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营商环境微视角:商事登记首代谈
83228800000013

第13章 不走出去,你咋知道你的想法是错的

为了解决窗口司法查封业务积压的问题,我跟着同事去了中院执行局。在与中院执行局的法官和技术人员沟通中,我们商谈了关于司法查封量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业务积压的情况下,该寻求怎样的办法,解决查封量太大、处理进度跟不上新业务生成的困局。

随着商事主体总量的增加,司法查封量越来越大,光靠大量的人力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的。何况缺人的问题在窗口是常年得不到缓解的,由于缺人而引发效率低下,或者缺人必然导致效率低下的推定,这是一个陈旧的思维套路。

我们窗口的定位就是一个公示机关,但是协助司法查封责无旁贷,必须高度配合好,否则我们就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对于我们来讲,准确无误地核定网上或纸质的查封指令,准确无误地进行快速的查封限定,准确无误地回馈,就是我们要做的。但现在的现实情况就是,无论从网上还是窗口递件来讲,我们已经忙得喘不过气了。怎么办呢?加人是一条难以实现的老路,或许我们只能向信息化来要效率。

怎么做呢?我的想法就是要有一定数量的智能化的机器人扒虫隐藏在我们的数据库里,接收了法院来的指令之后,虫儿结合我们的数据库,仔细甄别数据,抓取有效的数据传输给我们,如果数据匹配无误就可以形成“秒查”。这种“秒查”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也减少了人为的判断和核定造成的错误。实在是太好了,多么希望这种机器人扒虫尽快嵌入我们的系统。

在与大家交流的过程中,我也解决了几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我们的司法查封量越来越大?2018年已经超出了3万单,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高。说明什么?法院的司法查控法官会将所有的因为经济纠纷而产生的财产权利先查封,为个人信用惩戒做好准备。随着社会发展,信用惩戒机制越来越成熟,通过司法查封来解决保全当事人的财产问题是最直接的途径。

第二,一直困扰着我们的首封和轮候查封的界定问题,特别是属于系列案件不同查封案号的排序界定问题,都是在我们的交谈中得以明确的。“真理越辩越明”,常年在办公室里钻研自己领域的业务,而涉及其他部门领域的只靠函来函往,不如走出去大家坐在一个会议室里,开诚布公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更直观、更有效率。大家一起单刀直入地陈述问题,一项项解决问题,发生观点上的碰撞和争论,同时也有各自的吐槽。行政机关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就是嘴勤腿勤,也是因为这种方式才使得问题浮出水面,才使得问题清晰化、明朗化,而不是陷入主观主义、经验主义,自己觉得自己对。

感谢中院执行局解放思想,对问题及时关注,为解决问题而穷尽思路,给我们以启迪。任何业务当效率成为拦路虎时,向信息化手段要效率,是最好的解决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