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斯大林与文学
8331100000026

第26章 斯大林的文学政策(14)

自从1941年设立斯大林文学奖以来,斯大林经常参加评审工作。现在尚未见到斯大林参加政治局评奖审批会的正式记录,能够看到的只有西蒙诺夫在其《我这一代人的看法——关于斯大林的思考》一书中的回忆和记载。根据西蒙诺夫的了解,斯大林一般都读过推荐上来的作品,尤其是读过可能引起不同意见和争议的作品。他常随身带着一大摞书和杂志来开会,这都是他将在会上向大家推荐的作品。他不仅读作品,而且还读一些评论文章。西蒙诺夫的总的印象是:“斯大林对所有文学问题,甚至是最无关紧要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熟悉,简直使我震惊”。不过西蒙诺夫只参加1948年、1950年、1952年这三年的会议,因此他所提供的只是斯大林在全部评奖活动中的发言的一小部分。即使如此,从中也可看出他重视什么样的作品和根据什么样的标准决定作品的取舍。

在1948年3月31日的会议上谈到了爱伦堡的长篇小说《暴风雨》。评奖委员会的初步意见是只授予二等奖,因为它的主要缺点是其中法国人写得比俄罗斯人好。斯大林请与会者发表意见,他听完后说道:“不,我认为,如果说在爱伦堡的小说里法国人写得比俄罗斯人好,那是不对的。也许爱伦堡更了解法国,这是可能的。他当然有缺点,写得不均匀,有时急于求成,但是《暴风雨》是一部大作品。至于说到人物,他写的是中间人物。有这样的作家,他们不写大人物,而写中间的、普通的人物。爱伦堡就属于这一类作家。”斯大林停了一下,又接着说:“在他的小说里很好地表现了那些有缺点的人,小人物,有时甚至是有劣迹的人在战争的进程中觉醒了,发生了变化,成为另一种人。能表现这一点就很好。”斯大林从爱伦堡谈到了其他写普通人的作家,特别想起了高尔基,想起了他的长篇小说《母亲》,说道:“请看高尔基的《母亲》。那里没有写一个大人物,所有人物都是普通人。”斯大林认为问题不完全在于写大人物和小人物,而在于写得是否真实;人物原来有缺点和劣迹不要紧,只要写出他们经过战争的洗礼变成另一种人,这就是胜利。根据这样的看法,他对爱伦堡的《暴风雨》作了肯定。由于斯大林肯定这部小说,最后仍决定授予一等奖。

接着讨论女作家潘诺娃的长篇小说《克鲁日里哈》。首先有人指出作者描写主人公的客观主义,而斯大林并不简单地认为客观主义态度是绝对不好的。有人批评小说中对工会主席乌兹杰契金的描写,斯大林认为“乌兹杰契金这样的人我们这里还有”,他说,这是“许许多多人当中的一个罢了”。他还说:“大家都批评潘诺娃,说在她小说中的人物身上缺乏个人的东西与社会的东西的统一,批评两者之间有这个冲突。难道这在生活中就都那么容易解决、那么容易结合起来吗?常有结合不起来的情况。”最后他用“她的人物是写得真实的”这句话结束了争论。

在这之后,斯大林问到波列沃依最近的短篇小说,有人回答说,这些短篇小说写得不错,不过远不如他的《真正的人》。会上法捷耶夫对为什么不把斯米尔诺夫的长篇小说《儿子》列入授奖作品作了说明,理由是它描写二十世纪初农村,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斯大林若有所思地说:“不错,他写得很好,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他停了一会,接着又像询问,又像肯定地说:“现在我们是否需要这本书呢?!”这句话集中地表现出斯大林对待作品的历史功利主义态度。

西蒙诺夫所记录的大多是关于小说的讨论。不过有时也提到其他体裁的个别作品,例如他专门谈了关于吉洪诺夫的诗集《南斯拉夫笔记本》。这本诗集得到批评界的一致好评,被列入获奖作品的书单。可是这部作品被从书单上勾掉了。讨论结束后,斯大林就此事作了说明。他说道:“是这么一回事。这完全与吉洪诺夫无关,我们对他的诗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能为这些诗歌给他评奖,因为近来铁托的表现极坏。”他像是安慰吉洪诺夫似地又说道:“我们不能委屈吉洪诺夫同志,我们不会忘记他,明年我们要给他的新作评奖。至于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要向他解释清楚,不要让他产生疑虑。”这件事说明,斯大林在评价作品时总是把政治放在首位,甚至要求它符合具体政策的要求。

1950年的审批会在3月6日举行。会上先讨论了谢德赫的长篇小说《达乌里亚》,斯大林总的说来对它作了肯定。他说,他读过批评这部小说的文章,认为这些文章说得不对,小说里党的作用写得很好,中心人物乌雷宾娜也写得很精彩。有人批评作者没有很好地描写国内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拉佐,他认为这是因为拉佐在那里比较晚,而写到他的段落都是写得很好的。小说用批判的笔调写哥萨克,但是描写了哥萨克的分化,把哥萨克出身的政委写成运动的灵魂,他也认可这样的写法。斯大林也指出小说的缺点,具体地说,他认为小说写得冗长繁琐,有的地方过于啰嗦,有的地方叙述缺乏艺术性。

接着会上讨论了潘诺娃的中篇小说《光明的河岸》。斯大林说道:“潘诺娃是女作家当中最有才干的人,我一直把她作为最有才干的女作家来支持。她写得很好。但是如果评价她的这部新作,那么它要比以前的作品差。五年前这样的作品可以给比现在更高的奖金,但是现在不行。潘诺娃为写作品做准备的方式有些奇怪。她抓住一个集体农庄,对它进行细致的研究。这样做是不对的。需要研究几个农庄,许多农庄,然后进行概括。放在一起进行概括,然后才加以描写。她的那种做法,从研究方法上说是不对的。”这里斯大林提出了一个对创作十分重要的问题,即需要在掌握大量素材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概括的问题。

接着讨论科普佳耶娃的长篇小说《伊万·伊万诺维奇》。斯大林替这部作品辩护,说三角关系是生活中常有的,小说写它写得很正确,雅库特的生活情景也写得很好,很真实。法捷耶夫对小说持另一种看法,不同意给小说授奖,斯大林坚持自己的意见,法捷耶夫仍不同意,最后还是按照斯大林的意见给这部小说授了奖。斯大林仍然是从真实性的角度出发肯定这部小说的,并没有提出新的论据。值得注意倒是法捷耶夫坚持自己的意见,胆敢与他进行争论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