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独妻策,倾城花嫁
8320700001025

第1025章 知己

温彩凝眉细想,好一阵儿才忆起这么个人。“她原是明河县武知县的外甥女,早前因身世不详落选,后来是武太太出面打点,才给了她展示才艺的机会,最后入选进宫。”

“此女自请做了周良娣的侍女,文秀娘无论才貌还是性子都属上乘,现在是周良娣身边最得力的女官。早前没有显露出来,周良娣奉皇后懿旨打理太子宫,因在小月中,便由这文秀娘代为打理,竟是处处行事得体。”慕容顿了一下,“早前她要入宫,我们都以为她是为了荣华富贵,可现下瞧来,我们都瞧错了。她入宫,是为了报答武知县夫妇的养育之恩,因她之故,武知县被提到钱塘任知州一职。”

太子早前以为这是周良娣给他预备的侍寝宫娥,只待有了事实,便赏她一个侍妾名分,不想文秀娘却颇是畏惧,反而实情以告“奴婢只愿随侍周良娣左右,等到二十五岁时便出宫与家人相聚……”

太子诧异,以为她玩花样,甚至觉得此女心机深沉,与周良娣一说,周良娣道:“她原是姑苏入选的美人,因看到美人间尔虞我诈,寒了心,求我瞧在同乡情分上,让我收她做侍女。我想着陪我入宫的丫头笨拙,而她行事沉稳,便与皇后娘娘讨要了她。”

周良娣一入太子宫便是良媛,照理在她嫁入太子宫前,是可以再讨几个宫人服侍的,而文秀娘便是其间的宫娥之一。

温彩不解地道:“你到底想说甚?”

“太子妃打理后宅为甚不及周良娣?”

温彩凝了片刻,“差别就在太子妃身边没有文秀娘这样的女官。”

“文秀娘此女很不简单,她没争宠夺爱的野心,短短时日,却又能助周良娣收伏太子后宅的众姬妾,恩威并济,那些几月方见太子一次的能按例见到太子,太子宫更是真正做到了雨露均沾。这是她的功,可她却并不贪功,全归到周良娣身上。

周良娣才华横溢,却又能有识人之明,听闻她身边的太监、宫娥个个都各有本事。在这一点上,优胜于太子妃。现下,她又将有孕姬妾的院内特设小厨房,备专用厨娘,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温彩垂眸,吃着鲜果,“你要我学什么?”

学周良娣,这不可能,慕容恒的后宅只得她一人。

慕容恒直言不讳:“学周良娣的识人之明,学文秀娘打理后宅之法,你若愿意,下次你随我去太子宫。”

温彩娇笑起来,“我也很想见周良娣。”

慕容恒脸上微红,太子的确替周良娣传话“周良娣很想见见雍王妃,对她的书法更是赞不绝口。”

温彩道:“你有事瞒我?”

“不是,我确有让你与她们学习之意,但更多的还是周良娣很挂念你,想与你一见。”

兜绕了一大圈,这话才最重要的。

“你担心我拒绝么,所以才说这么多?”

因慕容恒在太子宫被算计的事,温彩便不允慕容恒再去,便是她也说不想去太子宫的话。

“我应了。不过,待胎儿满了三月之后,我方能随你去太子宫。”她顿了一会儿,“好些日子没听你提顾、宋、齐三家的事。”

慕容恒坐在榻前,低声道:“何瞻失手杀人,从军西北,原是要秋后问斩,何太太散尽家财方才改了个从军西北。她想如早前一样,让宋家松口,可因她告齐家讹人之事后,齐家定要何瞻以命抵命。”

温彩满是疑惑,许多地方都让她想不明白:“齐乾是如何死的?”

“爬树上掏鸟窝失手摔死的!是在怡红院发生命案前的两天清晨。”他微微一笑,“死后,其尸体被藏在齐府地下冰窖之中,与何家公堂对簿时,他们方才提前交出了真正的尸体。因冰藏过几日,大理寺仵作推断出的死亡时间恰巧正是怡红院那天夜里的时辰,故而由此推断,他确实是何瞻失手所杀。”

温彩道:“那宋家一定有精通此类的高手。”

“此人是宋珀手下的一位校尉,事成之后,宋珀将庶妹配他为妻。”

如此,也有解释得通了,有人精通此道,宋齐两家自然如鱼得水,便是顾家也因一个诬陷、胡闹、夜撞齐府等过被御史弹劾,近来弹劾的奏折如雪花一般堆积在皇帝的龙案上。

三顺儿、四财坐在花厅的地上玩着骰子。

二安子垂手侍立在侧,见慕容恒神色有异,大声道:“你们俩回屋玩儿去,这里不用你们侍候。”

两人起身,三顺儿忙道:“安管事,我们再不敢了。”

“侍候的时候还玩骰子,下不为例。回屋玩儿去。”

两人应答一声,退出花厅。

慕容恒道:“我的想法与父皇相比,到底还是略显稚嫩。”

温彩静默听着。

“我想三派鼎立互为制肘,父皇想顺其发展。他要将荣安候赶回南安。”

顾家原就是南安的大族,因太子来到京城。

那么多弹劾顾谦的奏折绝不会是偶然,指定是群臣们得到了某种暗示,而大皇子又一意想打压太子势力为早前的几次失误出口恶气,这才有了如雪花一般的弹劾奏章。

今日,太子慕容恪就这事询问过慕容恒的意见。

“四弟,顺郡王一派反击,弹劾大舅父的折子都是他的人上的。”

但,慕容恒却从中看到了皇帝示意后的结果。

光是顺郡王弹劾,不会有这等势头。其间有人挖出顾谦入京后,低价强卖良田、店铺的事。

慕容恒道:“太子皇兄可想过一件事?”

“四弟但讲无妨。”

慕容恒正色道:“先帝时期,外戚干政,先帝甚至迟迟不能定下满意的皇子为储君。后,若非父皇英明睿智,使计瓦解外戚势力,打败陈王,便没有今日的太平盛世。父皇深晓外戚之患,他登基以来,虽让周、冷两家封候晋爵,却从不会给他们太大的权势。

太子皇兄,我隐隐觉得,父皇在为你担心了,他在担心你太过依仗顾国舅,他担心有朝一日重蹈先帝时外戚干政的混乱局势。你可想过,若真是顺郡王一派针对于你,那些一惯保持中立的臣子为何也要递折弹劾……”

慕容恪一惊,“你是说……他们是受了父皇之意才弹劾大舅父的。”

“父皇老了,而他心中最看重的是皇后与你,可你们俩都太过仰仗顾家,这让父皇不安。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以来,父皇不同意顾国舅担任要职的原因,他不能容许外戚太强。皇兄是顾家养大的,若顾家真做下出格之事,你又当如何?”

“不会的,我相信大舅父。”

“皇兄,你且三思吧。”慕容恒抱拳,与往常一样告辞离开了太子宫。

他相信,自己今天说了那些话,慕容恪一定会细细琢磨。

如若慕容恪聪明,要保顾家,就会建议顾谦离京,退守南安。这对于入京几年的顾谦许有不甘,但这何偿不是保全之法。

温彩静默地听着慕容恒讲话,她也在思索,其实对于如此繁复的朝政,她并不能听懂,但她知道,这一次慕容恒又算计失误,不是算计旁人失误,而是再一次错估了皇帝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