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家约瑟夫·汀特认为,能源是复杂社会的一种必需品,社会越复杂所需的能源就越多,相反就会退回石器时代。人类的社会是迄今为止最复杂的社会,它的运转全靠能源维持。复杂的社会就如同解决问题的机器。它通过配置社会的各种资源来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在最初的时候,一个社会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那些最容易解决而且又能带来最大回报的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所获得的收益相对较大,而维持整个复杂社会“机器”的努力和成本相对较小。然而,一段时间之后,社会所要解决的问题变得日益困难,解决这些问题所要付出的代价变得日益高昂,同时,解决这些问题的回报却开始减少。因此,维持整个上层阶级(包括官僚机构和专门职业)的成本就变得越来越高,让社会不堪重负。
在汀特看来,维持一个社会复杂性的最基本需求是能量。他所谓的能量包括食品供应、人力和畜力、燃料(比如木材、矿物燃料或者铀等)以及其他物质。只要能量供应充足,一个社会就可以向更复杂处发展,但一旦能量供应达到极限或者开始减少,那么社会的复杂性就将变得难以维持或者开始降低。最终,这个社会将达到一个临界点,此时,社会要解决一个问题所得到的回报不足以补偿要付出的代价,即入不敷出。例如罗马文明,罗马武力征服邻邦,然后把邻邦人民当奴隶来发展生产。可是每一次征服都伴随更大的更复杂的需求来运行整个政府机构、军队、教育、公共建设、福利等等东西。而这些最终得靠税收来实现,于是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把土地所有者逼得无路可走。而开拓疆土所得的回报无法抵偿付出的代价。从这时起,社会开始变得脆弱起来,任何一个危机或者严重问题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危机或者严重问题都可能导致文明的崩溃。
当人类开始审视当今世界,发现石油变得日益昂贵,并且寻找新的油田变得成本高昂,日益困难的时候,就会觉得汀特对石油这一人类工业文明的心脏的特殊强调似曾相识、倍感亲切。
早在1964年,俄罗斯天体物理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就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他认为人类文明的技术进步将与其国民可控制的能源总量息息相关。
纵观历史,最早人类能源的获得是钻木取火技术。太阳系所有的星球中,地球因其能够点燃火而显得独特。木材、草本植物、粪便、人类等动物的毛发——都能够燃烧。有了火种,人类用这一技术吓退其他各种试图侵犯他们的动物,或者将它们活活烧死。火照亮了人类穴居者夜晚走的路和他们要入住的漆黑洞穴,火帮助人类祖先抵挡食肉动物的袭击,火使他们在冰河时期能生存下去,火还可以让那些令人类感到害怕的动物无处藏身,极易被发现。
而人类的化石能源时代启于欧洲工业革命,这是一笔上帝给人类已经储藏了上亿年的宝贵财富。英国之所以成为持续长久的工业革命发源地,其根本原因是该国煤炭丰富、森林资源短缺,人口的能源需求增长迫使他们放弃木材、改用煤炭,而采矿抽水则最终导致了蒸汽机的出现……与此同时在“煤炭与蒸汽”、“石油与内燃机”、“电”推动下,整个世界经济、社会产生连锁式飞跃发展,世界从此正式全面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1852年波兰人依格纳茨·卢卡西维茨发明了使用更易获得的石油提取煤油的方法。次年波兰南部克洛斯诺附近开辟了第一座现代的油矿。这些发明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开来了。1861年在巴库(现阿塞拜疆共和国城市)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炼油厂。当时巴库出产世界上90%的石油。后来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为夺取巴库油田而展开的。
争夺20世纪的生存空间,就是保持对殖民地的控制——从而控制赖以生存的能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欧洲的发达国家都面临这样一个基本的共同问题。这种生死攸关的格局应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更是紧接着的二战再度爆发的根本原因。
