工农兵政府成立万人大会上,刘仁堪登台演说,慷慨陈词,他鼓励穷苦百姓,自己要掌握政权,要推翻压迫和剥削,要打土豪、分田地。莲花革命自此走向高潮。

1928年“八月失败”后,边界局势陡然恶化,莲花县及各圩镇为敌所占,县委及县苏政府被迫迁往山区坚持斗争。这时刘仁堪接替朱亦岳担任莲花县县委书记,率领党政机关及游击队日夜战斗在崇山峻岭,终于迫使敌人退出莲花,逐步恢复了各地的红色政权。但接着,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第三次“会剿”井冈山。为了粉碎敌人的“会剿”,从外线出击打退敌人,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于1929年1月14日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留下红五军和红四军第三十二团守山。临行前曾在宁冈召开过柏路会议,前委、特委和四、五军军委以及湘赣边界各县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党的“六大”精神,研究粉碎敌人第三次“会剿”的方针。刘仁堪参加了会议。随即回到莲花,到各地召集党员传达会议精神,并组织力量配合井冈山的反“会剿”斗争。由于当时形势紧张,各地党组织均转入地下活动,很难集中到一起。因此,刘仁堪采取巡视工作的办法。一天,刘仁堪与县妇运部长颜清正一道,来到南村坳背村,天已经黄昏了,颜清正脚痛难走,两人就在坳背一户党员家中住了下来。不料他们被叛徒出卖,落入了敌人的魔掌。

莲花县国民党县长邹兆衡听说抓住了共产党县委书记刘仁堪,非常高兴。亲自负责审问,并给刘仁堪松绑。刘仁堪对邹的劝说嗤之以鼻。他们便改用踩杠子、灌辣椒水、用烧红的铁铲烙等手段,但还是无功而返。刘仁堪任凭敌人软硬兼施,百般折磨,始终坚贞不屈。

1929年5月3日,在莲花县城南门大洲上,敌人把刘仁堪押往刑场准备斩首示众。刘仁堪见刑场有群众围观,便高声向群众喊话,痛斥国民党的反动罪行,阐述只有共产党可以救中国的道理,宣传革命必定胜利的道理。气得暴跳如雷的邹兆衡指使靖卫队用匕首割掉刘仁堪的舌头。刘仁堪不能说话了,他没有屈服,也没有倒下,而是咬紧牙关,忍着剧痛,鲜血流到地上,他便用脚指头沾着自己嘴里流出来的鲜血,在地上写下了“革命成功万岁”六个鲜红的血字,显示了革命者永不屈服的英雄气概。残忍的敌人砍下了刘仁堪的头颅,围观的群众无不流下了眼泪。刘仁堪牺牲时年仅34岁。

(撰稿蒋寒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