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明明白白看年报
8343700000031

第31章 慧眼辩真假——避免陷入

“利润泡沫”“现金泡沫”“资产泡沫”

有人将股市比喻为啤酒,没有泡沫啤酒就不成其为啤酒,所以股市没有泡沫是不可能的。股市存在泡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可否认的是股市中的泡沫是由于对不实信息的炒作造成的。另外,也是由于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存在泡沫导致股市存在泡沫。总的来说,影响较大的是三大泡沫:利润泡沫、现金泡沫、资产泡沫。公司的管理层制造泡沫,影响股市,目的是为了诱导投资人,但是如果投资人不将这些泡沫挤出,就会被误导,做出错误的决策。

财务报表反映了上市公司基本面,是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但一些公司出于种种目的,利用会计准则的自由裁量空间进行报表粉饰甚至造假,从而影响了报表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使许多投资者被虚饰业绩所误导或不敢信任会计信息。

其实,经粉饰的报表往往会在许多方面露出马脚,投资者只要肯多下点功夫,拿出精挑细选、货比三家的购物精神,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多方对比分析,就可以对拟投资对象的现状做出较好判断,从而有效捍卫自己的利益。

为更好地判断公司状况,投资者可采取以下几种报表分析方法:

一是表间分析法。即对公司财务报表之间的关联项目进行综合衡量,关注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疑点,以了解企业真实的盈利质量和资产质量,防止单张报表的误导。

二是财务比率分析法。对公司财务报表同一会计期内相关项目相互比较,计算比率,判断其偿债能力、资本结构、经营效率、盈利能力等情况。

三是期间分析法。对公司不同时期的报表项目进行动态地比较分析,判断其资产负债结构、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

四是公司间比较法。与同行业、同类型的其他上市公司财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公司在群体中的优劣及异常。

资产负债表:聚焦银行借款

想了解一家公司的经营状况,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查看其存货和应收账款,如果其增长较营业收入的增长快得多的话,往往意味着公司在销售方面可能出现问题,如销售疲软、销售政策不谨慎、存货跌价损失和坏账损失将升高等。

一般而言,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越多、银行借款越少,意味着公司质量越好。如贵州茅台,其货币资金数额多年来持续增长,2007年底积累到47亿元,银行借款数额为零;公司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仅1.47亿元,但预收账款达11.25亿元。上述迹象充分表明贵州茅台是赚钱机器,单靠自身积累已能满足公司的快速发展,且还有富余。

另外,银行借款也是从侧面反映公司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银行借款相对于公司的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偏大,说明公司在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等项目上可能占用资金比例偏高,其盈利质量及未来偿债能力值得怀疑。

如果银行借款历年来持续增长且数额巨大,而公司已过高速成长期,可能说明公司是“吞钱机器”,历年业绩也存在持续虚增可能,未来可能陷入大麻烦。

(一)财务报告中的“乾坤”

1.利润表:警惕收入虚增

利润表是大多数投资者最关注的报表,同时也是很容易被报表假象所蒙蔽的报表。要客观分析该表,除应了解该表各项目的构成情况外,还要与资产负责表和现金流量表相关项目进行对比分析,以免不慎被某些公司的“绩优”光环所欺骗。

如果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异常升高以及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不相称,投资者就应予以警惕。由于公司在确认营业收入的同时应结转营业成本。因此,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也应相称。对营业成本的分析可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和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项目进行,以判断其变化及合理性。

有些公司为了粉饰营业收入会有意从事一些交易金额很大但毛利率很低的商品流通或交易代理业务。虽然这些业务一般都不盈利或利润很低,但能使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及其增长显得动人。公司在报告附注中对营业收入进行分类披露时会有意不区分工业和商业,以迷惑投资者。

对利润表中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合理性应结合公司营业收入的规模大小和同行业中的其他上市公司情况来判断。有些公司营业收入未能显著增长,但通过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大幅下降使当期利润快速增长,这种行为可能会损害公司的长期利益,特别是那些实施大额广告营销策略的企业。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公司报告期取得的净利润还应分析其中有多少是由非经常性损益所形成的,这样做可以判断公司正常经营下的获利能力,防止被一些公司靠非流动性资产处置、债务重组、政府补助、投资收益、资产减值准备的巨额冲回等方式产生巨额利润或扭亏为盈所误导。

2.现金流量表:考验业绩含金量

要想从现金流量表中找出线索,有时候就需要将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结合起来。如果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增加,但是从经营活动中收到的实际现金额却比以前低,这说明公司的部分收入还挂在应收账款中,有坏账发生可能,且存在虚增或使用非常手段期末突击销售的可能,这样下期收入就可能减少。

