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当“红娘”的故事
8340000000023

第23章 “将来要是你生个女儿,我们就对亲家”——毛岸英与刘思齐的姻缘(3)

毛泽东问清楚了所有情况后,把话题转到了毛岸英和刘思齐的婚事上,他说:“听岸英说,他和你的大女儿很要好,已经通信好久了。他说,他很爱思齐,思齐也很爱他。他们要求订婚,我很同意,现在就看你的意见怎么样,你对这个女婿满不满意?”毛泽东说:“我看思齐比较懂事,她年纪虽轻,但待人接物很有分寸。她是在监狱长大的,知道艰难困苦。她是烈士的后代,是我的干女儿,我很同情她,也很喜欢她。所以,我赞成他们现在订婚,将来结婚。”张文秋很高兴,她说:“将来思齐和岸英能结合在一起,做主席的儿媳妇,经常在主席身边受教育,会非常幸福的。我有岸英这样一个女婿,也很满意。”毛泽东很有礼节地说:“今天本应当叫岸英来见你,可是他现在不在家里,明天我叫他到你家去看望你。岸英刚从苏联回来不久,对国内情况不太了解。尤其是对中国革命的情况,不太清楚。他很幼稚,希望你今后多费点心帮助他、教育他。”不知不觉就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张文秋连忙起身向毛泽东告辞。毛泽东再三挽馨,坚持要留张文秋吃午饭,张文秋只好留了下来,和毛泽东边吃边谈。吃过午饭后,毛泽东又谈到了自家的情况,谈到了他们家为革命牺牲的亲人们,特别谈到了毛泽民在新疆牺牲的情况。毛泽东对那些牺牲了的亲人们表达出一种深切的怀念之情。

他们的谈话一直进行到下午四五点钟。张文秋想,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已经整整谈了8个小时了,毛主席应该休息了。于是,张文秋立即起身向毛泽东告辞。

这一天,张文秋和毛泽东在一起畅谈了8个小时,古往今来,家里家外,无所不谈。江青多半时间坐在旁边倾听,很少插话。

张文秋回到家里,仔细回想了这一天与毛泽东谈话的情况,明白了毛泽东详细询问自己身世和革命经历的原因。张文秋又感动又佩服:毛主席真会做调查工作,他以谈家常的方式,将我各方面的情况都调查得一清二楚,连对刘谦初的家庭都作了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他也把自己的家庭情况和毛岸英的情况主动地告诉了我,让我心里有底。毛泽东这种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尊重他人的品格使张文秋深受感动。尤其是毛泽东对孩子们的婚事如此重视,使张文秋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第二天上午,毛岸英骑着马到张文秋住地看望未来的岳母。他身着深灰色军装,脚穿黑布鞋,英俊潇洒,让人一见就觉得这是一个大有作为的青年。张文秋见到毛岸英,非常高兴,非常喜欢。

毛岸英很有礼貌地叫了一声:“妈妈。”并向张文秋问好。

张文秋别提有多高兴了。以后,他就一直这样称呼张文秋。

张文秋给毛岸英送上一杯茶,他连忙站起身来,用双手接了过去,显得很有教养。

张文秋问:“你喜欢思齐吗?”毛岸英说:“我非常喜欢她。我们已经通过一段时间的信了。她也喜欢我。昨天听爸爸说,妈妈也同意我们订婚,我今天特意来表示感谢。”“妈妈”,他掩饰不住脸上的兴奋:“我不知道你昨天会到我们家,爸爸要我今天赶早儿来拜望你。”“谢谢你爸爸。”张文秋已是一年多没见到毛岸英,猛然间发现他比先前长得更英俊更潇洒了。她对毛岸英说:“你和思齐订婚,我和你爸爸都高兴地同意了,望你们订婚后,互相勉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我希望你以后常来看我们。”“会的,我非常感谢妈妈。往后,礼拜天我会常来看望妈妈,陪伴妈妈!”张文秋听了毛岸英的谈吐,感到这孩子很聪明,会讲话,而且说的话很诚实亲切,他们就很随意地谈起家常来。

张文秋又对毛岸英说:“你和思齐订婚以后,我们就成了一家人,你有什么困难和需要都要对我说,只要办得到,我一定尽力。你从小失去母爱,难得认我为妈妈,今后我这儿就是你的家了。”张文秋的话尚未说完,毛岸英一下子站了起来,走到未来岳母的身边,深深地一鞠躬,说:“妈妈,您的话真说到我心里去了。我的母亲牺牲得太早了,今后我就把您当成我的母亲,因为您也是从敌人监狱的虎口里逃出来的。”他说到这里,激动得泪流满面,张文秋也是热泪盈眶,感慨不已。

“不行.现在不能结婚!”到西柏坡的时候,毛岸英已经26岁了,他急切地盼望、憧憬着自己早一天与爱慕已久的刘思齐共筑一个爱的小巢。

那天,毛岸英来到爸爸那里,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毛泽东:“爸爸,我们要结婚了!”然而,毛岸英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而且他在不适当的地方,选了一个不适当的时间,提出了请父亲批准二人结婚这个不适当的要求。

