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索与发现
8326800000020

第20章 一步之遥的纳粹德国原子弹计划

意大利2005年末出版的一本书再次引发了一场压制已久的争议: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是否接近于制造出一枚核装置。该书作者路易奇·罗梅萨是目前唯一活着的纳粹德国核装置的见证人,他和一些历史学家相信1944年德国在波罗的海的一个岛屿上进行了一次早期核武器爆炸试验。

近年来,希特勒的核计划已经成为引起激烈争议的话题,尤其是在德国。赖纳·卡尔施是一位历史学家,他在近期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列举了一些证据,表明纳粹德国发展核武器的进度比人们之前所认为的要快得多。卡尔施因这篇论文而受到大量攻击。

罗梅萨是卡尔施论点的支持者。他的书房里挂着他所采访过的20世纪的重要人物的照片,从蒋介石到林登·约翰逊。尽管近来身体欠佳,但他仍然思维敏捷,表达清晰。

1944年9月,意大利的独裁者墨索里尼在萨洛召见了罗梅萨,当时墨索里尼交给了他一项特别任务。罗梅萨当年27岁,是意大利《晚邮报》的军事记者。

罗梅萨说,当墨索里尼在战争爆发初期会见希特勒时,这位纳粹独裁者曾提及德国研制能够改变战争进程的武器的情况。“墨索里尼对我说:‘我希望知道更多有关这些武器的情况。多次问过希特勒,但他不愿细说。’”

墨索里尼给了罗梅萨两封介绍信,一封是给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的,另一封是给希特勒本人的。在德国见过这两个人后,罗梅萨参观了纳粹德国位于佩纳明德的绝密武器工厂。1944年10月12日上午,他被领到现在已成为度假胜地的吕根岛,他在那里观看了被东道主称为“裂变炸弹”的爆炸试验。

罗梅萨说:“他们把我带到一个钢筋混凝土掩体里,里面装有一个配备了厚玻璃镜头的望远镜。不久就传来了爆炸即将开始的消息。人在掩体内能够感觉到轻微的震动;突然闪过一道耀眼的亮光,先是像一根柱子的形状,然后变成了一朵大花。”

“在场的官员告诉我,由于爆炸的影响,我们必须在掩体内多呆几个小时。当最终离开掩体时,我们都被要求穿上一种看来像是石棉制成的上衣和裤子,然后我们来到了大约1.5千米以外的爆炸现场。现场的情景十分悲惨。周围的树都变成了炭,一片树叶都不剩。没有任何活着的东西,那里的一些动物如绵羊也被烧成了炭渣。”

回到意大利,罗梅萨便向墨索里尼汇报了他此行的情况。20世纪50年代,他在意大利《今日》周报上发表了一篇有关他那次德国之行的文章。但他说:“当时,人们都说我疯了。”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接受这样一种看法,即希特勒的科学家们距离试验一枚核装置还有几年的时间。审问德国研究人员的盟军审讯人员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对核裂变知之甚少。不管怎么说,美国动用了12.5万人才研制出1945年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而德国的核计划只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尔·海森堡和他带领的几十名物理学家参加。

直到近几年,卡尔施和一位美国学者马克·沃克发表的论文才打破了人们先前的共识。俄罗斯的档案也显示,德国一位科学家早在1941年就提出了钚弹的专利申请报告。

现在可以肯定地说,纳粹德国确实试图制造原子弹。不过,由于目前还没有获得纳粹德国原子弹研制方面的准确情报,所以关于他们在此方面的进展至今仍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