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40岁以后的健康生活女性篇
8317100000073

第73章 女阴瘙痒症的防治

俗话说“痒比痛还难受”,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女阴瘙痒症常有难言之苦。不少人羞于就医,使病程拖长,症状拖重,久而久之,成了顽固性瘙痒,影响身体和精神上的健康,成为生活中的一种痛苦。

引发女阴瘙痒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年以上的妇女发病较多。患有外阴炎、尿粪瘘、药物过敏、应用橡皮或塑料月经带等,均可引起女阴瘙痒。有蛲虫病、外阴湿疹、糖尿病、贫血、肝脏疾病等的人,也常常有外阴瘙痒症。绝经期妇女,由于内分泌障碍,发生外阴干燥,亦能引起瘙痒。还有精神因素、维生素缺乏、霉菌感染等原因。

女阴瘙痒症是一种症状。发痒部位大多发生在阴蒂和小阴唇附近,亦可累及大阴唇、会阴或肛门附近。常为阵发性,也可呈现持续瘙痒。一般日轻夜重,长期瘙痒可导致破溃、红肿并继发感染。局部皮肤变得粗糙、增厚及发硬。症状严重时,可影响工作和休息。

预防

预防要点在于局部清洁,讲究经期卫生,内裤要宽大,选用柔软的棉织品。局部禁止瘙抓,禁用热水烫洗。无继发感染时,不宜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忌酒及辛辣食物。

治疗

维生素A、维生素C和叶酸片有助于恢复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可适当选用。严重瘙痒不能入睡者,可口服镇静剂及抗组织胺类药物。局部用5%樟脑霜、10%氧化锌软膏、冰硼散油膏、2%苯海拉明霜、0.1%乙酚油膏,均有润肤止痒作用。也可用茵陈、苦参、土槿皮、薄荷各15克煎液坐浴,或用淡花椒盐水清洗外阴。

当然,治疗要从根除引起瘙痒的局部及全身因素着手,并遵照医嘱进行对症治疗,切忌私自乱用药物。

子宫脱垂的治疗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外,称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可由分娩、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或长期从事蹲、站工作,迫使腹压增高而引起。子宫脱垂也可发生于晚年或绝经期后的妇女,这是因为年老,子宫支持组织萎缩和缺乏张力的缘故。健康水平下降、身体虚弱也可以发生子宫脱垂。先天性盆腔底部组织发育异常的妇女,即使年轻、未婚、未孕,子宫脱垂也可发生。

子宫脱垂可根据轻重不同而分为Ⅲ度:子宫向下移,子宫颈外口虽然已低于坐骨棘水平,但仍在阴道内,称为Ⅰ度;子宫颈脱出阴道口外,子宫体仍在阴道内,称为Ⅱ度;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外,称为Ⅲ度。

子宫脱垂可引起腰酸和小腹下坠感,在行走和劳累时加重。病情较重时,自觉似有块状物从阴道脱出。久站、咳嗽、排便、下蹲同样会引起子宫脱出。卧床休息后回缩变小。随着病情发展,脱出的块状物常逐渐增大,休息后也不再回缩,必须用手推纳。最后,甚至一站立起来,就可发生脱出。脱出的子宫颈由于长期暴露在外,受到摩擦而发生肿大,易破损感染而产生溃疡,分泌脓样或血样液体。子宫脱垂常会使膀胱变位和受压而发生尿频,或排尿困难,甚至引起尿失禁或尿潴留。子宫脱垂后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子宫发生郁血,往往会引起月经过多。

保持外阴清洁是简单而又最基本的治疗。用温水坐浴可以改善会阴及盆腔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脱出子宫的复位。注意大便通畅,积极治疗慢性咳嗽,改变工作体位,减轻体力劳动,除去增加腹压的各种原因,则有利于预防和减轻子宫脱垂的程度。体质虚弱者,要适当增加营养,加强体质锻炼,特别要坚持经常性肛提肌的锻炼(紧缩肛门),对轻度子宫脱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如配合胸膝卧位作肛提肌收缩锻炼,效果会更好。

治疗子宫脱垂的方法很多。安放子宫托是比较简便有效的方法,但要在医师指导下选用,并根据医嘱,使用期间要定期去医院复查。还可采用针灸、中药外用或内服等治疗。严重子宫脱垂伴感染者,应经抗感染治疗后行手术治疗。

女阴白斑的治疗

女阴白斑是指局部皮肤有非典型性增生,具有癌前病变性质的一种外阴营养障碍疾病,或称外阴白色病变。

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外阴局部奇痒,受到长期机械性的不良刺激,使外阴皮肤变得粗糙、增厚、发白、干燥、丧失弹性,常伴有皲裂和溃疡而引起疼痛。或由于机体免疫机能下降,局部发生营养障碍所引起。有的因此而思想负担较大,思前想后,精神萎靡不振。

