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独妻策,倾城花嫁
8320700001048

第1048章 探舅(2)

温彩霸道地用两根手指封住他的唇,摇头娇嗔道:“不许问为什么,你去找了带回来,待你归来,一切都明了。你弄来给我就是,就当是你送我的礼物,可好?”

她不想说原因,他便不问,宠溺一笑:“好,我给你弄两车回来。”

次日一早,慕容恒告别了温彩,带了随行的六名护卫,以巡视封地各县为由出门了。

他一出门,上至肃州知州,下至辖下十二县的知县一个个便打起精神忙碌开来,可各自等了大半月,谁也不知道慕容恒去了哪儿。

天啦,这殿下喜欢玩微服私访。

听说是穿着便服,带着侍卫出的门。

完了,完了,要是他们有个什么不妥当,被他知道了,这可是搬脑袋的大事。

阳关,是大燕通往西凉国的必经之道,更是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但此地极其苍凉,举目之处皆是黄沙,一望无际的荒漠,在冬天的阳光下散发出如金沙般的光芒,满目瑰丽,如梦如幻,这样的金色铺展万里,朝霞如锦,与地上的金色相接,仿佛是天女织成的明艳织锦,迤逦入梦来。

这样鲜艳的黄,绚烂成锦的黄,如云空幻的黄,如海广博的黄,刺入眼目的黄铺天盖地,占据了所有的目力与记忆,令人惊艳数日。一座关隘突兀而孤独地映入眼帘,夺人眼球,在漫天漫地金黄之中,傲然独立。

慕容恒骑以马背上,枣红色的马,天蓝色的袍,身后是数名相随的护卫,在这静寂的清晨,他们是这金黄世界里唯一异的色,仿佛他们是天外来客,原不属于这里,一阵风来就能把他们卷走,瑰丽成锦的金黄与湛蓝如洗的天空,蓝白强烈相映,逼人屏息,夺人心魄。

路旁,有一块三丈高的石碑,上用篆体刻着“阳关镇”三字。看着此碑离关隘不远,但若步行地要一炷香的时间。

若当年秦将军真的通敌叛国,怎会让他镇守此关?秦将军镇守阳关,秦太太、秦大爷、秦二爷、等人便在阳关镇安身。

慕容恒在镇子上转了一圈,说是镇子,比京城的镇子小了许多,不过只得京城镇子的三成大小,零散地分布着客栈、当铺、杂货铺等。

客栈又是酒楼,且是镇上唯一的客栈,掌柜娘子是一个二十多岁、一身风骚的女人,将发髻偏挽在左脑勺上,而右边的头发则松松垂披在胸前,走一步,似风摆杨柳;说一句话,能让人酥到骨子里。

“几位客商是住客还是打尖?”

一定是客商,因为他们的身后还带了两辆马车,骑马的只得三个人,全都是清一色穿着茧绸,这样身份的只有往来客商才会如果,这条丝绸之路上往返的或马帮、或镖局,他们帮人运货,又或是贩卖一些丝绸、瓷器、茶叶、盐巴等物。

二安子道:“要四间上房,我们有马,再备些上好的马料。还有,安排一间库房,我们要存货。”

掌柜娘子娇巧一笑“好咧”便唤了小二来。

慕容恒带着众人上了客房,静默坐在桌前,紧赶慢赶想早些抵达此地,可此刻他心绪繁复,一路上他将自己调查到的秦将军案的卷宗内容细细地回味,上面说当年在秦家搜出了“通敌证据”那只是一封秦将军与西凉皇子的书信,做为大燕的将军,怎会与西凉皇子通信,这本身就疑窦重重。

二安子奉命去打听秦家的宅邸。

慕容恒用了饭,便带着两名护卫进了钱庄。

钱庄又是当铺,当铺的掌柜一会儿是收银票给人兑换银子,一会儿又收是姓典当的东西,一人分作两人,忙得不亦乐乎。

“一千两都要兑换成现银?”

慕容恒淡淡地道了句“是”。

掌柜招了一下手,唤了个半大孩子来,“把你娘叫来,让她凑九百五十两银子送来。”

慕容恒还以为他手头的现银不足,待过一阵子,见到两个小厮抬着一口箱子出来,上头整齐地码着五十两一锭的银元宝,只有十九锭。

掌柜见他面有异色,忙道:“这是边陲小镇,老规矩,一百两银子只能兑九十七两,你兑这么多,只能给你兑九成五。”

其中一位护卫道:“这可都是大燕国内通行的银票,这是……”

“正是大燕通行的,才给你这个数。若是西凉国的银票,一百两只能兑八十两,我们得把银票送到西凉国境内兑换再运回来,这押镖、请人的也得花银子。能给你们兑这么多已经很不错了,拿着吧。”

明明都是大燕国,就因为此事离西凉国较近,一百两只能兑九十七两,慕容恒拿了一千两出来,因其数目大,只给兑了九百五十两。

五十两就这样没了。

五十两银子,在京城都能买几个美貌漂亮的丫头了。

那掌柜娘子衣着漂亮的茧绸,娇声道:“几位客官是第一次来河西走廊吧?”

护卫应道:“正是。”

“嘿嘿,怪不得呢,不懂我们这儿的规矩。以前,大燕万通钱庄的银票是一百两兑九十两,秦将军镇守阳关后,这方圆三百里便太平了许多,百姓们安居乐业,这才定下新规矩:一百两兑九十七两,上了一千两便只能兑九五成,上一万两是九成,上十万两是八五成……对了,上一万两我们这儿兑不了,阳关镇没这么多银子。你们得去河西府,到了府城才能兑,那里可是大地方,又繁华又热闹……”

什么大地方,再好的地方能赛过大燕京城去?

慕容恒收了银子,交给护卫抱着,一转身离去。

掌柜娘子笑得见眉不见眼:“二楞子!”

掌柜道:“他们若是只兑九百两,今儿还赚不了这么多。”

往年三个月也赚不到今儿一天这么多,他们只要去河西府便能多兑银子回来。这镇子上的人,多是熟面孔,要么就是寻常百姓,手头都是铜钱,要么就攒点零碎银子,像慕容恒这样一出手就兑一千两的还是少之又少,便是来往客商,知这一路的规矩,多是带足银子带盘缠。

掌柜娘子笑得更厉害了。这些有钱人的银子就是好赚,他们若今儿兑九百两,明儿兑一百两,这得少扣多少银子。

私塾又是医馆,经过的时候,能看到外头铺子上摆着药材货架,而后头布帘子内传出孩童的读书声。

这个小镇太小,但那家杂货铺卖的东西还算齐全,针线、胭脂水粉、油盐酱醋、米面……一应俱全,里头站着两个伙计,掌柜正盘腿坐在铺子里的炕头上喝着酒吃着花生米,嘴里哼着小曲,一见有外人走过门口,便瞧上一眼。

“今儿不逢集,生意不好就早些关门。”

掌柜的说了这么一句,一个伙计立马道:“师父,这话可不能被让师娘听见,她要听见又要骂你偷懒。”

慕容恒回到了客栈,要的上等客房,却比京城的中等客房还差,好在屋里有一张炕,且炕已经暖起来了,这一天一两银子的住宿费,比京城的上等客房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