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不设限
8314600000005

第5章 如果没有得到奇迹,就成为一个奇迹(4)

“生命没有巧合,”我说道,“每次呼吸、每个步伐,都是上帝的旨意。这个房间里有另一个男孩同样没手没脚,这并不是巧合。”

丹尼尔在我说话时开心地笑了起来,吸引住教堂里每个人的目光。当丹尼尔的父亲扶着他,让他直立地和我并排在一起时,会众陷入沉默。有着共同困境的年轻男子和小婴孩,他们正彼此微笑相对,此情此景让教堂里出现了啜泣和吸鼻水的声音。

我不是很容易哭的人,但是当周围的人都涕泗纵横时,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来。记得那晚回到家,我不发一语,一直想着那个小男孩,想着他一定也体会到了我在那个年纪曾有过的感受。我还想到,当他慢慢意识到自己的状况,当他遇到我经历过的残酷行为和排斥时,会有什么感觉?我为他可能会承受的痛苦感到难过,但后来想到我和我的父母可以帮助他减轻负担,甚至为他带来希望,就觉得很振奋。

我等不及要告诉父母这件事,因为我知道他们一定也很想认识这个男孩,为他和他的父母带来希望。爸爸和妈妈在没有任何指引的状况下经历了许多事,我知道他们会非常感谢能有机会帮助这个家庭。

上帝真的对我有所计划

这真是超现实、令人惊奇的一刻。我说不出话来(这很罕见),而当丹尼尔抬头看着我时,我的心都融化了。我想起我小时候从没见过像自己这样的人,所以很想知道不是只有我这样,很想知道我和地球上的其他人并无不同。我觉得没有人可以理解我所经历的,也没人能体会我的痛苦或孤独。

回想起小时候,当我知道自己跟别人真的很不一样时,我承受了极大的痛苦;当别人嘲笑我、躲开我时,痛苦更上一层楼。然而此刻与丹尼尔在一起,我感受到上帝无限的仁慈、荣光和力量,而跟这些仁慈、荣光和力量相比,我所受的痛苦根本不算什么。

我当然不希望自己生理上的障碍出现在任何人身上,所以我为丹尼尔感到悲伤。然而我也明白,上帝把这个小男孩带来给我,是为了让我减轻他的负担。上帝仿佛对我眨了眨眼,说:“看到没?我对你真的有所计划了。”

我受到鼓舞

当然不是对每件事我都有答案。我不知道你所面对的特定痛苦或难关;我缺手少脚地来到这个世界,却从未体验过被虐待或忽视的感受;我不必应付家庭破碎的问题,从未失去双亲或手足。有很多更糟糕的事我都没经历过,我确定我在很多方面都比许多人如意。

当我看见丹尼尔在教堂的人群之中被举起,那真是改变我生命的一刻,因为我知道自己已成为那个我所祈求的奇迹。上帝没有给我那样的奇迹,但他把我变成奇迹,给了丹尼尔。

遇见丹尼尔时,我24岁。那天稍晚,他的妈妈派蒂抱住我,说自己仿佛走进未来,拥抱着已经长大的儿子。

“你一定不知道,我一直向上帝祷告,请他给我一个神迹,让我知道他没有忘了我和我的儿子。”她说着,“你是奇迹,你就是我们的奇迹。”

那一天,我父母正在从澳大利亚来美国的路上,那是他们在我一年前移居美国后第一次来访。几天后,父母和丹尼尔及他的父母见了面—你应该想象得到,他们有聊不完的话题。

克里斯和派蒂认为我是丹尼尔的祝福,而我父母是他们更大的祝福。谁比我父母更适合指引他们如何养育一个没手没脚的孩子?我们能为丹尼尔的家人带来的不只是希望,更是明确的证据,证明丹尼尔可以过相当正常的生活,而且他也会找到注定要与人分享的福分。

我们很有福气,可以跟他们分享经验、鼓舞他们,向他们证明没有四肢依然可以活得毫不受限。

同时,精力充沛的丹尼尔也是我的祝福,因着他所拥有的能量和喜悦,他带给我的远远超过我给他的。这是另一个完全在我意料之外的回报。

奉献自己,会得到最大的回报

因为生病,海伦·凯勒在两岁前就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但她很努力,成了世界知名的作家、演说家和社会活动者。这位伟大的女性曾说,真正的快乐来自“忠于一个有价值的目标”。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对我来说,这意味着忠于自己的天赋,让天赋发展,并和他人分享,然后从中获得喜悦;也意味着不再追求自我满足,而是去追寻意义与圆满。

当你奉献出自己,会得到最大的回报。这表示要去改善别人的生活、参与某件无私的事、创造正向的改变。你不必成为德蕾莎修女才能做到这些,就算你是个“残缺的人”,也可以产生影响力。请看这位在“没有四肢的人生”网站上留言的年轻女孩怎么说的吧。

亲爱的力克:

哇,我不知道怎么开场耶,我想还是从自我介绍开始好了。我今年16岁,之所以写信给你,是因为你的DVD—《我和世界不一样》为我的人生和复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我说的“复原”,指的是我正从饮食失调,也就是厌食症当中逐渐康复。去年以来,我多次进出疗养中心,状况很糟。最近,我刚从一家位于加州的疗养所出院,我就是在那里看了你的DVD。我从未感觉如此被鼓舞、如此积极,你真的让我很惊讶。

你的一切都这么棒、这么正面,从你口中说出的每个字都对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这辈子从未如此感恩。有好几次,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已走到尽头,但现在我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个目的,也明白人应该尊重自己本来的样子。

说实在的,对于你的DVD所带给我的鼓励,我怎么谢你都不够。我期待有一天可以见到你,希望在我死之前可以实现这个梦想。你具备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棒的人格特质—你让我开心大笑(这对复原中的人是很难得的)。

因为你,我现在坚强多了,也逐渐意识到自己是谁,不再那么在意别人怎么想我,也不再老是贬低自己了。你教会我如何把负面事物转为正面,谢谢你拯救了我的人生,让我的生命转了一个弯。我真是太感谢你了—你是我的英雄!