当时,在毛泽东的脑海里最主要的目标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毛岸英带着刘思齐来到了毛泽东紧张工作的地方,吞吞吐吐地向他说出了要结婚的要求。

毛泽东正聚精会神地处理着前方发来的十万火急的电报。

他一边用红蓝铅笔“刷刷”批阅,一边“嗯,嗯”地回答着,其实他根本没听清楚儿子在说些什么,毛岸英以为他已经同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毛岸英把声音提高了八度:“爸爸,那我们明天就去办结婚登记!”“你说什么?”毛泽东猛地抬起头,将铅笔狠狠地掷在桌子上。毛岸英又陈述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只见毛泽东脸孔涨得通红,大声吼道:“不行,现在不能结婚!”毛岸英蒙了。半天,才惶恐地问一向慈祥的父亲:“我和思齐订婚你早就同意,我都二十六七岁了,为什么还不能结婚?”毛泽东的语气硬起来了,他进出几句韶山土话:“你咯伢子为何解劝不回呢?我可以明白告诉你,你们两人都不够条件,尤其是思齐,她不满18岁。解放区的婚姻法规定:男满20岁,女满18岁才能结婚,这一条,思齐不够条件结婚……”毛岸英还想申辩,毛泽东毫不留情地回答:“我说过了,我不同意你现在结婚,时间往后推!”他手一挥,掷地有声:

“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呢!不听话,你给我出去!”那段时间,毛岸英的身体一直不好,想要结婚的请求被拒绝之后,他的情绪更加低落,越想越伤心,垂头丧气地从房间里走出来。没走几步路,他只觉得天旋地转起来,他扶着院里的门框想稳住自己,再挪出门休息一下,免得父亲着急。谁料,眼前一黑,他一下子就栽倒在地了……

“晚上你们两个盖上,思齐就有份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刘思齐和毛岸英来到了北京。环境安稳了,条件好了,刘思齐的年龄也达到了法定结婚年龄,他们终于可以结婚了。

毛岸英和刘思齐举行了一个高级别的低调的婚礼。当时,毛泽东马上要开一个政治局常委会议,在会议召开之前,毛泽东忙里偷闲给他们举行了婚礼。政治局常委都来了,自这个婚礼以后,其他的婚礼都没有这么齐全过了。但是,场面并不大,只有两桌简单的饭菜。一桌是这些常委和他们的夫人们,还有就是毛岸英和刘思齐以及其他客人,另外一桌就是小朋友,刘思齐的妹妹,毛岸英的妹妹等等。菜都是湖南的家乡菜,有腊肉、腊鱼,都是很普通的。

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漂亮的服装,生活还很困难。刘恩齐穿着一件列宁装,是棕色的条绒布料,腰上扎了一个腰带,没有任何化妆。后来李敏、李讷她们不晓得从哪里找到一朵绒花给刘思齐戴上了,很简单。

最后毛泽东拿出一件大衣来,他说:我也没有什么送给你们。这件大衣是我到重庆跟蒋介石协商时候穿的,就给岸英穿吧。然后又看了看刘思齐,说:“这样吧,晚上你们两个盖上,思齐就有份了。”婚后的生活有滋有味。虽然毛岸英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但他的感情还是很奔放的。有的时候他到苏联去,回来会给刘思齐带回一件或者两件做衬衣的衣料,或者把对方送给他的手提包什么的送给刘思齐,她感到很满足。

“他已经牺牲了”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毛岸英主动请缨,要求去朝鲜前线。

毛岸英对刘思齐说的只是去执行任务。然而入朝一个多月,毛岸英就牺牲在朝鲜战场了。自始至终,刘思齐一直蒙在鼓里,直到3年后,她才知道毛岸英当时出差去的地方是朝鲜,毛岸英已经牺牲在朝鲜战场。

每当回忆起当初毛岸英离开的场景,刘思齐都不能释怀,始终觉得她欠毛岸英一份情。

当时刘思齐因为急性阑尾炎在医院里住院。毛岸英去的时候刘思齐已经睡着了。看着梦中的妻子,毛岸英顿生无限的爱怜,他轻轻地拢了拢妻子的头发,刘思齐竟然忽闪着大眼睛醒来了。

刘思齐问:“这么晚了还来?”“组织派我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出差,我来向你告别。”毛岸英暗示了刘思齐一句,他问刘思齐:“有个朝鲜,你知道吗?”刘思齐说:“知道,不是在打仗吗?”毛岸英说:

“是。”然后毛岸英再没有多说什么,而是马上转变了话题,刘思齐竟然一点没想到毛岸英的出差和朝鲜有什么联系。

刘思齐不知道毛岸英要去哪里,而毛岸英是知道的。他心里是明白的,他知道自己此去有很大的危险。临走的时候,刘思齐从病床上起来,送毛岸英到医院门口,毛岸英不让她再送了,他给刘思齐深深地鞠了一躬,腰弯得很低,然后毅然转身离去。当时刘思齐不明白,这样的举动毛岸英是从来没有过的,而那时太年轻的刘思齐却一点也没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