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魂之光
8274200000022

第22章 张世熙大节不辱

张世熙(1894—1929),又名张少西,化名王又新、豫章、刘永祥,1894年生于江西省万安县窑头乡夏坪中塘村。1922年与曾天宇等人组织“万安青年学会”,举办平民学校,出版《万安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7月任万安县委书记。大革命失败后,张世熙与曾天宇等领导和组织了万安暴动,取得胜利。1928年1月11日,建立了万安县工农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这是江西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1928年6月,受江西省委委托,张世熙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上发言,后又受邀向共产国际代表大会作了题为《万安斗争及1927年10月到1928年3月大暴动经过情形》的报告。同年12月,张世熙当选为江西省委书记。1929年12月12日,张世熙被捕并于年底惨遭杀害。

张世熙短暂的人生经历昭示了他一心向党、追求进步的历程。自青年时代到最后牺牲,张世熙不断磨砺自己,锤炼自己成为一名忠贞于革命事业的共产党员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张世熙家境清贫,在学生时代就怀有救国救民的理想。1917年,出于实业救国的良好愿望,他从南昌二中退学考入饶州省立甲种工业学校陶瓷专业。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他积极投入运动中,并开始接触《向导》《新青年》《共产党ABC》等进步书刊,受到进步思想的感染和熏陶。1922年,张世熙从饶州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万安县,在县立高等小学教书。因在五四运动时期与在北京读书的曾天宇联系过,回到家乡万安后,他与曾天宇、严安华和徐大权等人发起成立了“万安青年学会”,并创办了《万安青年》,作为宣传新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万安青年学会和《万安青年》曾受到江西党团的好评和赞扬。不久,张世熙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成为万安团组织负责人。

在张世熙等人的领导下,窑头乡在1925年成立了党小组,之后又成立了农民协会。这一时期,张世熙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宣传和发动群众。他号召乡亲们起来“打倒地主和土豪劣绅,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建立工农政权”。 由于张世熙等人的宣传和影响,极大地调动起革命群众的热情,窑头乡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当时全乡18岁至45岁的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加革命,没有报名的留下来种好田支援革命。窑头乡成为当时万安县群众革命热情最高、参加革命人数最多的地方之一。为了进一步发展和壮大革命组织,推动革命运动继续发展,张世熙和曾天宇等人筹办了“聚华书店”,发行革命书籍和进步书刊。此外,张世熙还组织了“万安儿童团”,派专人带领儿童团员到县城各处游行、呼喊口号、宣传革命主张。

1926年3月,中共万安县支部成立,张世熙任支部书记。到1927年5月,万安县党员发展到200余人,成立了中共万安县委,张世熙任县委书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江西省党部通告全省各县党部排除共产党人,8月下旬,在万安境内实行“清党运动”,对共产党员进行血腥镇压。遵照上级指示,张世熙等人退出县城,转入农村进行秘密斗争。9月中旬,张世熙到石塘乡(现枧头镇)横路村召开2万多农民参加的全县群众动员大会,号召广大群众行动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建立工农政权。至9、10月间,万安农村的东、西、北三乡都成立了红色割据政权,党领导下的农会完全掌握了全县的农村。在此基础上,万安县委成立了万安暴动行动委员会。张世熙、曾天宇和肖素明组成三人军事参谋部,把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整合成万安工农革命军,下辖5个纵队。从1927年11月至1928年1月9日,万安农军第四次终于攻下万安县城。此时,国民党江西省政府加紧从赣州、吉安调兵,攻打万安县城,张世熙率农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并在战斗中提出了“坚壁清野,敌来我退,敌走我追,敌驻我扰,敌少我攻”的作战策略。鉴于敌我力量悬殊,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县委决定主动撤离县城,辗转于万安、兴国、泰和边界与敌开展长期斗争。1928年2月,受江西省委的指派,张世熙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万安暴动的情况。6月,作为江西省的代表,他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7月12日,应共产国际之邀,张世熙赴列宁格勒向共产国际执委会作了《万安工农斗争及1927年10月到1928年3月大暴动经过情形》的报告。在这次报告中,第一次将在万安暴动中采用的“坚壁清野、敌来我退、敌走我追、敌驻我扰、敌少我攻”的二十字诀战略战术正式公之于众。回国后,张世熙作为省委特派员在饶州、景德镇等地秘密从事革命工作。10月,他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委。12月,他在江西省第二次党代会上,当选为江西省委书记。此时,革命的高潮尚未到来,国民党势力异常强大。为此,在白色恐怖中,张世熙调整斗争策略,着重建党,为将来更严酷的斗争积蓄着革命的力量,以迎接革命斗争的新高潮。张世熙在这一时期的工作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

1929年,受错误思想的影响,中共江西省委重新改组,张世熙受到排挤,他作为省委特派员重新回到景德镇工作。同年12月,由于叛徒的出卖,张世熙不幸被捕。敌人对他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但张世熙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忠贞气节,毫不畏惧,不为所动。对于叛徒的劝降,他横眉冷对,厉声斥责叛徒的无耻。当年底,张世熙惨遭敌人杀害,牺牲时年仅35岁。

(撰稿贺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