要想知道一家公司是否在玩数字游戏,可以比较净利润的增长率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增长率。如果净利润的增长速度明显高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增长速度,而之前两个数据增长速度相似,这说明净利润的增长率实际上可能并没有那么高。

另外,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这个数字亦有特别用途。我们可以用这个数字除以公司年报中披露的职工人数以大概估算出职工人均年收入,由于差企业难以发出高工资。因此这个数字越高出行业及地域平均水平,意味着公司质量可能越高。

3.报表附注:内藏乾坤

报表附注往往能揭示出数据背后隐藏的情况,也包含很多可能影响到公司前景的风险和不确定的有价值的信息,因此投资者有理由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

通常来说,公司会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控股子公司及参股公司情况,投资者可对这些情况进行了解,并关注公司报表合并范围,借此判断公司母公司层面和子公司层面的质量。历史上一些臭名昭著的造假公司利用个别异地子公司进行业绩造假,如公司合并报表财务项目较异常,而利润主要来源于个别子公司,投资者则需谨慎考虑。

另外,附注中还会对公司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进行较详细披露,投资者可以借此分析公司产供销体系和经营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是否完整,上市公司是否存在为关联方担保或向关联方提供资金等转移经济利益的行为。公司经营存在对关联方的重大依赖,则公司利润调节空间很大。一些造假公司也可能设立一些潜在关联方,即特殊目的实体与公司进行交易来粉饰报表,并隐瞒这些关联关系及其交易。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中披露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主表。如果上市公司拥有能够控制的子孙公司,还将披露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损益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

(二)财务造假手法

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有几种做法,一是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二是对开发票,确认收入;三是虚开发票,确认收入。这些手法非常明显是违法的,但有些手法从形式上看是合法,但实质是非法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如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该子公司销售收入,再由另一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确保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此外,一些还有利用阴阳合同虚构收入,如公开合同上注明货款是1亿,但秘密合同上约定实际货款为5000万元,另外5000万元虚挂,这样虚增了5000万元的收入,这在关联交易中非常普遍。

1.提前确认收入

这种情况如: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房地产企业,往往将预收账款作销售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法等。以工程收入为例,按规定工程收入应按进度确认收入,多确认工程进度将导致多确认利润。

2.推迟确认收入

延后确认收入,也称递延收入,是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期间确认。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延后确认收入也是企业盈利管理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一般在企业当前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减少的情况下时有发生。

3.转移费用

上市公司为了虚增利润,有些费用根本就不入账,或由母公司承担。一些企业往往通过计提折旧、存货计价、待处理挂账等跨期摊配项目来调节利润。少提或不提固定资产折旧,将应列入成本或费用的项目挂在递延资产,应该反映在当期报表上的费用挂在递延资产,以调节利润。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当上市公司经营不理想时,或者调低上市公司应缴纳的费用标准,或者承担上市公司的相关费用,甚至将以前年度已缴纳的费用退回,从而达到转移费用、增加利润的目的。

4.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

费用资本化主要是借款费用及研发费用,而递延费用则非常之多,如广告费、职工卖断身份款费等。例如将研究发展支出列为递延资产;或将一般性广告费、修缮维护费用或试车失败损失等递延。在新建工厂实际已投入运营时仍按未完工投入使用状态进行会计核算,根据现行会计政策,在完工投入使用前的新建工厂工人工资等各项费用、贷款利息均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非当期损益。通过此方法可调增利润。还有如费用不及时报账列支而虚挂往来,按正常程序,发生的加工费、差旅费等费用应由职工先借出,在支付并取得发票后再报账冲往来计费用。在年末若职工借款较大应关注是否存在该等情况。

5.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以调控利润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上市公司要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不健全的状况下,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有较大的利润调节空间。由于资产减值会计内涵复杂性,决定了同样一项资产有不确定性的价值,因为资产减值实际上是掺杂企业管理当局主观估计的一种市场模拟价格,资产减值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管理当局利润操纵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此次新增的四项减值准备涉及到不动产及无形资产的估价,与旧四项准备相比,资产减值计量难度更大,甚至大大超过上市公司财务部门及审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除非寻求专业的不动产及无形资产评估师帮助外,否则根本无法得出恰当的资产减值标准,从而影响减值准备计提的正确性。这就更为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提供了空间。目前,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玩会计数字游戏,主要游戏规则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推迟或提前损失,典型表现为某个年度出现巨额亏损——让我一次亏个够。

