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独妻策,倾城花嫁
8320700000672

第672章 求你成全爱2(2)

徐超是为了救儿子死的,只是徐小将军武功不济,终是在第二役时战死了,留下了家中寡母弱女。

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小户人家长大,也难怪徐氏会如此不待见刚出生的女儿,生下来几天不见便罢,还边骂边哭,好似她现在已经真的失宠了,而这一切全怪那出生几天的女娃。

温彩想了片刻,“芙蓉苑空置下来了,你让奶娘带着小小姐收拾一下,他们迁到芙蓉苑暂住,要是夫人哪天想见小小姐了,再抱过去给她瞧。”她对外头服侍的丫头道:“把汪婶子叫来。”

汪婶子也觉得徐氏够烦人,自己生了女儿,温青没说甚,徐氏第一个倒嫌弃上,生女儿怎了,汪婶子也生了两个女儿,虽然生下来时多少有些失望,可后来想通了,觉得到底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还是心疼的。

温彩道:“你挑两个喜欢孩子又心细的丫头进芙蓉苑帮衬奶娘照顾小小姐。待漱玉阁装修好了,再让她们迁进去。”她稍稍顿了片刻,温青说要自己打理府邸,可温彩哪有不帮忙的,“各房若有什么大事,汪管家和汪婶子拿不定主意的就来请示我。”

“是。”汪婶子应答一声。

“徐宜人过来瞧过了么?”

“昨儿去报的喜,一听说夫人生了个小小姐便有些不喜。听三毛说,徐三小姐还嘲笑‘大姐夫早晚得纳妾’。”

徐兰芝这到底是什么心态,温青待徐氏好,不对么?她竟说温青早晚要纳妾,就因为徐氏生了女儿?

汪婶子想着温青让人查官府存档的事,想查出徐氏那五万二千两银子的亏空去向,轻声道:“南河县那边,有三姑爷帮忙已经查出来了,夫人背里在那边置了六个田庄统共二千八百亩良田,又在县城置了一处二进院子,再八家店铺,并没有开店子而是赁出去的。”

温彩没想徐氏喜欢置产业,置也就置了,可她错在对温青藏了二心,如果早前与温青说一声,也不至让温青大怒。寒温彩心的是,徐氏明明手头有那么多田庄,居然把她嫁妆田庄上的粮食给拉干净了,庄头忙了个一年到头,竟是连吃饱的米粮都不够。

徐氏薄待旁人便罢,但不该薄待温彩的陪房。

温彩也是个护短的,看着自己手下的人吃不饱饭,一看到她那委屈得老泪纵横的样子,且有不对徐氏失望的道理。

原想念着徐氏在前世到底跟随温青去了西北,她一再原谅她,可徐氏越闹越过分。

徐氏以为最后是她的三妹徐兰芝保全了温青的性命,却不知道,更是徐兰芝害了温青。要是徐兰芝与冷晓说温青的坏话,温青不会被剥爵位,不会被官降数级流放西北边城。

定国公刘维忠一家就是最好的例子,安王登基后,刘家依旧过得风光体面,可见安王并没有为难温青的意思。

温彩道:“这事儿,你让汪大叔禀晓候爷。各处查出都一一列出清单,把每一笔都弄明白。”

“小姐,我瞧那些东西许还在夫人屋里,要不把地契、房契的先弄出来。”

温彩点头道:“这事就交给你和麻嬷嬷来办,拿出来再交给哥哥,你们且先核对一下,看数目可对得上,这块儿的事,我不好多过问。”

温青爱妹如命,他不会重男轻女。那天他进了桂堂还抱了小小姐,他硬是絮絮叨叨与小小姐说了一个时辰的话,心疼得跟什么似的。见孩子睡熟了,他这才进了内室瞧徐氏,轻声道:“好好将养着,女儿就女儿吧,有女儿也挺好。”温青也说不来多少甜言蜜语,只说这一句便转身出来。

徐氏先是一愣,心下想:要是儿子,他一定会很高兴,这分明就是温青不喜她生了个女儿。待温青走远,她又开始哭骂,直骂小小姐怎就是个女儿。

汪婶子看了眼麻嬷嬷。

麻嬷嬷道:“得了机会,我把东西从屋里取出来。”

汪婶子笑,“我们一起去取,等夫人睡熟的时候进去。”

徐氏这两日吃了睡,睡了吃,她又不用奶孩子,让麻嬷嬷给抓了回奶汁的汤药来,几碗一下肚,真没一滴奶水。

麻嬷嬷试探性地问:“小姐,你瞧候爷这……是要娶平妻还是纳妾?”

温青娶了徐氏这么久,连个通房都没有,而今徐氏生了个小小姐,麻嬷嬷猜测许温青要给府里添人了。

温彩道:“这种事候爷自个儿有主意,我不好多问。夫人刚产下孩子,我只是暂留府中打点。”

汪婶子奉命将小小姐与奶娘迁到了芙蓉苑安顿,一切都照主子的例给了最好的,连小小姐睡的摇床等物也一并搬了过去。

徐氏听到外头有搬东西的声响,问大丫头:“他们在做什么?”

“说小小姐和奶娘住这里太挤,让小小姐先迁到芙蓉苑去,待漱玉阁装修好了,就让小小姐搬进去。”

那么小的孩子,哪有直接交给奶娘就不管的。

偏徐氏就能干出来。

徐氏想到那孩子,心头就一阵发堵,要是男孩该多好?她怎就生了个女儿呢,徐兰香成亲后,第一个给卫成添的是男孩。

又有下人送来了鸡汤,坐月子的女人一天五顿,徐氏也不例外,上午两顿、下午两顿,夜里三更还有一顿,什么鸡汤、鱼汤、鸡蛋等物一古脑地往桂堂送。

徐氏捧过碗,“是不是候爷吩咐的,这两天侍候得怪好,知道我爱吃鸡肉,天天都有,亏得他知道,我养好了身子才能给他生儿子。”

大丫头一脸羞红,自打徐氏生了孩子,温青就来过一回,又与麻嬷嬷打听了一番,知徐氏身子无碍这才离开了。

温彩坐在窗下,听冬葵介绍二房店铺生意上的事。

“城南麻柳巷口有一家布庄,店子是十几年前就开的,生意不大好,卖的全都是些早就过时的花色布料,打听了一下,管事的说,过时的布料比同等布料要便宜五分价。”

舍不得进好货,就赚不到更多的银钱。

瞧着董氏也是个精明人,在这上面倒是小气了。

“布庄上一个月也卖不了几块布,若是遇上哪家庶女出阁,倒是会去这里买上十几匹置陪奁。”

冬葵又道:“那周围有两家杂货铺,我瞧着生意都还不错,那一带住的多是小户人家,要买布料自去旺国街、兴国街,买些随常的针线、佐料倒多些,我让沙虫儿在那儿守了一个时辰,沙虫儿说到两家杂货铺买针线的十二人,买盐、打酒的有八人,另外又有五个买笔墨的。

另有两家分茶铺子,一个时辰卖了四斤茶叶。

豆腐铺子卖了六斤豆腐,还有两个提着木桶来买豆浆的下人。

一个时辰内,布庄没一个买布的人,管事父子俩就坐在柜上打瞌睡,好不容易进去一个,瞧着花式不好,就又出来了。”

温彩问:“冬葵,你觉得那铺子改作什么生意好?”

“奴婢觉着,改作杂货铺更好,虽说已有两家,可那两家店铺都不大,一家一间铺面,一家两间铺面,这布庄是三间铺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