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当“红娘”的故事
8340000000004

第4章 捅破窗户纸——为堂妹子搭起爱情之桥(1)

“我一定把泽建当亲妹妹看”

毛泽建又叫毛达湘,乳名菊妹子,是毛泽东的堂妹,他们共一个曾祖父。1905年10月出生于韶山冲东茅塘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东茅塘离毛泽东的故居上屋场只有不到三里的路程。

毛泽建的父亲叫毛慰生,是毛泽东的嫡亲堂叔,靠给人帮工为生。因生活贫困,劳累过度,年轻时就得了肺痨,经常咯血.39岁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毛泽建的母亲陈氏,是一个勤劳俭朴的农家妇女,一个人领着菊妹子和菊妹子的三个弟弟,生活非常困难,而且双目失明。由于家计日窘,毛泽建7岁那年,韶山一带出现少有的饥荒,菊妹子家的生活更艰难了,菊妹子只好靠沿街乞讨来维持一家的生存。这时,毛泽东的父母便从东茅塘把菊妹子接到了上屋场自己的家中,作为过继的女儿收养。后来,毛泽东的父母相继去世,毛泽东当时又在北京领导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一直不在家,14岁的毛泽建又从上屋场回到了东茅塘自己的家中,接着,父母又把她送到肖家去当了童养媳。

据毛泽建的胞弟毛泽连回忆:

由于家里生活困难,毛泽建六七岁时就开始到外面讨米,后来过继给毛泽东的母亲做女儿。1919年到1920年,主席父母先后去世,泽建就没人抚养了。那时她已十四五岁,只好仍旧去讨饭。我老表肖南庭见了,便对我母亲(慰生六阿婆)讲:“这么大的妹子出去讨米太丑了。何不找个人嫁出去算了。”并说:

“我可以帮个忙,给他作个介绍。”同时问我母亲放不放心?我母亲说:“有你老表帮忙,我哪有不放心的!”泽建找的是我老表的本家。杨林一个姓肖的。肖家母亲去世早,只有一个父亲,还有几亩田,经老表牵线,讲成功了。

毛泽连又说:

主席的母亲到长沙治病,带泽建一同去了,在长沙住了两个月。他母亲对主席说:“润之,你父亲兄弟四人,只有泽建一个女儿,你要把她当亲妹妹看。

我不行了,只希望你们好。”主席说:“母亲,你放心,我一定把泽建当亲妹妹看。”后来主席到北京去了,泽建则回到了乡下,“嫁”到杨林肖家,当了童养媳。还多次到上屋场,希望能看到主席的来信。

没几个月,主席回来了。没见到泽建,便来我家问我:“怎么不见泽建。”我母亲说:“你母亲死了,你叔叔也死了,没人抚养她,便把她嫁出去了。”主席听了说:“我要把她接回来。”后来,主席让一个叫毛希乔的农民去送信,叫泽建回来见他。泽建立即赶到上屋场,见了三哥,她非常高兴。主席说:“别做童养媳了,跟我去长沙读书。”泽建听了更是高兴,忙说:“哥哥到哪,我就到哪去。”主席让她把丈夫叫来,对他说:“我要带泽建去读书,你也一起去吧。”肖说要回去和父亲商量,他走后几天都没回来。主席等不及了,就带着泽建走了。

毛泽连的讲述为我们勾勒出了毛泽建少年时期的苦难经历。

1920年,毛泽东把毛泽建带到长沙读书。毛泽东说,我给你取一个名字,就叫“毛泽建”吧,上学的时候就用这个名字,毛泽建非常高兴。毛泽东先后送毛泽建到城内的“建本”和“崇实”两所女子职业学校学习,由于她刻苦攻读,进步很快.成绩名列前茅,尤其是刺绣学得非常好。