澳大利亚学者希拉·纽曼认为,经济学家们认为由于机器的改良(而不是燃料种类及形式的日渐多样化),即便燃料资源减少,地球仍可以产出更多的能源。然而,事实却是1830年至2001年世界人均能源消耗增长了8倍。21世纪,全世界面临着石油的自然枯竭,更糟糕的是,人们无法找到一种同样有效、便捷、廉价的替代燃料。
2. 另类殖民,石油折腾世界
现代文明即将终结,这不是宗教预言、也不是阴谋者的恫吓,而是世界知名的地质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经过研究后所得出来的一致结论。所有参与研究的专业人士,连他们自己都对即将到来的石油危机感到深深的恐惧。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曾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指出,21世纪以来,各文明间的均势却在发生一些逐步的、无情的、也是根本的变化,西方社会的权力相对其他文明将继续衰弱。其衰退主要特征表现在:它的衰退跟其崛起一样,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种衰退并不是直线型的,带有间歇性和反复性;在人口与领土、经济产值和军事能力等方面控制的资源方面,相对而言正在下降。
自17世纪以来,欧美等工业强权,依靠化石能源,以蒸汽动力,然后是汽油和电力建立起了化石工业文明,并以血腥手段将其地盘由欧洲的一个角落扩张至全世界,工业文明的强势,完全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充足供应。一旦某种关键性的资源出现短缺,而技术发展又无法提供廉价的新能源替代品,整个工业文明就可能像黑洞一样从内部塌缩。而由于工业文明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可能引发社会危机,成为崩溃的导火索。当上述两种危机叠加在一起的时候,任何形式的文明都无法逃脱厄运。
可以想象这样一种情景:敌对的大国集团在石油短缺的威胁下对最后的产油国发动入侵并爆发大战,结果是两败俱伤,造成国内的不稳定和平等主义的革命,而周边的“落后势力”的侵袭,对于压迫他们的强权进行报复性的破坏,使大都市萎缩,大国解体。受到威胁的主要是经济文化发达而人口密度较低的西方国家。
就本世纪经济世界里所发生的变化而言,关键是,世界经济依靠石油能源的巨大扩张和复杂化已经发生,它不可能以这样的速度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当它达到了收益递减的转折点的时候,各种压力就会发展出来。这些压力既包括国家间的竞争,也包括国内围绕分配所产生的社会冲突。例如由国际竞争所引发的1914—1918年的世界大战,留下了一个受到削弱、饱受痛苦的欧洲,那些曾经强大的国家至今内部四分五裂,在巨大的债务重负之下踉踉跄跄。而美国也在反复性地步欧洲的后尘。
2011年初,国际能源署(IEA)首席经济学家比罗尔指出,廉价能源时代已经结束,在未来,石油的供应量不大可能赶上需求。随着世界上多数主要油田已过产油高峰期,未来5年全球可能面临灾难性的石油枯竭能源供应危机,并影响经济复苏。在这一对石油枯竭全球能源前景迄今最严厉的警告中,比罗尔指出,世界范围的石油枯竭速度已经超过了之前的预期,石油峰值出现时间至少提前十年到来。国际能源机构对全球800多家油田的调查显示,许多大型油田已经过了产能最为旺盛的黄金时期,石油产量下降速度是人们两年前预计的近两倍。
美国普利策奖得主保罗·萨洛帕克认为:“石油顶峰的后果将是无法想象的。永久性的燃料短缺将把世界经济推入漫长的大萧条。成百上千万的人将失业。农田里的拖拉机将由于没有燃料而无用武之地,造成大饥荒。没有了汽车的人们将用脚走到沃尔玛,不是去买便宜的,从半个地球外运来的‘中国制造’商品,而是从被遗弃的建筑里找点玻璃、铜丝什么的换钱。”
中东人之所以富得流油,只是因为他们手中握有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也就是说他们是坐在金矿上。在石油被广泛应用之前,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之一,石油美元填满了中东人的口袋。
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人民却没有这份幸运,他们得靠辛勤劳作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这还得要他们出生在英国、法国这样好的高福利国家,而如果他们出生在非洲这样的贫穷地区,他们可能天天食不果腹。这些贫穷的人民会如何想、又如何做呢?他们的未来在哪里呢?