据临床统计,女阴白斑,其癌变率约为10%,所以要引起充分重视。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乐观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要观察,必要时取活体组织检查,以及早发现癌变。女阴白斑的防治与女阴瘙痒症相同。

崩漏的治疗

崩漏是指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一般以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尽的为“漏”。

其病因有血瘀、脾虚和肾虚。血瘀多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或挟外感,或挟内伤,瘀血内阻,恶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而致崩漏。脾虚因素体脾虚,或忧思不解,或饮食劳倦,损伤脾气,气虚下陷,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致成崩漏。肾虚因素体肾气不足,或因早婚、房劳、多产伤肾,以致封藏不固,冲任失摄,成为崩漏。

崩漏血热型的治疗

崩漏血热型临床表现为阴道突然大量下血,或淋漓日久,血色深红,口干喜饮,头晕面赤,烦躁不寐,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以清热凉血,固经涩血。药物如:生地、地骨皮、炙皂板、牡蛎粉、阿胶、黄岑、藕节、棕榈炭、炒山栀子、地榆、沙参、麦冬、甘草。

崩漏血瘀型的治疗

崩漏血瘀型的临床表现为出血淋漓不断,或突然下血量多,挟有瘀块,小腹疼痛,拒按,瘀块排出后则疼痛减轻,舌质暗红,或舌尖边有瘀点,脉弦紧。

治以活血祛瘀。方用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药物如: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炒蒲黄、五灵脂、三七粉、茜草炭、阿胶。

崩漏脾虚型的治疗

崩漏脾虚型的临床表现为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色淡质薄,面色苍白,身体倦怠,四肢不温,气短懒言,胸闷纳呆,大便溏薄,苔薄润或腻,脉细弱。

治以益气固本,养血止血。方用固本止崩汤加减。药物如:熟地、白术、黄芪、黑姜、党参、升麻、山药。

崩漏肾虚型的治疗

崩漏肾虚的临床表现为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头晕目眩,耳鸣,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腰痛,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肾阴虚。若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断,色淡红,精神萎靡,头目虚眩,畏寒肢冷,面色晦暗,尿频而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沉等肾阳虚。

治以肾阴虚滋肾固阴;肾阳虚温肾止血。方用肾阴虚用左归丸加减;肾阳虚用右归丸加减。药物如:肾阴虚用熟地、山药、枸子、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女贞子、旱莲草;肾阳虚用熟地、山药、山茱萸、杞子、杜仲、菟丝子、鹿角胶、附子、黄芪、赤石脂、禹余粮。

爱滋病的临床表现

爱滋病,即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爱滋病病毒的病原体是属于一个特别家族,即人类萎缩性病毒家族,为一种还原性病毒。文献中常用的名称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AV);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Ⅲ或人类T细胞亲和病毒—Ⅲ(HTLV-Ⅲ);爱滋病相关病毒(ARW);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86年7月25日发表的每周公报,爱滋病应称为“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IV)。

传播途径

爱滋病以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条件性感染(即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缺乏对微生物,包括寄生于人体内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的微生物以及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抵抗力,在某种偶然机会感染的某种疾病)和某些罕见癌瘤为特征,成人及儿童均可受累,主要通过性生殖道以及输入带有病毒的血液及其制品而传播。

爱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中,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唾液及眼泪等,因此,病毒也就可以通过这些体液的交换而传播。主要的传染方式为性生活、输血及其制品以及直接由感染的母亲传给婴儿。

感染类型

依据爱滋病病毒的感染程度和临床表现的轻重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1.爱滋病毒感染包括无症状的健康带病毒者,或仅有轻度急性期临床症状的患者。

2.爱滋病相关症候群与慢性淋巴结病综合症病人表现为轻度的免疫功能低下,以及与此相应的临床症状。

3.爱滋病病人的免疫功能严重受到破坏,各种条件感染及某些癌瘤乘虚而入,临床表现多样,复杂而严重,患者大多在2年内死于卡波济肉瘤或卡氏肺囊虫肺炎,其病死率可高达70%~80%。

临床表现

最初阶段约20%的爱滋病毒感染者,于感染后2-6周内发生急性期症状,其临床表现与许多其他病毒感染相似,尤其酷似于疱疹病毒群所引发的症状。患者通常表现为单核细胞综合症:发热,体温可波动于38℃~40℃,颈部及腋窝淋巴结肿大,全身出现地图样红色皮疹。这些症状持续10余天后自然消失。约于病毒入侵3个月后,人体内开始出现抗爱滋病毒抗体,此时,血清学试验呈阳性反应。