6.制造非经常性损益事项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正常经营损益之外的、一次性或偶发性损益,例如资产处置损益、临时性获得的补贴收入、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利息、合并价差摊入等。非经常性损益虽然也是公司利润总额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它不具备长期性和稳定性,因而对利润的影响是暂时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特殊性质,为公司管理盈利提供了机会,特别应关注的是,有些非经常性损益本身就是虚列的。

7.虚增资产和漏列负债

操作手法:多计存货价值,对存货成本或评价故意计算错误以增加存货价值,从而降低销售成本,增加营业利益;或虚列存货,以隐瞒存货减少的事实。多计应收账款,由于虚列销售收入,导致应收账款虚列;或应收账款少提备抵坏账,导致应收账款净变现价值虚增;多计固定资产,例如少提折旧、收益性支出列为资本性支出、利息资本化不当、固定资产虚增等;漏列负债,例如漏列对外欠款或短估应付费用。

8.潜亏挂账

当前上市公司账面资产很多为不良资产,为了挤出水分,《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上市公司计提八项减值准备,但很多上市公司减值准备根本未提足,这里面原因很复杂,当初改组上市时,基于包装的需要,虚增了一块资产,可能挂在应收款项上,也可能虚增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一些投资项目根本就是虚的或为不良资产,但也挂在账上。上市以后,因原主业不行,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就急剧减值,但上市公司也不计提减值准备,另外,上市后继续包装,造成多项资产尤其是应收款项虚增。这些账面不良资产带来的潜亏金额往往很大。

9.资产重组创造利润

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便是资产重组。然而,近年来的资产重组老是使人联想到做假账。许多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秘诀便在于资产重组。通过不等价的资产置换,为上市公司输送利润,目前仍然是利润操纵的主要手法之一,虽然因“非公允的关联交易差价不能计入利润”新规定而受限制,但上市公司仍可以通过非关联交易的资产重组方式为上市公司输送利润。

(三)虚假年报的识别

投资者通过解读年报作出投资决策的前提是假设年报信息都真实可靠,能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但遗憾的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这个前提假设有时很值得怀疑。美国的安然事件、世通丑闻,中国的蓝田股份、银广夏、东方电子等造假事件无不让投资者感到触目惊心。那么如何才能识别虚假年报呢?下面介绍一些方法,希望投资者藉此从年报中找出造假的蛛丝马迹。

1.观测公司的营业利润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在利润表上做假比在现金流量表上做假要容易得多,前者通过虚开发票,虚构交易很容易完成。如果公司上下合谋,从原材料的购进到产品的销售出库各个环节单证手续齐全,即使注册会计师也很难审计出来;但现金流量就不一样了,如果想虚增现金流量,一方面需要有外部资金进账,另一方面还需银行方面提供齐备的交易记录,但这两点通常是很难办到的。因此投资者可结合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与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来判断公司年报是否存在做假嫌疑。在分析时,投资者可构造比率,用营业利润除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然后做趋势分析,如果比率在不断加大,则基本可以判断公司可能存在问题。这个比率也可以同行业比较,如果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相差太大,投资者也应引起警觉。

有心的投资者还可参照上面的方法分析净利润及与之对应的现金净流量的关系。计算公式为:与净利润对应的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 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净额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净额。

2.观测是否存在销售收入与营业利润大幅上升,同时存货大幅上升、存货周转率下降的现象。如果存在这种现象则可能存在虚构销售或少结转成本的可能。

3.观测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与销售收入的关系

通常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与销售收入存在一个比较固定的比率关系,而且在同行业中这个比率也比较接近,如果这个比率波动太大或偏离行业水平太远,则公司的销售收入可能有问题。

4.结合公司的投资项目分析对外负债与财务费用的关系

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的利息支出通常比较高,但专门为建造固定资产而借入的资金发生的利息支出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如果公司对外负债很高,但财务费用少,在建工程(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显示)金额也不多,则可能存在通过滥用利息资本化操控利润的嫌疑。

5.关注无形资产

我国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确认比较严格,自行开发取得的无形资产,只将取得时发生的费用确认为无形资产的价值,对于开发过程中的材料费、人工费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如果年报显示的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增加过多,则可能存在费用资本化的嫌疑。

另外如果公司的业绩与行业水平偏离太大,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频繁,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经常变动,经常出现会计差错更正,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等波动较大等,投资者对其年报的真实性需提高警惕。上述方法可以用来识别可能造假的年报,但不是所有造假的年报都可以用这些方法来识别,因为会计做假的方法和高明的手段很多,不能穷尽,也无法穷尽。真正要杜绝或减少虚假财务报表只能靠制度建设,社会诚信等大环境的改善。