所有的石油生产都遵循一个钟形曲线,当一个新油田被发现的时候,起初,产量很低,因为用来大规模开采的机器设备还没有装好。逐渐地,设备的规模逐渐扩大,被开发的油井越来越多,石油产量也跟着迅速上升。到了一定时间以后,产量增加的速度就开始减缓,直到完全停止。然后石油产量就开始无法逆转的下降。慢慢地,即使再挖油井、使用更发达的技术也无法抽取更多的石油。这个过程一直到抽取、运输、加工石油总计耗费的能量超过了采出的石油能量时才停止。到了此时,已经不值得再继续开发该油田了。这个曲线对于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上的石油产量都成立。因为国家、世界的石油产量是由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油田产量累加起来的。这个著名的定律是1953年美国地质学家金·哈伯特发现的。早在1953年,金·哈伯特就推断,美国石油出产将于1969年左右达到顶峰,之后就会一直下降。1970年,他所预见的情况真的发生了,一直到今天,石油专家把这种情形叫“哈伯特顶点”或“石油顶峰”。其他的产油国家,如法国在1988年、英国在1999年等等,也陆续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虽然油价自2001年以来翻了一番,石油公司用于探勘的总预算只增加了一点点;虽然美国的炼油厂都在满负荷生产,但是自从1976年以来,美国没有建造一座新的炼油厂;世界上的每一条油轮行程都排得满满的,但是新油轮建造的速度还不及旧油轮报废的速度。
没有哪个石油公司会建更多的工厂来炼越来越少的石油。石油公司不光在缩减产量,最近几年还在疯狂地互相兼并。每当一个行业开始萎缩、衰落的时候,行业里的大公司就会趁机收购资产比自己弱小的竞争对手,以期成为“最后一个站着的人”。
勘探公司已经把地球翻了个遍。全球每年新发现的石油总量在1962年达到顶峰,之后就一直下降,到最近几年,几乎没有什么新的大油田被发现。
目前世界石油的实际储备量也会对这个问题产生影响。而以往的一些针对石油储量居世界前四位的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和科威特)的调查让人怀疑,已知的统计数字到底有多少可信度。据说,科威特的实际石油储量其实只有官方报告的一半。
2011年初,《维基解密》公布的美国外交电报显示,全球第一石油出口国——沙特夸大其石油储存量近四成,而实际石油产量根本不足以遏制全球油价飙升,美国担心全球石油产能或于2012年初就会见顶。
美国驻利雅得大使馆在2007年至2009年致华盛顿总统府的电邮显示,美国驻沙特总领事在2007年11月曾会见沙特石油大鳄Aramco开采部前主管侯赛尼,当时侯赛尼向总领事表示,沙特阿拉伯向外声称原油储存量为7160亿桶,其实夸大其词,实际只有4160亿桶,显示沙特的石油储存量可能不足以压抑国际油价的上升。
侯赛尼认为,沙特的产油量可能在10年内达到每天1200万桶,但在此之前,全球可能在2012年遭遇石油峰值,届时全球原油生产能力在达到巅峰后,会逐渐下滑。
侯赛尼认为,世界12000亿桶的石油储量中,有3000亿属于虚估,即属于可能存在,属于开采成本过大或者现有技术无法开采的资源。比如在北极、在深海、在油页岩中。问题是,要把这种非传统石油提炼成燃油,成本非常高,对环境的破坏也非常大。这些资源要被利用,一个前提就是油价进一步大幅度地上涨。
无论如何,科学家的共识一直认为:石油顶峰或者已经来临,也可能在未来10年至15年到来。国际能源分析家马修·西蒙斯分析认为,沙特90%的石油产量是来自七个大型油田,这些油田全都正在老化,但它们仍然继续生产沙特90%的石油量……这些油田能够十年如一日地维持如此高的产量,全靠工程师们向地下注入大量的水,以保持地下油田的高压。当注水方法再也行不通的时候,石油产量将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突然下降。通过他的审慎研究,西蒙斯已经有力地证明了——因为沙特的大型油田已出现问题,全球的能源局势将突如其来地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