早期阶段入侵后6个月至5年间,约1/3的病人出现新症状,往往具有慢性病态表现,包括慢性淋巴结病综合症和爱滋病相关症候群。

慢性淋巴结病综合症临床表现特征是,淋巴结明显肿大且呈全身性分布。患者颈部与腋窝的淋巴结明显地逐渐增大,直径通常超过1厘米。同时,全身其他部位淋巴结也明显增大。这些肿大的淋巴结具有质地硬、体积大、数量多、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爱滋病相关症候群临床表现为,患者多具有轻度免疫功能损害,并出现与之相应的一系列症状。首先,患者易受某些病毒的入侵,导致单纯疱疹与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也易招致各种霉菌感染,表现为面部、皮肤、指甲与口腔的霉菌病,如鹅口疮等等。患者还可出现其他一些更为严重的感染症状,如全身不适,发热,体温在38℃以上且持续数周;体重减轻,可减少10%;盗汗,以致必须更换被单与褥单,甚至出现一些由自身免疫现象所导致的症状,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因肢端血管阻塞而出现的手指发冷发白现象等等。

隐性乳腺癌的防治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妇科肿瘤中,它的发病率占第2位。乳腺癌早期在患乳中能触到无痛性的、单个、边缘模糊、活动度小的肿块,有的还可能乳头溢液、乳头内陷、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变等症状。如果发现腋窝有肿大的淋巴结,表明癌肿已转移。然而,也有些病人乳房内并没有肿块,而以腋窝淋巴结转移性肿块为首发症状,这种乳癌,医学上叫作“隐性乳腺癌”。

隐性乳腺癌的发病年龄和普通乳腺癌一样,以40岁前后为最高。其中45~49岁和60~69岁的年龄段为最多。这说明它的发病与女性体内的性激素变化明显有关。此外,还与有无乳癌家族史、乳腺良性病变史和患过对侧乳癌、高龄又未曾生育等因素有关。

隐性乳腺癌的病程较长,尤其是临床前期可占整个病程的2/3时间。本病既没有像普通乳腺癌那样,在乳腺表面可触及肿块,也不伴有乳头内陷、溢液及橘皮样变等典型症状,因而容易被误诊、漏诊,一经临床诊断,多数有淋巴结或血行性转移,往往为时已晚。

由淋巴管和淋巴结组成的淋巴系统,是人体的“坚强卫士”。当器官发生炎症或癌肿时,常沿着淋巴管蔓延或转移。这时,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就将细菌或肿瘤细胞首先截留在局部淋巴结内,这种防御机能对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例如,上肢或上胸部的急慢性感染(包括急性病变)或造血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均可引起相应部位的腋下淋巴结肿大,其中约有10%的腋窝淋巴结肿大属于转移性癌。而在腋窝转移癌中,最常见的是乳腺癌的转移。这是因为乳腺的淋巴网相当丰富,大部分淋巴液汇入腋窝淋巴结。乳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多以腋窝淋巴结为首站。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常能表示乳腺癌预后的好坏。

隐性乳腺癌比一般乳腺癌的浸润能力强,早期即可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而乳房仍无肿块波及。若作乳房的X线摄片、红外线透照、针吸细胞学检查等,阳性率也不高,诊断取证比较困难。

因此,对腋窝孤立性肿块为首发症状的女性病人,不论其乳房内有无肿块,均应高度警惕隐性乳腺癌的可能,并首先对腋窝肿大的淋巴结进行活组织检查。

在有条件的医院,对活检肿块进行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分析及组织化学检查,更有助于诊断。如能将切除的肿块进行雌激素受体测定,不但有助于诊断,而且能够指导治疗。

对腋窝孤立性肿块为首发症状的中年妇女,还应对全身各系统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例如采用拍胸片、钡餐透视B超、CT、核磁共振等项检查,特别要注意排除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的肿瘤,对原发于腋窝的淋巴瘤、汗腺瘤也要排除。要是全身各系统均未发现乳腺以外确切的原发病灶,隐性乳腺癌的诊断则可基本成立。

其实,既然隐性乳腺癌的乳腺有病理性改变,就一定会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只不过这种表现比较隐匿不易被人们发现。临床上也发现,乳房无肿块而仅有局限性腺体增厚的人,有8%~19%发生或隐藏着前期癌变。因此,还要特别注意可触及的、增厚的、边界不清楚的腺体,尤其是增厚腺体呈进行性增大时,更不可麻痹大意。

一般说来,隐性乳腺癌预后较好,明显优于乳内有肿块且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癌肿。但是,由于本病对生命有较大威胁,因此,当发现妇女腋窝有持续存在或进行性增大的无痛性肿块时,应高度警惕隐性乳腺癌的可能,并及时作进一步的详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