请尽量使用我吧

我收到过很多类似的信,真的非常感恩。对于童年时期十分沮丧的我来说,这种状况真的很奇特,因为那时我觉得我连享受自己的生命都谈不上,更别提帮助别人享受他们的生命。你或许还在追寻生命的意义,但我认为如果服务他人,你就能获得满足—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好好运用自己的才华、知识,让他人受惠,而不只是拿来赚钱吧。

在今日的世界,即使大家都十分清楚,物质上的成就并不代表心灵上的满足,但我们仍须一再被提醒:圆满的人生与拥有财物没有关系。人们会试图用各种奇怪的方法得到满足感:喝酒、嗑药麻痹自己;扭曲身体以迎合某些霸道的“美”的标准;一辈子拼命工作,以求达到成功的巅峰,但这种成功往往一瞬间就会毫不留情地离去。大部分有智慧的人都知道恒久的幸福没有捷径,如果你把宝押在短暂的快乐上,就只能得到短暂的满足。你付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廉价的刺激得来容易,但是今天还在,明天就消失了。

生命的重点不是拥有,而是存在。你可以用钱能买到的所有东西把自己团团围住,但你依然会是最可悲的人。我认识一些四肢健全且身材完美的人,他们的快乐却不及我的一半。四处旅行时,我在孟买贫民窟和非洲孤儿院里看到的喜乐,老实说,比我在那些管理森严的高档社区和价值几百万美元的豪宅里看到的还要多。

为什么会这样?

当你的天赋与热情找到交集,全然发挥时,你会获得满足。请认清速食般的自我满足的真面目,抗拒物质世界的诱惑,例如豪宅、最炫的衣着,或最热门的车款。“如果我有……就会很快乐”症候群是个大骗局,如果你只在物质事物上寻找快乐,那么东西再多也不够。

不要把注意力全部放在物质上,要看看生命的所有层面,向内观看。

当我还是个小男孩时,我常常在想,如果上帝给我双手双脚,那我从此以后一定可以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这种想法不算自私吧,毕竟手脚是“基本配备”呀。不过就像你知道的,没有这些附件,我发现自己也可以很快乐、很满足。

丹尼尔让我再次确认这件事,和他们一家人接触的经验提醒了我,我为何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父母一到加州,我们就一起去丹尼尔家拜访。我和父母花了好几个小时跟他的父母聊天,交流彼此的生活经验,也提到丹尼尔未来会碰到的事,以及过往我们是怎么处理的。

就从那时开始,我们之间建立了坚固的联结,直到今天。

一年后,我们再次碰面,丹尼尔的父母提到,医生觉得他还没准备好拥有一部像我的一样的特制轮椅。

“怎么会?”我问,“我也是在丹尼尔这个年纪就开始自己操作轮椅的呀。”

为了证明我的论点,我跳下轮椅,让丹尼尔坐上来,他的小左脚恰好能配合那支操纵杆。他爱死了,操作得很棒呢!

就因为有我们在那里,丹尼尔才有机会向他父母证明他可以操控特制轮椅—这是我知道我能通过自身经验带给他的许多协助之一。可以为丹尼尔带路,我真是有说不出的激动。

那天,我们给了丹尼尔一件珍贵的礼物,但他给我的回馈更棒—他的喜悦让我感受到无可比拟的充实圆满。不是豪华轿车,也不是大宅邸,没有什么东西比与上帝同行,实现他对我们的人生计划更棒的了。

礼物还在继续送出去。后来又去拜访丹尼尔一家人时,父母提到以前很担心我会因为没手没脚浮不起来,而溺死在浴缸里,所以当我还是个婴儿时,他们帮我洗澡时就会非常小心。但是,等我大一点,爸爸会在水中轻柔地托住我,让我知道其实我浮得起来。久而久之,我变得愈来愈有自信和冒险精神,还发现只要在肺里保留一些空气,我就能很轻易地浮在水面上。我甚至学会了利用小左脚帮助自己在水中前进,就像推进器一样。想象一下,当我父母看到我在水里面会有多惊恐,而我变成一个看到泳池就要跳进去的游泳狂,又让他们有多诧异了。

我们后来很高兴地知道,丹尼尔开始学讲话时,最先说出的几句话之一就是:“像力克一样游泳!”现在,他也成了游泳狂,这真是太棒了。看到丹尼尔从我的经验中受益,赋予了我的生命更深刻的意义。就算我的故事没有打动其他任何人,但有了丹尼尔这一句“像力克一样游泳”,也足以让我人生所经历的一切苦难变得值得。

认清你生命的目的是最重要的事,而且我向你保证,你肯定也可以有所贡献。或许现在还看不出那是什么,但你要知道,如果没有什么可贡献,你就不会出现在这个地球上。

我十分确定上帝不会制造错误,但他会创造奇迹。我是一个,你也是。

[1]You Tube,世界上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

[2]《圣经·罗马书》第8章第28节。

[3]上过神学院,有牧师资格,但未专职当牧师,而是另有其他工作,不过平常也会四处宣教或讲道。

[4]Dr.Spock,著名的美国小儿科医师,权威育婴宝典作家。

[5]《圣经·耶利米书》第29章第1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