然而,毛泽建总是对自己那段没有了断的婚姻心存疑虑,和大哥毛泽东说,想彻底了断这段婚姻。毛泽东非常理解菊妹子的心理,说:“你安心读书,这件事我替你解决。”毛泽东写信向弟弟毛泽民说明了菊妹子的想法,让毛泽民到杨林将这件事情办妥。随信毛泽东又专门给肖家捎去一封信,指出了这段婚姻的不合理性,希望肖家同意取消这桩婚事。

1921年春天,毛泽民接着大哥的要求来到杨林的肖家,说明了来意。肖家人很不理解地说:“我们送了彩礼,还是用轿子接进门的,现在怎么说走就走了呢?”他们死活不同意解除婚约。后来毛家长老出面再次前往肖家,以退还彩礼,赔偿误工费为条件,才解除了这桩婚姻。

婚约被解除了,后顾之忧没有了,毛泽建的脸上绽放出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除了学习功课外,她开始主动为文化书社送书籍和报刊,帮助工会刻印传单,为在清水塘秘密召开的会议站岗放哨。毛泽东看到她的进步也非常高兴,在她的笔记本上写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八个字,鼓励毛泽建克服困难,发奋读书。通过学习,毛泽建的视野逐渐开阔,在斗争中她的思想觉悟也不断提高。1921年冬,毛泽建光荣地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上半年经过何叔衡的介绍,毛泽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是要三哥为你当红娘哟!”

1923年夏天,军阀赵恒惕在湖南通缉毛泽东。毛泽东只好暂时离开长沙前往上海。行前,毛泽东不放心毛泽建,给她起了一个别名毛达湘,并委托夏明翰将毛泽建送往衡阳。同年秋天,毛泽建人衡阳省立女子第三师范学校就读。

她在女子第三师范学校一边学习一边从事学生运动。后来,毛泽建成为中共女子第三师范学校的支部负责人,又是湘南学联的干事,在掀起“驱张”学潮的斗争中,她认识了男三师的学生陈芬。陈芬出生在耒阳县一个农民家庭,比毛泽建大两岁,也是湘南学联的干事。男三师与女三师相距非常近,由于工作关系,陈芬经常往女三师那边跑,通知毛泽建开会或找她讨论问题。在相互接触中,陈芬发现毛泽建胆大心细,组织能力极强;毛泽建也认为陈芬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才华横溢的青年,两人的心中都漾起一层爱慕的涟漪,只是双方谁也没有把这层窗户纸捅穿罢了。

1925年4月,毛泽东借道衡阳赴广州农民讲习所,他风尘仆仆来到女子第三师范学校。毛泽建看到三哥高兴得跳了起来,忙从毛泽东背上取下雨伞,拉着他的手走进自己的房间。

毛泽东喝着热茶,一眼看到对面墙上贴着的横幅,上面写着“踏平人间坎坷路,巾帼英豪赛须眉”。字迹潇洒苍劲。落款是“书赠毛达湘学友,陈芬”。

毛泽东指着条幅问毛泽建:“菊妹子,这是谁写给你的?”毛泽建两颊立刻绯红.不好意思地说:“这是男三师一位末阳籍同学写的。”“这人书法还不错嘛!”“嘿!他不但字写得好,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哩!”毛泽建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早几天他同我以讨论中国妇女教育问题为题,写了一篇《与友人论女子职业教育》的文章,发表后影响极大!”细心的毛泽东听妹妹把陈芬说得很神,立时明白了八九分,笑着说:“菊妹子,看来你对他蛮崇拜哟!”

“那当然啰!”毛泽建脱口而出,“男子汉就得像他一样,有正义感,敢于斗争,不能做书呆子。”接着,她一个劲地讲起了她与陈芬智斗王恶鬼的经过:

男、女三师都坐落在衡阳的市郊。毛泽建经常和陈芬等同学利用星期天,到农村去做社会调查。这天清早,他们来到衡阳县的集兵滩,刚上了河堤,突然听到一个妇人悲切痛嚎。原来,当地劣绅王孝松,外号“王恶鬼”催租抢人,并将佃户陈志秋毒打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